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到社区中去 2018年10月27号

书名:那年那人那点事儿 分类:穿越 作者:听风说旧友 更新时间:2024-08-03 23:57:33

换源:
 

  来到桂林已久,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来闲游GL市区这些公园的次数本不算少,然而对上老师的要求后,才发现远远不够多。

目的性的游览,无目的性的游览,差别很大。

课堂上划分了小组以及各小组要去考察的社区,这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挑战。大三的心态可能已经偏向暮年,不是很喜欢走动,这算是这个学期以来第一次离开雁山去市区吧,其二,为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来,所以无论如何都要留意一些该记下的事物。

东西巷,最近在修路,不远处还有教堂,凑在一起,教堂这条路是非走不可,至少我是没有见过教堂的,因为是小组形式,所以放弃了进去看一下的想法。

太阳还是挺大的,忽视不了。出来的时间还算赶急,大中午的谁也没有吃饭,于是第一项艰巨的任务就是找个地方落脚吃饭。

饮食是一个地区的文化所在,对于桂林来说,它的铭牌应是这三种:米粉,三花酒,桂花糕。米粉我已在学校吃的有思乡感了,三花酒对于我这种不沾酒的人来说没有丝毫的魅力,桂花糕倒是买了一些作为土特产送给山西的朋友们。除此之外,桂林的饮食还有什么是独具特色的呢?

如果实在要说出一个特点来的话,我倒是更愿意采取一个很中肯的词来形容与评价:兼容并包。这就是桂林饮食文化的特色,它提现在这条街,这条巷。正因为是旅游城市,所以各方各地的人远道而来,在此处开店讨生活,也就汇成了这里的饮食文化。

主流应是粤菜和湘菜,作为距离最近的几个省,它融合了两者的甜和辣,具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菜名,而这些是我在北方完全没有接触过得。

街道是我们考察的重点,东西巷去过不少次,因为目的不一,所以没有什么特别的评价。它的街道布局严格上来说,具有那种江南的窄巷短道的风格,建筑也全都采用特别的砖构造,看上去很有年代感。地上铺的青石砖则是加重了这层年代沉淀下的古朴之意。

它是一种一方水土形成的小家庭院风格,还是早期建设旅游城市时因施工速度的要求而导致进度急促的后果。密,挤,但是又不闹,恰恰是这个城市的特点。

人才济济,也是一种特色,山水别致,是它的铭牌。还原始,因古代经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一性,这里很多的原始性还未被破坏,散漫而注重生活就是一种人文情怀,这种人文情怀在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的城市里是无法体会到的。

来到东西巷,除了吃,就是登楼了。逍遥楼就在靠近大桥的边角上,一圈城墙上插满了旗帜,黄色的旗黑色的字,红边围缀,使得逍遥楼三个字特别明显。

逍遥楼结合了许多现代因素,但楼梯,铜像依旧是古色古香,朱红色的漆涂满了塔柱,扶手,手搭上去,踩在木质的台阶上,也是一种怀古的感觉。

登上二楼,俯瞰漓江,再眺远处,近处是水,水上有游船缓缓驶来,远处是山,光线变色,虚假虚实。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登顶,是一种遗憾,不过有幸闻一曲老人不知名的激情笛声,也是一种满足。

既然已经登了逍遥楼,就务必去玻璃广场上踩踩,看着玻璃地板下的植物,尤其是雨天里,会给人一种身处水族馆的感觉。

东西巷也好,逍遥楼也罢,主题皆是吃喝玩乐,以游乐为主,对于王城校区来说,也是如此。

一半是旅游景点,一半是王城校区的学生上课与生活的地方。进了校区内,入眼就是一片草坪。小组成员坐在草坪上,互相聊天,增进了解,周围是踢球的孩子,同孩子玩耍的父母,隔着一堵围栏的是王城校区的学生在打篮球,这是一道其乐融融,相映成趣的风景,和谐极了。

歇了一个钟头,我们也要搭上公交,返回学校去。天黑的很快,其实到了晚上,有一条巷子会特别好看,那条巷子顶挂满了纸伞,在灯光的辉映下,尤为鲜艳。

独特还是平凡的地方,来过了看是否遗忘,且在记忆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