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十章作诗我不会,背诗我超强

书名:人在武道三国,我继承了位面之子 分类:历史 作者:十月娃娃 更新时间:2024-03-26 19:16:52

换源:
 

  王进步履匆忙的往外走去。

身后跟着刘叡主仆二人。

出了宫门,走到一个无人的拐角处。

王进停下脚步嘱咐了二人几句,同时又用疑惑的目光扫了一眼刘叡。

但是旋即又自顾自的摇了摇头,像是否定了心中的猜测。

便头也不回的向着将军府的方向赶去。

“公子,这下武庙算是彻底废了。重新积攒香火愿力,怕少说也要十年。十年……”

“十年可能天下都变了。”

刘叡神色平淡的接着手下的话说了下去。

“好了,先王们祭拜过了。咱们回去吧。”

……

第二日。

刘喜一大早便候在了厢房门口。

手里拿的正是从洛阳名门那里讨来的拜贴。

刘叡收拾妥当后,推门而出。

目光落在属下的手上。

“你还真有办法。走,出发去尚春堂吧!”

“诺!”

……

尚春堂作为洛阳首屈一指的学府,深受青年才俊的追捧。

主仆二人刚踏入学堂的大门。

就见乌泱泱的全是人。

有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

有气度不凡的名门之后。

也有在人群中高谈阔论的士人书生。

好不热闹。

刘叡随着人流攒动着脚步,目光不断向周围扫视。

生怕错过发现任何正在展露本领的人才。

一晃半个时辰过去了。

刘叡却是一直没有驻足。

“公子,要不我们休息一下吧。”

刘喜哭丧着脸,显然是有些走不动了。

刘叡收回目光,叹了一口气,脸上写满了失望。

点了点头,便带着手下寻了个角落坐了下来。

可笑自己还想着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能人异士。

逛了半天才发现全是些只会纸上谈兵的穷酸腐儒。

从他们口中说出的什么治国之策,感觉如同小学生教你打架一般。

要不怎么说乱世出英雄了。

如今大汉的洛阳可能还没这种人出现。

起码这个尚春堂没有。

就在刘叡觉得没有一点意思的时候。

目光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

一袭雪白衣衫,双目宛如新月。

眉间一点朱砂如和煦春风。

笑容如阙。

正是大才女蔡文姬。

虽然只见过对方半面,但是这双眼睛自己记得太深刻了。

蔡文姬在四五个同伴的围绕中缓缓走来。

一转头目光正好迎上刘叡。

却是满脸的惊喜。

“刘公子?”

“蔡小姐!”

“真是你啊!你真到洛阳来了。为何不到我府上一聚啊?”

蔡文姬言语间,喜悦中带着丝丝埋怨。

刘叡耸了耸肩,尴尬一笑。

“在下也是刚到洛阳,想着来这尚春堂陶陶见识,抽空再到府上拜访的。”

这番说辞倒是没什么问题。

蔡文姬当下也不再计较,热情的邀请对方同自己一起到内堂一叙。

倒是同行的男伴眼神中略带不悦。

内堂是他们这帮官宦子弟和世家子弟常聚的地方。

途中蔡文姬热情的给刘叡讲述了尚春堂的具体情况,沿途遇到的熟人也一并做了介绍。

一行人刚到后堂。

远远的便听到喝彩声传来。

蔡文姬淡淡一笑,开口说道:“八成又是德祖在写了什么大作吧。”

刘叡寻声望去,只见一个年纪看起来比自己还小的少年被一众人簇拥在中间。

面前的白墙上面诗作墨迹尚未干。

神州恩雨风吹露,深宫左右玉阶前。

新王恩威君不知,潇洒倜傥钓鱼郎。

“好诗!好诗!”

“德祖这诗真是好气魄。堪为佳作。”

……

周围赞美之词不绝于耳。

刘叡脸上却是古井无波。

暗地里偷偷拽了下刘喜。

“你看懂了吗?”

“公子,你都不懂,我怎么会懂?要不咱们也鼓下掌?”

“算了。”

不懂装懂的事刘叡是最讨厌的。

此刻只恨前世没有好好学习鉴赏诗歌。

少年环视人群,发现了蔡文姬等人。

当即微笑着走了过来。

“杨修,这诗写的有气魄嘛!”

原来是杨修啊!

难怪这么有才气。

也不怪阿瞒日后会留不住他。

这种人太抢老板风头了。

刘叡心中暗自嘀咕。

少年的目光却是落在了自己身上。

“姐姐过奖了。这是你的朋友?”

“这位是刘叡,刘公子。幽州平原县人士。”

杨修鼻中发出一声轻哼。

上下打量了一番。

“既然能成为大才女的朋友,想必定然文采了得吧!不知可否展示一二。”

刘叡闻言脸色一怔。

这是怪我没有捧场啊?

还未等有所反应。

先前面露不悦的同行男子也跳出来拱火。

“对对对,刘公子远道而来,理应让我等看看外地士子的风采呀!”

蔡文姬见势头不对,便连忙开口劝解。

“刘公子乃是学医之人,他……”

“没事,我可以试一试。”

刘叡伸出大手,阻挡住了对方继续帮自己解释。

“只不过我的字写的不好。劳烦一位代笔,我吟他写。如何?”

“我来为公子代劳。”

见刘叡这般底气十足,蔡文姬轻咬朱唇,便挺身而出。

很快,学堂的杂役取来了竹简和笔。

刘叡大步走到众人面前。

冲蔡文姬点了点头。

然后目光轻蔑的瞥了一眼杨修等人。

心中暗笑。

作诗我不会,但是我会背啊!

汉代的诗能比的过唐宋吗?

“刘喜,酒来!”

“好的,公子!”

一个酒壶从人群中扔出。

刘叡飞身接过,饮了一大口。

“开始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首吟完。

蔡文姬停笔抬头,嘴角上扬,眼神满是欣赏。

“好诗!刘兄这首……”

杨修拍手称赞。

不想话未说完,刘叡又是伸出大手打断。

“别急,继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慢慢的,刘叡酒壶中的酒越喝越少,诗越吟越多。

身旁挤满了围观的众人,连窗户上都趴满了人。

“这真是大才啊!”

“随口而出,便是千古名句,厉害呀!”

……

终于,最后一口酒下肚。

刘叡淡淡的问了一句。

“过百了吗?蔡小姐!”

此刻的蔡文姬尽管累的手都酸了,脸上却兴奋异常。

“刘公子,过百了,早都过了。”

刘叡扔掉手中酒壶,嘴角勾起一丝弧度。

“那就先这样吧!”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