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行(下)
书名:那年那人那点事儿 分类:穿越 作者:听风说旧友 更新时间:2024-08-03 23:57:33
其实应该选择听老人的话,没想到来西安的短暂几天全部花在了找工作上。
今天是来西安的第2天,在我看来,却是第三天了。第一天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来的路上,回去又是一段漫长的等待。就说这最后一天。我们还是不愿意放弃,早上洗漱完毕就准备继续出发,去找寻昨天晚上看好的工作。尽管已经知道58同城不可信,但还是想再试一下。于是,我们又乘了几站地铁,走了很多路,才找到了短信上发送的地址。
这栋楼实在不想办公用的,更像是让人居住的小区。找了半天,通了许多电话也没找到。后面进去打算瞎猫碰见死耗子试一下,终于是找到了。
我们想找的是一份名叫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可我没想到这个软件骗局太多。每次发过来的地址,打过来的电话都是中介公司。这次当然也不例外,进了办公室,相互瞎聊了几句,就开始切入主题,先是告诉我们现在还有什么工作,签一份合同的中介费,工作内容以及薪资待遇等等。
当要知道我们找的人只是中介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无心逗留了,一听这些工作相关的内容更是毫无兴趣。所幸这不是我们所做的最后一份努力。
同行的师兄问了他认识的那位师姐,师姐经过联系与询问,帮我们物色了一份电信公司的工作,但也是需要经过面试才能看是否被录取。在去之前我们就已经知道不包吃包住,但是毕竟是电信公司。工作内容也更倾向于我们的劳动性质,无论如何也要试一试。
去研究生学院里的打印店匆匆搞好了简历,又穿越天桥,跑回面试的地方,等待时间。到了点之后,我们就走了上去。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并让我们到一处房间里坐下。
面试嘛,竞争力还是要有的。果不其然,除我们两个人以外,又来了两个男生四个女生。一起等待着面试官的来临。
这家电信公司与客户老板合作,还有一位合作者还没到,他们一共加起来要三个人,也就是说,来的人越多,我们的机会越小。
当那位姓张的老板来了之后,先是示意我们坐过来,坐近一点,不用紧张。然后又详细地问了一下我们的情况,最后接过我和同行师兄的简历。简历是只有我们二人准备的,其他人都没肉,说起来我们两个人的学校出身在这群人里也是最好的,但是后面张总的一席文化才是真的现实。
他讲了我们要工作的内容,危险性。比如:去校园里面推销手机卡的时候,怎么才能混进宿舍里去宣传。如果被保安抓住了该怎么处理,身边又没有人证明你的身份怎么办?这些问题很烧脑,确实不好作答,不过我们在学校里也遇到过这种情况,还不至于无话可说。
我以为前面的几个问题是重点了,到了后面才是真正的筛选标准。如果让人守摊子,整晚也不能撤离,对于女生来讲,是一定不方便的,话说到这里了。那四位女生也明白了张总的意思。到现在为止,那四位女生就已经不在被考虑录用的范围内了。
只剩下了我们四个。张总问我们几号开学,能工作到几号。我和师兄一个回答是8月20号,一个回答是8月25号,这里就出现了一个致命的地方。不过在听到那两位哥们的回答以后,我们是彻底被浇了一盆冷水。宣告没戏了。
张总道:“你们几号开学”
哥们儿道:“9月3号。”
张总:“能工作到9月2号嘛?”
他们想了想,竟然回答了可以!
紧接着,张总又询问我们是哪里的人,能不能解决自己的住宿问题。我们倆就不用说了,大老远从山西跑过来,这次来面试也就打算破釜沉舟,孤注一掷了,能被选上,再考虑住宿问题,选不上就打算回家了。那两个哥们是宝鸡的,在这里又有住的地方,最后张总果断选择了他们,我们很不幸地被Pass掉了。
我们早上起来就退了那家青旅了,又找了一个下家,不过那个青年旅社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房间布局,整齐度来看,我们都不能满意。八人混住间,有男有女,这确实是一大创新,不过人多,鱼龙混杂,实在放不下戒备心。思前想后,我们是打算回去了。
师姐是主,我们是客,在临行前她打算请我们吃顿饭。由于我不是很熟,在餐桌上也实在无话可讲,连动筷子也很拘谨。师姐男朋友也在,都是过来人,问了我们面试的情况之后,又推荐了一些。送外卖他提出来,又讲工资很高,他自己本身是跑销售的,也有这方面的天赋,这两种工作都推荐给我们。
送外卖吧,最起码得熟悉西安的路,这个就是致命的缺陷;跑销售吧,能不能被录取又另说。我们还是决定今晚就离开这里,返回山西去。
与师姐告别之后,我们返回青旅,提了行李下楼。时间刚好定格在了晚上10点,离我们要出发的时间还有将近三个小时。
说到底,此行究竟有没有收获呢。我想或许是有的吧,只是我们的目的没有达到而已,最遗憾地是我们把时间全部花费到了找工作上,却没能好好的欣赏一下西安的风景。
来到了火车站,只是广场上就已经人山人海,到了售票的地方更是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这些也不重要了。
本以为诸事不顺可以在返途中结束了,没曾想火车上鱼龙混杂,会遇到这种人。我们买的硬卧,硬卧车厢里只有4个插座,经过了一天的忙碌,我们两个人的手机早就没电了,想充一下却求不得一个插座。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师兄见一个人的手机充满了,便拔下来给自己充电。我也明白,私自拔别人的充电器是不好,但是手机的主人那句话更令人气愤。
“让你充10分钟,一会儿给我插上另一个手机,我还有一个手机没充呢!”态度嚣张跋扈,语言咄咄逼人,似乎这插座已经成为了他的专属物品,连给我们充一下都是恩赐。
气不过之下,我们两方人骂了起来,他还放出狠话,准备下床动手。车厢里的人都兢兢战战,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观看这场闹剧。列车上的保安与乘车员走过来,只是看了看就又离开了。
有时候吧,文明不能制止一个人的低素质行为,唯有拳头,才是王道。
终归是回家的人了,我也承认我们俩确实是怕了,也不管手机有电没电了。收拾收拾行李,等到下车以后,奔向车站,然后各奔东西。
在家呆了几天后,突然有人给我打电话。听语气我想起来了是那位张总,他先问我是那个高的还是低的,我说是那个高的,又问我还想不想来不来工作了,我回答了否,一声谢谢之后,挂了电话。
西安事,西安毕。不过最后这么一通电话让我理解了,身高对于求职,也是硬伤,毕竟我那个师兄在当时面试的四个男生里,是最低的。
这算是一次求职的经历吧,有收获,当然遗憾更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