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真假滴珠奇缘(1)
书名:拍案惊奇新编 分类:历史 作者:大来小心 更新时间:2025-04-15 00:06:45
第一回:娇娥负气离夫家,光棍施诈设圈套
列位看官,今儿个咱要讲一段明朝万历年间的奇闻轶事,故事里有那如花似玉的娇娥,也有阴险狡诈的光棍,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离奇,您呐,搬好小板凳,竖起耳朵,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在那徽州府休宁县荪田乡,有一户姚姓人家,家中有个女儿,名叫姚滴珠。这滴珠年方十六,生得那叫一个如花似玉,闭月羞花,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大美女。她父母健在,家境殷实,那是把她当成心头肉一般疼爱,平日里娇惯得不得了。
经媒人一番说合,姚滴珠嫁给了屯溪的潘甲为妻。咱都知道,这世上最不能全信的,恐怕就是媒人的话了。这些媒婆,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穷的夸成富的,那嘴皮子功夫,真是厉害得很。就像俗话说的:“富贵随口定,美丑随心生。”没一句实话。那屯溪潘家,虽说也是旧姓,可实际上就是个破落户,家境艰难得很。家里男人常年在外谋生,女人则要操持家务,里里外外一把手,没一天能清闲得下来。潘甲这人,模样倒是还算周正,不过已经放弃读书,改去从商了。可他的父母,那叫一个凶狠,平日里动不动就破口大骂,一点人情味儿都没有。
滴珠的父母,就这么误听了媒人的花言巧语,以为潘家是个好人家,欢欢喜喜地就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了过去。这小夫妻刚结婚的时候,倒也恩恩爱爱,如胶似漆。可日子一长,滴珠就渐渐发现,这潘家的日子,和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她心里委屈得很,常常一个人暗自落泪。潘甲也明白妻子的心思,总是用好话安慰她,劝她安心过日子。
谁知道,这才刚结婚两个月,潘父就对儿子发起火来:“你看看你们俩,整天恩恩爱爱的,难道就打算这么白白过日子?怎么就不想着去做生意赚钱呢?”潘甲无奈,只好把父亲的话告诉了妻子滴珠。两人相对而泣,哭了整整一夜,说了无数的贴心话。
第二天一大早,潘父就像个催命鬼似的,逼着儿子出门去做生意。滴珠一个人留在家里,越发觉得凄凉孤单,心情郁闷得不行。她本是个娇生惯养的新媳妇,哪里懂得操持家务这些事儿?每天都过得闷闷不乐,无所适从。潘父潘母见媳妇这副模样,心里不高兴,经常唠唠叨叨地责骂:“这婆娘,一天天的,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莫不是想着哪个野男人呢?难不成是害了相思病?”
滴珠在自己父母身边的时候,那可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听过这样难听的话?她心里委屈,却又不敢回嘴,只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背地里偷偷哭一场,就算是发泄了。
有一天,滴珠起床稍微晚了些。公婆早就等着吃早饭了,见她还没出来,顿时火冒三丈。潘公张嘴就骂:“你这个好吃懒做的淫妇,睡到这时候才起来!你看看你这自由自在的样子,除非是去做娼妓,倚门卖笑,哄骗男人,才能这么快活!要是正经过日子,可不能像你这样!”
滴珠听了这话,心里又气又委屈,说道:“我是好人家的女儿,就算有点小错,也不能这样侮辱我!”说完,放声大哭起来,却又无处诉苦。到了晚上,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越想越气:“这老家伙太无知了!怎么能说出这样不讲道理的话?我实在忍不了,还是跑回家告诉爹娘,和他们理论一番,看这话到底该不该说!也正好借此机会,在家多住些日子,省得在这受气。”
她主意已定,天还没亮,就匆匆忙忙起床,连梳洗都顾不上,随手用手帕包住头,一口气跑到了渡口。咱说啊,要是当时有人能拦住她,说不定就不会有后面这些糟心事了。
就因为她去得太早,虽然已经动身了,可路上行人还很少,渡口冷冷清清,安静得有些可怕。这地方有个专门干坏事的光棍,叫汪锡,外号“雪里蛆”,意思是说他这人,冻饿都不怕,脸皮厚得很,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也是姚滴珠倒霉透顶,偏偏就碰上了他。
当时,汪锡独自在溪中撑着竹筏,还没到渡口,远远地就看见一个像花一样娇艳的年轻女子,独自站在岸边。那女子头发蓬乱,没梳没洗,满脸都是泪水,模样十分可怜。汪锡心里觉得奇怪,在筏上大声问道:“娘子,你是要渡溪吗?”滴珠回答说:“正是,我正要过去。”汪锡连忙说:“那快上来吧。”一边说着“小心点!”一边伸手去接她。
滴珠上了筏,汪锡一撑篙,就把筏子撑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他看着滴珠,假惺惺地问道:“娘子,你是哪家的姑娘?怎么独自一个人,要去哪儿啊?”滴珠说:“我要回荪田娘家。你把我送到溪边上岸就行,别的就不用你管了。”汪锡却不依不饶:“我看你头发没梳,脸也没洗,还泪流满面的,独自出走,肯定有什么古怪。你跟我说实话,我才好送你。”
滴珠在水中央,心里着急回家,又觉得这撑筏的人看起来不像坏人,就把丈夫不在家,自己在婆家受气的事儿,一边哭一边说了一遍。汪锡听了,眼珠子一转,心里打起了坏主意,转身说道:“这样的话,我可不能送你去了。你这样跑出来,要是我放你上岸,你要么逃走,要么寻死,要么被别人拐走。到时候查出来是我送的你,我可得吃官司。”
滴珠一听,着急地说:“你胡说什么!我是回娘家,怎么能算是逃走呢?要是我想寻死,干嘛不直接投水,还要过了渡去自尽?我认得娘家的路,也不怕被人拐。”汪锡却还是摇头:“我还是信不过你。你既然要回娘家,我家就在附近,你先去我家坐坐。我去你家报个信,让人来接你,这样两边都放心。”滴珠想了想,觉得这样也可以,就说:“这样也好。”这女子到底是没什么见识,又身处困境,拗不过他,还以为他是好心,就稀里糊涂地跟着去了。
上岸后,七拐八拐,来到了一个地方。进去几重门,里面房间布置得很幽静雅致。只见:明亮的窗户,干净的桌椅,锦缎的帐子,柔软的垫子。庭院里种着几种鲜花,五颜六色,散发着阵阵清香。屋里摆着几张素椅,墙上挂着周之冕的画,画里的花鸟栩栩如生。桌上还放着时大彬的壶,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
原来,这是汪锡专门用来干坏事的窝点。他经常骗良家妇女到这里,认作亲戚,然后勾引那些轻浮浪荡、喜欢寻花问柳的人。要是勾搭上了,要么让他们一时取乐,要么就把女子迷住,做外宅,他从中赚了无数昧心银子。要是这妇女没什么根基,有贩人的客人来,出一大笔钱,他就把人卖去做娼妓。这种坏事,他可没少干。
现在见了滴珠这模样,他又起了坏心,把她骗到了这里。滴珠是好人家的女儿,平日里喜欢清净,只因公婆凶悍,每天烧火做饭、打水熬锅这些粗活,她做得头疼不已,就是油盐酱醋这些小事,也让她心烦意乱。见了这干净精致的地方,也没多想,心里倒是有几分喜欢。
汪锡见她不慌张,反而很高兴,色心顿起,走到跟前,双膝“扑通”一声跪下,求滴珠和他欢好。滴珠立刻变了脸,怒声说道:“这怎么行?我是好人家的女儿,你说让我在这等着,去我家报信。大白天的,怎么能拐人到家,还想干这种坏事?要是你再逼我,我现在就自尽!”说完,一眼看见桌上有点灯的铁签,伸手拿起来就往喉咙刺。
汪锡吓得脸色惨白,连忙说:“别冲动,别冲动,我不敢了,我不敢了。”原来,汪锡这光棍,主要是贪图钱财,色心倒不是特别重,他怕真出了人命,坏了自己的好事。这一惊,把那点色心全吓得没影了。
他到后面去了好久,叫来一个老婆子,说:“王奶奶,你陪这娘子坐坐,我去她家报信就来。”滴珠叫他回来,说了自己家的地址和父母姓名,叮嘱道:“你早点叫他们来,我自有重谢。”汪锡走了,那老婆子去打水拿梳子,让滴珠梳洗。站在旁边看着,插嘴问道:“娘子是哪家的?为什么到这来呀?”滴珠又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那婆子故意跺脚,装出一副气愤的样子说:“这老家伙太不识好歹了!有这么漂亮的娘子做媳妇,还不珍惜,张嘴就骂,太没人情味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呀?”滴珠说着自己的心事,眼里又掉泪了。婆子又问:“现在你打算怎么办呢?”滴珠说:“现在我要回家告诉爹娘,在家躲一阵子,等丈夫回来再说。”婆子问:“你丈夫什么时候回来呀?”滴珠又流泪说:“结婚才两个月,就被他爹骂着赶出去了,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一点准信都没有。”
婆子说:“这还有天理吗?这么漂亮的娘子,让你独守空房,还骂你。娘子,别怪我直说。你现在就算回去,过不了多久,还得回公婆家。难道能在娘家躲一辈子?这烦恼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你说该怎么办呢?”滴珠无奈地说:“命该如此,我也没办法。”
婆子见她上钩了,接着说:“依我看呐,只要能让娘子你快活享福,一辈子受用不尽。”滴珠好奇地问:“有什么好办法呢?”婆子凑近她,压低声音说:“我来往的可都是富家大户的公子王孙,有很多斯文俊俏的少年子弟。娘子,你不用问那么多,只要看上中意的,选一个。等我跟他说成了,他把你当珍宝一样,十分疼爱。吃好的,穿好的,不用动手干活,还有丫鬟仆人伺候着,也不辜负你这漂亮模样。比你守空房、做粗活、受气,可强万倍了。”
滴珠这些日子受够了苦,年纪又小,心思本来就不稳定,又想起夫家的种种不好,听了这番话,心里不禁动了一下,说:“这样不行吧,让人知道了可怎么办?”婆子笑着说:“这地方外人不敢来,神不知鬼不觉,隐蔽得很。你住两天就知道了,到时候啊,你连天上神仙都不想做了。”滴珠说:“刚才我让撑筏的去报信了呀。”婆子说:“那是我干儿子,不懂事,报这信干嘛呀。”
正说着,只见一个人怒气冲冲地走进来,一手揪住王婆说:“好啊!大白天的,你就哄人养汉,我去告发你!”滴珠吓了一跳,仔细一看,原来是撑筏的汪锡。滴珠着急地问:“你去我家报信了没?”汪锡说:“报个屁!我在外面听了半天了。王奶奶的话,那是为娘子你后半辈子好,你自己好好考虑考虑。”滴珠叹了口气,无奈地说:“我这倒霉的人,掉进你们的圈套了,也没办法。只要不耽误我的事就行。”婆子说:“刚才说的,娘子你自己选,两厢情愿的事儿,怎么会耽误你呢?”
滴珠一时没了主意,听了这些哄骗的话,又看这房间精致,床帐整齐,就像那句诗说的“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稀里糊涂地就放心住下了。那婆子和汪锡殷勤伺候,要茶有茶,要水有水,唯恐照顾不周。滴珠心里越发喜欢,都快把烦恼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姚滴珠进了这看似温柔乡,实则是狼窝的地方,后面又会发生什么事呢?那汪锡和王婆又会使出什么坏主意?吴大郎又会怎样登场?这一连串的疑问,就像一团迷雾,笼罩在我们心头。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