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15章 信任,彰义门上

书名:明末,我钢铁军团,绝不剃发 分类:历史 作者:雨匆匆那年 更新时间:2025-04-09 09:55:41

换源:
 

  宋良辰明白此刻太子的处境。

这位十五岁的少年,虽为大明的储君,可未到参政的年纪,除了从东宫讲读官身上学到治国理论外,几乎没有任何实际处理政务的经验。

此刻,朱慈烺眼中闪烁着迷茫与不甘,一边是无计可施的焦虑,一边是对江山社稷的担忧,他就如同一只被困在笼中的幼狮,有满腔热血却无处施展。

宋良辰上前一步,道:“殿下,如今京师危在旦夕,您必须尽快做出决断!李自成麾下兵马虽众,但多是被裹挟之众,军纪涣散,良莠不齐。若真让他们攻破城门,杀入京城,后果不堪设想!到那时,京城百姓必遭涂炭,皇宫宗庙恐遭荼毒!”

“而殿下乃大明储君,身系天下安危,万万不可有任何闪失!”

朱慈烺听闻此言,神色越发黯然道:“眼下这局面,孤虽为太子,却无兵无权,调动不了城中的一兵一卒,诚如宋卿所言,如此情形下,又教孤如何应对呢?”

宋良辰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道:“殿下,臣以为,如今之计,唯有孤注一掷,方有扭转乾坤的机会。”

朱慈烺闻言,目光灼灼地盯着宋良辰,沉声问道:“宋卿有何计策,但说无妨。”

宋良辰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来:“殿下,臣以为,如今最关键之处,便是西城战局。彰义门、平则门、西直门三门是京师西面的重要门户,宛如京城的三道铜墙铁壁。这三门若能坚守,便能给我们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否则,一旦失守,闯贼便可如入无人之境,直逼皇宫大内,圣上和殿下危矣。”

他停顿片刻,让太子消化这番话,随后继续说道:“臣以为,殿下可亲自前往西城坐镇,以振奋军心。殿下贵为储君,亲临前线,守军必定士气大盛。同时,臣率领麾下锦衣卫,随殿下前往,护卫殿下安全。”

朱慈烺沉吟片刻,眉头微皱,心中权衡利弊。

片刻后,他缓缓点了点头,道:“宋卿所言甚是,西城三门的确是抵挡闯贼的关键所在。若能守住,或许真能扭转战局。只是……”

他有些犹豫,说道:“只是...未得父皇诏命,擅自干预军务,恐有不妥。若是父皇怪罪下来,孤……恐怕难辞其咎啊。”

宋良辰立刻明白了朱慈烺的顾虑,他斩钉截铁地说道:“殿下,如今已是危急存亡之秋,若不速下决心,只怕悔之晚矣!说句大不敬的话,若是贼人攻破西城,到时殿下与圣上的安危才是最大的问题。相比之下,擅自干预军务的罪责,又算得了什么?殿下,请三思啊!”

朱慈烺的脸色变得阴晴不定,内心深处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半晌,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沉声道:“宋卿言之有理,如今局势危急,顾不得许多了!”

他说着,踱步到案前,提笔在绢帛上快速书写起来。

“殿下?”

宋良辰看着少年太子在绢帛上疾书,脸上尽是沉着。

“拿去。”朱慈烺将玉玺重重按在绢帛上。

宋良辰接过手令,只见上面写着:“教令,着东宫右卫指挥使宋良辰率右卫人马前往西城督战,凡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告尔等知悉。—朱慈烺谕。”

下方是朱慈烺的太子印章。

朱慈烺道:“非是孤无胆怯战,只是上次夜间出宫被父皇察觉,已下了禁令,无父皇谕令,守门兵丁是不可能放孤出宫的,孤也无可奈何。宋卿,大事就只能拜托于你!你速去西城,替孤坐镇指挥。若有军情急报,立刻禀告孤知。”

宋良辰不禁眉头一皱:“殿下,这......”

朱慈烺沉声道:“宋卿,你可知道,彰义门守将中,有人已经和闯贼暗通款曲?那日孤城中遇袭,绝非偶然。”

宋良辰点头不语,当时他就觉着蹊跷,朱慈烺久居深宫,闯军的人不可能认识他。

朱慈烺继续说道:“你持本宫手令前往,有一点你要切记,表面上是督战,实则要暗中盯防那些个守将。若发现有何异常,立刻拿下!尤其是彰义门,务必要多加留意。”

宋良辰疑虑道:“殿下,此时兵危战急,若有嫌疑,为何不直接派人将他们拿下?若真有内奸,拖延反倒会让他们有可乘之机。”

朱慈烺叹了口气,说道:“孤并非父皇,没有直接更换守将的权利。况且现在城外贼兵压境,若没有确凿证据,贸然更换守将,只怕会引起军心动荡,到时候守将之间互相猜忌,只会让贼军得利!”

他叹了口气:“所以本宫只能请你走一趟。你不得干预他们的指挥调度,只需暗中观察。若真有人胆敢通敌,你便可当场拿人。记住,一定要确凿证据,此事干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

“若有人胆敢阻挠,格杀勿论!”

宋良辰正要说话,忽听游廊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满头是汗的内侍小跑着进来:“禀...禀殿下!皇后娘娘凤体违和,传、传口谕...着太子即刻摆驾坤宁宫!”

朱慈烺闻言,眉脸皱起,转头对宋良辰说道:“宋卿,事不宜迟,你快去吧!千万不可让贼人得逞!”

说罢,他又补了一道:“记住我方才所言,一定要谨慎行事。西城的安危,全系于你一人之手了。”

宋良辰将手令收入怀中,拱手道:“臣遵命!”

说罢,他大步流星地走出东宫,心中却在盘算:太子不亲临彰义门坐镇,一封督战手令根本无济于事,谁知道到底有多少个守将有问题?又或者说,就算崇祯亲临,能不能挽救此时的京城局势也是个问号?

算了,尽人事听天命,走一步看一步吧!

宋良辰走出皇宫,立刻率领宫门外等候的东宫卫,直奔彰义门而去。

战马还未至彰义门,耳中便已传来无数的喊杀声、兵器碰撞声。

待他登上城门,但见城墙上明军旌旗烈烈,旗幡上破了几个黑洞。

城垛后的甬道上抬着伤卒的民夫脚步匆匆,拿长矛下捅的步兵,张弓攒射的弓兵,拿铁条压火铳的神机营,各类兵种在城头各行其道。

“弓弩手、长枪手后退!猛火油预备!”着白甲的官军千总厉声嘶吼。

片刻后,宋良辰眼见无数个火人嚎叫着从云梯上跌下城墙。

他攀着垛口下望,流寇蟻附的云梯足有几十架,每架梯脚都攒着数十余赤膊死士,更骇人的是十丈外三门裹着铁皮的冲车竟顶着箭雨逼近瓮城。

正北女墙处突然爆发出惨烈的厮杀声。十几个戴白毡帽的悍贼顶着盾牌跃上城阙,手中长刀寒光连闪。

城墙后的京营士卒迎上接战,却连连败退。

刀剑相击声中宋良辰看得分明,这些京营士卒人数不少,俱着红色布甲,交手时配合奇差,有几个甚至慌乱间跌倒在地,倒教流寇趁机连捅数人。

宋良辰转过月城的拐角,抬眼望去,只见城楼上站满了数百盔明甲亮的士兵。

他亮出东宫腰牌,守在入口的太监堆上笑容:“宋大人来得正是时候,督公方才还念叨陛下会遣哪位文武增援,未想竟是太子麾下虎臣。”

待到登上正门城楼,宋良辰举目远眺,硝烟弥漫的战场景象一览无余。

城墙之下,滚木雷石之上血迹斑斑,护城河里漂着红蓝布甲被血污浸透的尸首交错相枕。十几名校尉在堂下交头接耳,不时望向城墙激烈的战况,眉宇间透露出一丝不安和犹豫。

曹化淳端坐正堂,检看手令的兰花指不见半分颤动:“宋指挥来得正巧……”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