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06:有凤雏的地方,必有卧龙

书名:三国:我,刘琦,真不想白衣渡江 分类:历史 作者:大秦大唐大... 更新时间:2025-03-28 21:41:47

换源:
 

  岭南的阳光炽热而耀眼,将荔浦县外的荒地照得发亮。

庞统与庞林二人在田间穿梭,目光被正在耕地的曲辕犁深深吸引。

庞统快步上前,向徭役借来曲辕犁,亲自上手尝试。

刚一握住犁把,他便忍不住惊叹:

“曲辕犁竟如此轻巧,比起传统耦犁,简直好太多了!”

庞林凑到近前,指着犁盘,一脸好奇地问:

“大兄,这又是何物?”

庞统转动犁盘,仔细查看后道:

“此乃转向所用。”

“你想想,三人两牛使用耦犁耕种时,转向极为麻烦,需三人密切协调。”

“稍有差池,便会影响耕种效率。”

“曲辕犁的转向设计,极为高明。”

庞林不禁点头称赞:“果真是好东西!”

庞统一边说着,一边继续观察脚下的犁痕,心中的震撼愈发强烈:

“此前我就留意到这犁痕与众不同,如今亲自一试,更加确定了我的猜想。”

庞林疑惑地问道:“大兄,确定什么?”

庞统目光深邃,反问道:“你可知代田法?”

庞林不假思索地回答:

“当然知晓,代田法乃是在地里开沟作垄,沟垄相间,将作物种在沟里。”

“中耕除草时,将垄上的土逐次推到沟里,用以培育作物。”

“此方法有利于保持地力,还能抗旱、御风。”

庞统微微颔首:

“正是。据记载,采用代田法,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

“善于运用者,产量甚至能翻倍。”

庞林应和道:“确实如此。”

庞统蹲下身子,指着犁痕分析道:

“新式辕犁深耕和翻土、培垄一次便可完成。”

“且开出的沟垄深度和宽度,非常符合代田法的要求。”

“如此一来,粮食产量最少能提升一成。”

“若进行精细耕种,说不定能增长两成以上。”

庞林倒吸一口凉气,惊叹道:

“想不到小小的辕犁,竟有如此多门道!”

庞统直起身子,环顾四周:

“就这一片土地,依此耕种,说不定能达到亩产三石,称得上良田了!”

庞林想起之前打听到的消息,道:

“大兄有所不知,这块地去年才开荒成功,去年一整年种的都是芋头!”

庞统听闻,非但没有惊讶,反而继续犁地,脸上露出赞赏的神情:

“这正是刘琦公子开荒的高明之处!”

庞林思绪翻涌,一脸惊奇:

“一般人开荒,不仅费时费力,还需将新开荒的土地搁置三年,待培育地力后再行耕种。”

“刘琦公子第一年种植芋头,既能收获粮食,还能育肥土地,第二年便让荒地变成良田?”

庞统停下手中动作,拍了拍庞林的肩膀:

“聪明!芋头适应性强,对土壤肥力要求相对不高,且生长过程中能改良土壤结构。”

“刘琦公子利用芋头育肥土地,再配合新式曲辕犁和代田法,才让这片荒地迅速成为肥沃的耕地。”

庞林望着田间往来穿梭的徭役,又瞥向远处络绎不绝的商队。

他不禁倒抽一口凉气,声音中带着几分惊叹:

“难怪荔浦县商队云集,百姓吃饱喝足之后,对其他物资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

庞统目光深邃,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沉声道:

“再给刘琦公子几年时间,悉心经营,说不定岭南的繁荣程度都能赶超荆州!”

庞林神色凝重,喃喃自语:“可怕,实在是可怕。”

二人忙碌了一阵,庞统将曲辕犁归还给徭役,走到田地边,坐在土埂上稍作休息。

这时,有人端来一盏茶。

庞统接过,轻抿一口,顿觉唇齿生津,回甘无穷,忙道:“谢谢。”

一道清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的茶,可不是留给俗人喝的。”

庞统和庞林闻言,急忙转身。

只见刘琦身着华服,玉树临风,散发着与生俱来的贵气。

庞林瞪大了眼睛,满脸震惊:“刘琦公子?”

刘琦微笑着,目光落在庞统身上:

“凤雏先生到了岭南,怎么也不打一个招呼?”

庞统微微一怔,脸上闪过一丝尴尬,砸吧砸嘴,故作镇定道:

“公子怕是认错人了,我不过是普通的商贾,并非什么凤雏。”

刘琦挑了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戏谑:“哦?”

庞统不慌不忙,拱手道:

“俗话说,有凤雏的地方,必有卧龙。若我是凤雏,那我兄弟岂不是卧龙?”

说着,还指了指身旁的庞林。

庞林一听,急忙摆手:“我怎么可能是卧龙!”

刘琦笑声爽朗,在田野间回荡:

“哈哈哈!”

“我本帝胄,担不起真正的卧龙吗?”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