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二 章 (19):趺阳脉、寸口脉与少阴脉的脉象解读与健康指

书名: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分类:穿越 作者:澄明之路 更新时间:2025-04-14 06:54:01

换源:
 

  原文:趺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

“趺阳脉“大而紧”。大脉通常指的是脉象洪大有力,可能表示体内气血旺盛或者病邪亢盛。紧脉则是指脉象紧张有力,如绷紧的琴弦,可能表示寒邪侵袭或者疼痛等症状。

“当即下利”描述的是病情表现,即患者会出现腹泻的症状。在中医理论中,腹泻通常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可能是由于寒湿邪气侵袭脾胃,或者脾胃本身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所致。

“为难治”则是对病情预后的判断。这里的难治并不是说无法治疗,而是指治疗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更加精细的辨证施治和更长的治疗时间。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比如,如果判断为寒湿邪气侵袭脾胃所致的腹泻,可能会采用温中散寒、健脾止泻的方剂进行治疗。同时,还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原文: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也。

“寸口脉弱而缓”,寸口脉是中医切脉时常用的部位,位于手腕部,是手太阴肺经的动脉搏动处。弱脉指的是脉象细软无力,可能表示体内气血不足或者阳气虚弱;缓脉则是指脉象和缓,不急促,可能表示正气尚足,但也可能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有关。

“弱者阳气不足”,这里的“弱”指的是脉象弱,而阳气在中医理论中是指人体内的温暖、活动、向上的力量。阳气不足可能导致身体机能减退,畏寒肢冷等症状。

“缓者胃气有余”,这里的“缓”并非指病情轻微,而是指脉象和缓。在中医看来,胃气是脾胃功能的重要体现,胃气有余可能表示脾胃功能尚好,能够消化食物,产生气血。但在此语境下,与前面的“弱”脉相结合,也可能暗示着一种相对平衡或代偿的状态。

“噫而吞酸”,噫即嗳气,吞酸则是指胃酸上逆至口中,有酸味。这通常是脾胃不和、胃气上逆的表现,可能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

“食卒不下”,指的是食物突然不能顺利下咽,这可能与食管、胃或膈肌的功能障碍有关。

“气填于膈上也”,则是指气机阻滞在膈肌以上部位,导致胸闷、气短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的气机紊乱。

这句话描述的是一种阳气不足、脾胃不和、气机阻滞的病情。在治疗上,中医可能会采用温阳益气、和胃降逆、理气宽中的方法,以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和谐。同时,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原文:趺阳脉紧而浮,浮为气,紧为寒,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紧相抟,肠鸣而转,转即气动,隔气乃下,少阴脉不出,其阴肿大而虚也。

“趺阳脉紧而浮”,趺阳脉如前所述,是中医切脉时常用的部位之一,位于足背动脉搏动处。紧脉指的是脉象紧张有力,如绷紧的琴弦,通常表示体内有寒邪侵袭或者疼痛等症状;浮脉则是指脉象轻浮,易于触及,通常表示正气抗邪于外或者病邪初起。

“浮为气,紧为寒”,这里的“浮”和“紧”分别对应了气和寒两种病理状态。浮脉可能表示气机不畅或者正气抗邪,而紧脉则明确指出了寒邪的存在。

“浮为腹满,紧为绞痛”,这两句进一步解释了浮脉和紧脉可能导致的具体症状。浮脉可能伴有腹部胀满不适,而紧脉则可能引发剧烈的绞痛。

“浮紧相抟,肠鸣而转”,这里的“相抟”指的是两种脉象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浮紧相抟可能表示气机和寒邪在体内交织、冲突,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出现肠鸣声。

“转即气动,隔气乃下”,肠道蠕动加快会推动气体在肠道内移动,形成气动。当气动到达膈肌时,可能会引发呃逆或嗳气等症状,使隔气得以下降。

“少阴脉不出,其阴肿大而虚也”,少阴脉在中医理论中通常与肾脏功能相关。少阴脉不出表示肾气不足或者肾脏功能受损。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部肿大而虚软的症状,是由于肾气不足导致的水液代谢失常或者局部气血循环不畅所致。

这句话描述了一种以趺阳脉紧而浮为主要特征的病情,伴有腹部胀满、绞痛、肠鸣、气动、隔气下降以及少阴脉不出、阴部肿大而虚等症状。在治疗上,中医可能会采用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调理气机等方法,以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和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