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 生食汉禄!死为汉臣!
书名:三国:开局盘点忠臣,群雄泪目 分类:历史 作者:八狼镇压天... 更新时间:2024-01-05 18:18:02
建安元年正月。
军营之内,曹操手握天子诏书,心中迟疑不定。
今董卓已死,李傕、郭汜霍乱长安。
天子在董承、杨奉等人的护送下开始东归洛阳。
路途艰难,天子下诏,请各路诸侯入洛阳勤王。
可曹操此刻却拿不定注意。
若是迎天子东归,那自己还是兖州、徐州、豫州之主吗?
就在曹操迟疑之际,荀彧迈步上前建议道:“主公!今天子东归,朝廷势单力薄,我等应当协持助天子统领朝政,届时主公便可号令天下诸侯!”
曹操强大了,自己就可以跟着水涨船高。
如今朝廷势单力薄,荀彧自然希望曹操为朝廷出一份力。
若是辅佐天子维持大位,那么未来的曹操便是海内名望最高的权贵之人,超越袁氏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听到这话的时候。
一旁的程昱却也赞同的点了点头,上前一同建议道:“文若言之有理!我等应当挟持住天子,以号令天下诸侯!”
闻言,曹操也仔细斟酌了一番,这才咬牙决定:“好!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一年,曹操迎天子入洛阳,并且迁都许昌,统领朝政,号令天下。
往后的许多年里。
荀彧一直辅佐曹操稳定朝政,囤积粮草,保全后方的同时,也时常为曹操出谋划策。
直到建安五年。
袁绍和曹操于官渡展开大决战。
建安五年,天子蒙难于许都已有五年。
雄踞青州、并州、幽州、冀州的袁绍借以挽救天子之名,举兵七十万南下讨伐曹操。
而此刻的曹操,刚平定了豫州、徐州等地,兖州境内又频频内乱。
手中的兵马,不过二十余万,粮草也所剩无几。
看到这里。
各路诸侯全体起立。
长安,刘协缓缓起身,看着画面中的七十万大军,他忍不住颤抖:“袁盟主果真乃雄主!”
七十万大军。
如此数量,已经仅次于曹操在赤壁的八十三万大军。
只可惜,未来的袁绍还是死于曹操之手。
未来即便袁绍手握七十万大军,估计也无法攻克中原挽救朝廷。
一想到这个结果,刘协再次感到无力。
凉州。
马腾等人看到这一慕,也都是心中振奋。
七十万大军,不愧是袁盟主。
冀州。
袁绍被突如其来的一幕惊讶的猝不及防。
未来的自己竟然能手握四洲之地,雄兵七十万?
那时候的曹操不过二十万兵马而已。
后来的自己,究竟为何还会死于曹操之手?
带着疑惑,袁绍再次看向天空。
只见七十万大军正准备与曹操展开大战。
可曹操却搬起桌子,请袁绍到两军中间商谈。
两人商谈至半途。
袁绍的大军后方,突然被一支突如其来的铁骑给袭击。
就这样,袁绍大军自乱阵脚。
而那铁骑,正是曹操提前安排的。
首战未启,袁绍已经大败。
只可惜,后来的战斗中,曹操大军粮草缺乏。
曹操几度试图班师回朝,以待时机。
这时的曹操也不由感慨没有将荀彧带在身边。
若是荀彧在此,必定会给自己出主意。
想到这里,曹操直接给荀彧写信,并且表明自己准备撤兵。
而身在许昌的荀彧收到信后,不仅没有让曹操退兵,反而强烈建议曹操进攻。
没过多久,袁绍的谋士许攸前来投降曹操。
紧接着,曹操在许攸的透漏下,开始夜袭乌巢。
又斩淳于琼等人,歼灭袁绍大军七万有余。
袁绍带着八百铁骑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
看到这里。
身在冀州的袁绍猛地抬起双眼,看向身后的许攸。
“来人!将许攸给我砍了!”
于是,许攸被袁绍处死。
袁绍也没想到,自己大败的原因,竟然是许攸背叛,反投了曹操。
自己待他不薄,他为何要如此啊。
袁绍想不通。
陈留。
曹操也没想到,自己儿时的玩伴许攸竟然会反投自己。
若非如此,自己还真的难以击败袁绍的七十万大军。
只是如今未来的事情已经被知晓。
想必那许攸,也难以活命了。
紧接着,画面继续转动。
建安六年。
曹操准备南下讨伐刘表。
可荀彧却建议曹操北上,继续讨伐袁绍。
曹操采取了荀彧的建议,继续北上攻打袁绍。
四月,曹操对驻兵仓亭的袁绍军队发起攻击,一举歼灭仓亭袁绍军。
至此,袁绍的主力已经全部被消灭。
建安八年。
曹操上表天子,封荀彧为万岁亭侯。
此时正在担任尚书令的荀彧得知此事后,他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功绩,于是谦虚的拒绝。
后来曹操写信极力劝解,荀彧这才接受万岁亭侯的封爵。
建安九年。
曹操攻破邺城,领冀州牧。
这一年,曹操试图恢复九州制度,以邺城为国都。
荀彧得知此事后极力劝阻,曹操无奈,这才放弃恢复九州的计划。
这一年,荀彧已经步入晚年。
曹军的谋士一职,荀彧也早就不再担任,以自己的子侄荀攸代之。
建安十二年。
曹操上书天子,阐述了荀彧过往的一切功绩,准备再给荀彧封官拜爵。
曹操甚至打算让荀彧担任三公。
功劳之高难以接受,荀彧托荀攸推辞了十几次,曹操这才作罢。
建安十七年。
这一年,无论是曹操还是荀彧,都已经两鬓斑白。
“皇帝有旨!宣百官入朝!”
随着一道响亮的声音回荡皇宫之内,站于殿前的公卿百官开始缓步入殿。
荀彧拄着拐杖,身形孱弱。
就在这时,远处有一红袍男人快步走来。
在他后方,大将许褚紧随其后寸步不离。
见到曹操走来,那殿门口的小黄门再次喊道:“陛下有旨!赐丞相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话音刚落,百官连忙让出一条道路,唯有荀彧愣住原地,眼神复杂的看向曹操。
这些年,曹操早已实现了当年的协天子号令天下之壮举。
海内百家,皆不足与曹氏抗衡。
可如今,曹操为何还要如此强势?
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这岂是臣子所能享受的待遇?
曹操此举,根本就不符合礼法。
这些年,荀彧越来越看不懂曹操了。
“丞相......你到底想要什么?”
看着曹操的背影,荀彧呢喃自语。
曹操径直入殿,来到天子刘协下方的大位之上坐下。
百官行礼之后,开始迅速朝两侧站去。
那大殿中间,此时唯有一人依旧不动,此人正是曹操的部下,董昭。
只见董昭举起玉笺,朝上方龙椅之上的刘协朗声道:
“启奏皇上!自初平年间起!丞相顺天举义,荡寇除贼!”
“灭董卓!亡吕布!陆续收复青、冀、幽、并等州!”
“近日,更是率雄狮,收回汉中十二郡!张鲁望风而降!”
“如今天下近半具以安定!此皆丞相功劳!”
“丞相劳苦功高三十余年!功垂天下!名震四海!”
“即便周公、吕望,也不及丞相半分!”
“臣为天下臣民请命,赐丞相为王!加九锡,以彰功德!”
董昭一番说辞,让大位上方的刘协猛地一颤。
群臣之中,搀着拐杖闭目沉思的荀彧听到这话,下意识的睁开双眼。
封王?
非宗室,非刘姓,岂能封王。
这不是霍乱礼法吗?
荀彧不明白,董昭为什么要说出这番话。
龙椅之上的刘协此刻也有些茫然。
就在刘协忧虑之际,又有一大臣上前谏言:“臣附议!丞相应当进爵为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