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皎皎白驹

书名:马鸣萧萧 分类:历史 作者:路盈盈 更新时间:2025-05-14 14:46:37

换源:
 

  特勒膘是一匹黄白色的汗血宝马。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同时抬起一侧两腿而另一侧两腿同时着地,当然这肯定不是能让李世民格外青睐的原因。一匹战马只有疾驰如风、健硕彪悍才能让主人看重。宝剑配英雄,宝马亦配英雄。在沟壑纵横的河东,特勒膘载着李世民千里奔袭,日夜兼程。无数次出入刀光剑阵,无数次出生入死。所以,李世民待自己的战马就像自己的兄弟一般。

河东平定了,特勒膘累坏了。此刻它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曾经炯炯有神的眼睛此刻黯淡无光。疲惫不堪的战马连睁大眼睛的力气都没有了,头枕在地上慢慢地等待着生命的流逝…

到底是奔波沙场的战马,对脚步声格外敏感。抑或是它在等待他的主人,想见最后一面。微微转头瞥见主人来了,特勒膘忽然激动地抬起了头,睁大了眼睛,两条前腿使劲地在地上扒,挣扎着欲起身。然而,这匹堪称功臣的宝马用尽了全身的气力也没能在他的主人面前再一次站起来,终于没了力气,轰然倒地,双眼慢慢地闭上,再没有了气息…

李世民蹲下来摸了摸那依然健硕的马背,回想起昔日的场景,不免黯然神伤,随后命人打来了水,最后一次为自己的战马刷洗…

夜色如水,夏日的晚风吹走了燥热的暑气,沁人心脾。李世民站在院中仰望着天边的那一轮孤月,内心满是惆怅…

一匹战马的功绩都能让李世民刻骨铭心,一个大唐缔造者的功劳他又怎能忘记。“父皇大概是早就忘记刘文静了吧,他早就忘记了刘文静的种种功劳,要不然也不会杀他。有功之臣不能枉杀,何况刘文静本身没什么大错…”李世民这样想着,虽然白天他尽力安抚众人不要再为刘文静鸣不平,但其实他才是最想为刘文静鸣冤叫屈的那一个。此刻,刘文静的一言一行又浮现在他的眼前。对于刘文静,李世民一直心存愧疚却也无可奈何……

“殿下站在这里许久,可是有什么心事?”一个温柔的声音打断了李世民的思绪。

李世民缓缓转身,眼中难掩一丝悲凉,低声说道:“也没什么,就是想起了刘文静,你说他会不会后悔当日投奔于我李家?”

“依我对肇仁的了解,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后悔的。”

“是么?王妃如此确定?”李世民伸手为长孙氏理了理鬓边被风吹乱的头发。

长孙氏点了点头,道:“肇仁对殿下的期待从未变过,殿下也从未让肇仁失望过,他与殿下惺惺相惜,断不会后悔。”

李世民握住长孙氏的手,说道:“我只是觉得当日未能救下肇仁,感到遗憾。但对于父皇的决定也不好说什么,即使面对无忌有些话也不能说,只能在你面前说说。”

“当日未能救下肇仁,殿下一直耿耿于怀。我明白殿下已经尽力了,相信肇仁不会怪殿下的。殿下无须有什么顾忌,什么都可以对臣妾说,说出来心里会好受一些。”

有那么一瞬间,李世民忽然分不清自己戎马奔波、东征西战究竟是为了什么。李家赢得了皇位,有了皇室之尊,却有一些东西与他们渐行渐远,比如亲情,比如友情。唯有面对眼前这个女子时,可以不用拘束,可以放下皇室的架子,可以敞开心扉…

“过几天我又要去打仗了,我有把握,你在府中切勿忧心。”李世民忽然意识到自己这几年经常外出打仗,长孙氏独自一人撑着偌大的王府,还要担心前方战事,只怕内心的煎熬并不亚于自己。

“我相信殿下的谋略,也知道殿下定是做了万全的准备的。但是殿下凡事都是亲力亲为,还是要提醒殿下一定要万事小心,无论如何请殿下务必保护好自己。”长孙氏虽然言辞恳切,但是又像在给李世民下命令。

除了李渊,也只有长孙氏能给李世民下命令,但是李世民并不气恼,反而轻抚着长孙氏那清秀的脸颊说道:“好,我答应你,一定保护好自己。”随后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说道:“我答应了王妃,王妃也要答应我不要忧心前方战事,否则就是秦王妃占秦王的便宜了,这传出去可就…”

长孙氏噗哧一笑,道:“我答应你便是了。”

李世民也哈哈大笑,随后挽着长孙氏进了殿内…

……

为了李世民能够顺利东征。对于突厥,一方面李渊派李建成到河东防御突厥人偷袭。另一方面,李渊放低了姿态,又是送金银财宝,又是送粮食布匹,请求突厥不要插手东征。

武德三年七月初一,李世民率领八万兵马自长安出发,一路向东出潼关,驻扎在函谷关附近的谷州。

早在李世民打败了宋金刚时,王世充就料到了李唐的下一步就是洛阳,所以他派兄弟子侄和亲信镇守洛阳周边各郡县。王世充亲自率部驻扎在洛阳城西边的磁涧与李世民作战。

九月,李世民命罗士信率领三千军士围攻磁涧,想一探王世充的实力。李世民还亲自率五百骑兵上前观战。唐军一如既往地士气高昂。开战不久,郑军就有点体力不支,稍有退却。罗士信心中窃喜,然而随后就见郑太子王玄应带着人冲出来解围。罗士信冲过去将王玄应击落马下,就要活捉王玄应时,其部将赶来救走了王玄应。而后更多的郑军杀过来,罗士信暗叫不好。眼见唐军将要被数倍于己的郑军围攻,罗士信急忙大喊撤退。

在一旁观战的李世民也赶紧让骑兵撤退,他自己带着人竟然要留下断后。紧赶慢赶,郑军还是追过来了。这时,一直盯着李世民的王世充看见李世民快要被围住了,连忙大喊:“活捉李世民,朕重重有赏…”

尽管李世民手持弓箭箭无虚发,但越来越多的郑军围上来了,李世民拔刀防守。忽然王世充手下大将单雄信率百余骑兵围上来,李世民被团团围住了。

李世民几乎要落入敌手,不知道他自己害怕不害怕,但他的手下害怕得要死。但此时大家都自身难保,根本没人能救得了李世民。当然李世民也没指望着谁能来救他,此刻他估计用上了洪荒之力,三箭齐发,左右开弓,围着他的人被射中了大半,而后他连忙驾着马快速杀出重围。

与李世民同行的大将段志玄就更危险了,他的马被绊倒了,自己被郑军擒住。在被三名士兵押解回营的路上,段志玄瞅准时机,猛地一用力挣脱了,随即夺过了对方的兵器将三人打倒在地,然后抢了一匹马快步跨上成功逃脱……

这一仗可以说是李世民被打得灰头土脸,所有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他却毫不在意,回营之后立刻召集众将领决定要再杀回去。

众人都以为李世民是因为差点陷于敌手而要一雪前耻,于是便劝他:“殿下今日受惊了,不如休息几日再战不迟,届时定会打得王世充喘不过气来。”

要说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被人差点打趴下了却没有一点要还手的意思,那肯定谁也不信。李世民或多或少会有一点报复心理,但更多的是他对王世充的预判。他说道:“磁涧离洛阳城不远,王世充的粮草供应很充足也很便利,他的粮道没有问题。我们就不能和他打消耗战,而是要速战速决。况且他刚打了一场胜仗,防备还很松懈。我们就要趁着他没反应过来就出战,打他个措手不及。”

众将领都很赞同李世民的想法。于是李世民决定次日一早点兵五万攻打王世充。李世民让李元吉带人看守大本营,其余将领全随他出战。李元吉不乐意了,“在这守着多没意思啊,二哥好歹让我跟你去吧,我一定不给你丢脸。你让别人在这守着吧!”

“你是齐王,除了我之外,就你最大。我们两个总不能都去上战场吧!”

李元吉又说道:“我好歹也是个习武之人,二哥就让我去吧,我真的很想上战场。父皇让我随二哥历练,连战场都上不了,怎么历练呢?”

李世民知道这个弟弟因为当初丢了晋阳被斥责所以立功心切,于是安慰道:“大本营还有三万多人马,守好大本营,防止敌人偷袭也是大功一件。这只是第一战,以后还有你上场的时候。”

可李元吉就是不听,非要李世民同意他去不可。李世民苦口婆心地劝了半天见李元吉根本听不进去,李世民也没了耐心,软的不行就来硬的,直接喝道“这是军令,不容你违抗。你若执意不服从,我便写信告诉父皇,让他召你回京。”

果然还是搬出李渊最有用,别的事李元吉可能不大相信,但他知道二哥如果真的写信告状,父皇肯定二话不说就会把自己召回去,何况是在战场上,父皇谁也不信就信二哥。李元吉无奈只好服从命令,留守军营。

长孙无忌私下里拦下李世民劝道:“殿下下次千万别这么冒险了,来之前王妃特意嘱咐让我无论如何要照顾好殿下,明天请殿下允许我也披甲上阵,好护卫殿下。”

李世民忽然想起当日长孙氏的话,心想还真是让她说中了,好在有惊无险。于是说道:“不行,你又不是武将,万一你有什么闪失我怎么向王妃交待?你和房玄龄他们在一旁观战就行。还有,今天这事千万不能让王妃知道,要是让王妃知道了,以后你就别跟着我了!”撂下这句话后,李世民又拿着兵器风风火火地走了。独留长孙无忌呆愣在原地,他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就被房玄龄拽进了帅帐中…

翌日,天已破晓。王世充还沉寂在胜利的喜悦中,还没来得及好好研究一下怎么抵抗唐军,就听见外面人声嘈杂。随后侍从慌慌张张地跑来告诉他唐军又来了。虽然王世充知道李世民一定会卷土重来,但没想到会这么快。“来了多少人?”王世充又问。

“大概有五万。”

王世充心里咯噔一下,不好的预感瞬间涌上心头,自己三万人对阵李世民五万人……来不及想那么多了,王世充立刻命令众将领准备迎战。

这一次唐军有备而来,攻势更加猛烈。郑军也铆足了劲。李世民让秦叔宝和程知节领前锋营先进攻,开战不久,双方僵持不下。李世民又让尉迟敬德和李世绩带人分别从左右进攻。王世充也派兵增援,但最终因唐军战力强,郑军逐渐体力不支,逐渐败退。王世充见状只好鸣金收兵,从长计议。

唐军的阵势让王世充望而却步,他打算放弃磁涧,退守洛阳。毕竟洛阳城富丽堂皇不说,洛阳城外雄关林立,孟津关、伊阙关、大谷关、轘辕关、虎牢关,可不是那么容易就攻破的。还有天下最大的粮仓,洛口仓、回洛仓。你李世民不是喜欢打消耗战吗,我退守洛阳,给你也来一个坚城疲敌。咱们就耗着,看谁能耗得过谁?

于是王世充撤出磁涧,回到了洛阳。王世充自信被杨广打造成天下第一城的洛阳城坚不可摧。当然这是事实,李世民也明白,所以他肯定不会像王世充想的那样硬生生的耗着。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李世民每日派人出去勘察洛阳城周围的地势地形,有时还亲自带人查探洛阳周边各郡县守卫情况。

转眼间又到了冬天,寒风刺骨。洛阳城里的王世充看着李世民两个多月都没有什么动静,以为对方必定是军需补给跟不上。王世充还在暗自窃喜,他觉得退守洛阳跟李世民打消耗战的策略还是对的,我洛阳的富贵不输你长安,我耗得起,你来到我的地盘肯定耗不起。在王世充看来,李世民只不过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年青人,李世民能打仗只不过是仗着手下有一匹猛将,就像当年的晋王杨广一样。殊不知,李世民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不久之后,王世充就知道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