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汉室的理想主义
书名:三国:劝表诈死,以助刘备纳荆州 分类:历史 作者:大秦大唐大... 更新时间:2023-12-06 16:25:26
“当初为父反对你举孝廉,反对你到明公身边担任文吏。你倒好,轻易被功名利禄蒙蔽了心志,偏偏要出仕。”
“我和异度在荆州为官,难道还不够庇护家族,庇护晚辈吗?”
“为了家族的长远,我和异度费尽心神谋划,就是希望你和祺儿能成器,能比我们走得更远,走向朝堂,带领蒯家成为真正的世袭公卿,恢复先祖的荣耀!”
“祺儿迎娶了诸葛氏,在婚姻大事上走错了一步,所以为父在你的婚事上格外地谨慎,希望能找到帮助你事业成长的良媒。诸葛氏再不济,也是士族出身,是祺儿的贤内助,能帮助他安置好家里,轻装上阵。”
“可是你呢?”
“你只会跟为父唱反调,这不好,那不好,嫌为父管教得多。为父何尝不想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和你好好谈一谈。可一想到我和异度多年的心血将被你糟蹋,我便心生愧疚,觉得对不起异度。”
蒯良滔滔不绝,将心里话都翻了出来。他眼神希冀地望向蒯钧,厉色中带着儒雅的慈祥。
按照蒯良的筹算,蒯钧不应该在这种时候出仕,更不应该在荆州为官。蒯氏兄弟是逼不得已,为家族奠定根基,做出牺牲。
蒯祺、蒯钧不同,他们的身家可以更清白一点,向更高的山峰攀登。等到时机成熟,凭借蕴养的“威望”“贤名”,从郡守起步轻而易举。
蒯家正筹备一场规模宏大的“投机”活动,准备一举将家族托上新的高度。这不仅仅是一代人的努力,蒯祺、蒯钧被视为最重要的“二代”接替生员。
面对父亲深沉的托付,蒯钧洒脱吟诵道:
“可使食无肉,不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蒯良气血翻涌,肩膀一直颤动着,恨其不争。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操逆贼,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一个有才德的君子,绝对不会因一时的事业功名而丢弃永恒的精神气节。”
“大丈夫行于天地之间,不匡扶汉室与朽木腐草何异?”
蒯钧记得一句话,得国正者,唯汉与明。这是一种精神传承,绵延千年。
“好,为父倒要看看,你一个书吏,没有家族的支持,如何匡扶汉室。曹操平定整个北方,甲士百万,战将千员。”
“明公在,荆州还能铁板一块。等到明公晏驾,荆楚南土必分崩离析。巴蜀的刘璋、江东的孙权、西凉的马超,如何抵挡朝廷的天兵?”
“凭一个皇叔刘备,还是卧龙凤雏水镜四奇?幻想,全都是不切实际的美梦。蒯伯重,你绝不能乱来,你会毁了家族的一切。”
蒯良字字珠玑,毫不客气地表露自己的心迹,语气中带着文人的霸道威压。
“天色不早了,父亲早点休息。”
蒯钧气度沉定,不愿继续争执下去。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年轻读书人飞扬的神采,包罗万象。
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的汇聚,也是理想主义者的大时代。
夷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部将黄权归路被阻,绝不投降东吴,不得已投降曹魏。
刘备知道后,黯然道:“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白帝托孤,刘备紧握诸葛亮的手: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桃园之誓的“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到穷途末路的大将军姜维的“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无不证明了“理想”的存在。
他们奋斗的目标,从“复兴汉室”“克定中原”,到“报先帝大恩”“报丞相大恩”,无不死心塌地地践行理想。
浩荡的英雄气,在驰骋、纵横,光明磊落地贯彻一个时代!
这不是简单的军阀割据,而是继承了四百年汉室的气节和精神核心。
在整个过程中,诞生了无数的名臣名将,甚至是千古一相!
曹魏。
精神缺失。
后来衍生出了抗衡传统儒家“名教”的魏晋玄学,援道入儒。
蒯钧身处精神荟萃的时代,从不会觉得孤单,他的身边拥有无数志同道合之士。
这种情感,这种大志,超过了家族的祈愿,将在时代长河中煜煜生辉。
……
【皇叔文】
诸位书友有在看的话,能给一个评论就是最小作者最大的鼓励!
求鲜花、评价、月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