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狗头军师
书名:李二转世死囚当土司战乾隆 分类:历史 作者:辣子豆腐 更新时间:2023-12-13 16:29:48
一日后,
杨重英和木邦土司朵能分别带各自甲士狼狈的赶到老官屯营地,
主帅莽聂渺遮满脸羞愧地出来迎接:“两位将军,对不住了。”
“为了瞒过明瑞,不得不假戏真做,实在是抱歉。”
说着说着流出了不争气的眼泪。
“如果想责罚我,我甘愿受二位鞭挞。”
“为了大局,一点损失算不上什么。”
“只是朵能将军和部下来不及反应,又以步兵为主,几乎全军覆没。”杨重英惋惜的说道。
“我部下只有50余人逃回来,大部分被清军杀死或俘虏。”
“我回去真不知道如何向父老乡亲们交代。”朵能愤愤的含泪说道。
杨重英和朵能嘴上不好说什么,心里都一肚子怨气。
“只此一次,再也不让两位将军受委屈了。”莽聂渺遮诚恳地说道。
又令人将白银1200两抚恤金交给朵能安抚军心。
缅军后退100里在老官屯重新安营扎寨,
稳住阵脚。
在营寨四周竖起多道栅栏,
栅栏前面有暗沟,
内有削尖竹大竹,
人若踏入,
便陷入其中扎成血窟窿。
清军来骂战,
莽聂渺遮就让燧发枪队轮番射击。
木邦城到老官屯100多里,
明瑞开始时势如破竹,
但是很快发现一路上人烟断绝,
莽聂渺遮又强行迁徙沿路居民50里,
坚壁清野,
明瑞大军在当地无法就地得到补给。
明瑞清军骑兵根本奈何不得缅军营寨外的栅栏,
只能从远处放箭,
全部被盾牌挡住。
额尔景额率领的步兵跟上以后,
与早已在此夹江树栅防守的数千缅军对峙,清兵连日进攻缅军营垒,双方伤亡惨重。
一日,清军大营内,领队大臣扎拉丰阿忧心忡忡地对明瑞说道:
“将军,如今我军与贼对峙日久,恐怕会有隐忧。”
明瑞最近一直带带兵攻城,屡攻不下,气急败坏。
便没好气的问:“又何忧患,说来听听。”
扎拉丰阿缓缓说道:“由于战线拉的过长,补给线绵延数百里,通道极为崎岖不便,民夫不愿意去热带森林喂虫子,纷纷逃跑。”
“我方大军数万人的后勤粮草补给已经逐渐吃紧,我军随时面临被断粮道的危险。”
“兵员死伤也得不到新鲜力量的补充,拖延日久,恐我军先行崩溃。”
明瑞一时没有办法,
只能陷入沉默,
为防万一,
派遣信使去内地求援。
更糟糕是,军中此时又疫病流行,
三四成士兵没有死于搏杀,
而死于疫病或因此失去战斗力。
清军另一路12000人的统领额尔景额因忧虑,
也染上疫病不就死去,
由其弟额尔登额接任。
额尔登额不懂军事,
优柔寡断,
贪生怕死。
本来额尔登额可以和明瑞互为犄角,
互相支援,
但一遇到挫败,
额尔登额跑得比兔子还快,
完全不顾明瑞。
不久莽聂渺遮得到消息,
知道额尔景额已经病死,
清军两路大军已经出现裂痕。
于是召集将领和土司召开军事会议。
莽聂渺遮高兴地说:“告诉诸位一个好消息,额尔景额这个难缠的对手已经病死。”
“其弟不知兵,又怕死,此乃天赐良机。”
“不知有谁愿意带兵去探探额尔登额的虚实,如果其不堪,可以就地击败他。”
缅人与清军对峙多日,
也多有伤亡,
士气也让到达极限,
与清军一样都处于崩溃边缘。
之前莽聂渺遮在木邦与清军对峙时有坑人之举,
一时帐下将士都不吭声,
没人愿意打头阵。
军事会议不欢而散。
杨朝英一直在等待时机返程夺取缅军空缺下的各土司领地,
为了不让主帅莽聂渺遮起疑心,
装每日在营寨里观察缅军如何使用燧发枪,
把他们的操练指法使用办法全部摸透。
甚至还亲自参加排枪射击,
不出两日,
就全部学会,
又向修理枪械的匠人学习修枪和制作枪支的技艺。
不会的便用图纸画下来,
短短四五天便画了上数十张图纸。
杨朝英想:“我李二虽然是弓马打天下,但燧发枪这玩意比弓马威力大多了,
尤其适合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力量一般的士兵也可以操作。”
“不像拉弓射箭,禀赋很重要,将来要是组建一支燧发枪骑兵部队必然驰骋天下。”
部下看见杨朝应整天琢磨一些枪支武器的事情。
忍不住发起牢骚:
“将军身为主帅不考虑将士们的将来,整天在军营研究这些有什么用?”
“这些应该交给工匠来做就可以,目前我们出来一个多月了,将士们无不思念家乡。”
骑兵副统领查仓加将部下的意见反馈给杨朝英:“将士们进来对将军颇有意见,有军心不稳的迹象。”
“时间长了必然发生逃跑,就算缅军胜利了也是一场惨烈的胜利,我们啥好处都捞不到。”
嗯,杨朝英低眉沉吟:“目前清军运粮通道绵延百里,路上粮仓把守孱弱。”
“我们趁士兵们思乡,返回去抢他们一大票,然后回遮望土司领地趁其他几位土司没有回兵,给他们来个鸠占鹊巢,无家可归,发展我们的势力。”
“事成我们有功,若时机不好,将士们回到家乡也没有怨言。”
“但你要保密,我要等士兵的不满达到极限,再行动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了。”
查仓加表示赞同,补充道:
“将军,你这招也太狠了吧,抄人老家,现在这些土司大人可都在帐下。”
“若是缅兵兴师问罪,该如何应对?”
“这个……我还没想这么多,到时便宜行事,随机应变。”杨重英笑着回答。
次日,杨重英主动请缨,对主帅莽聂渺遮说:“将军,此番两军对阵,前沿数日,双方互有胜负。”
“此用奇之时,清军远道而来,补给难以持久,我请求带本部人马前去断他们的粮道。”
“将军真是忠心耿耿,前几日在军事会议上竟然没有一人愿意出击,实在让人伤脑筋。”
“今天将军主动请缨,于公于私敝人都十分感激。”
主帅莽聂渺遮正爽快的答应时,没想到旁边的谋士白应陌急忙拦住,说容他与莽聂渺遮商议商议。
杨重英心中倒吸一口气:“难道计谋被识破,糟糕,这个狗头军师尽坏我好事。”
随后莽聂渺遮与白应陌来到帐后,
白应陌小声说;“将军,请三思,杨朝英新近归附,智勇双全,必定不会久居人下,此番离去我恐他要自立。”
“莽聂渺遮遥望帐外,长叹一口气,当下两军对峙,大王主力远在暹罗大城围城。”
“我们拖延日久不抓住现在的战机,等到清军营垒巩固,国内补给到齐,甚至换帅,我们就坐失良机了。”
“除他之外,你能够想出更好的奇袭人选吗?”
“若他真的自立门户,区区几千人,能成什么大事。”
“你多虑了,军师。”
白应陌顿时哑口无言。
莽聂渺遮回到帐前对杨重英说:
“将军辛苦你了。清军兵多,一路上你小心行事,可能有去无回。”
珍重,说完将自己随身携带的遂发火枪赠送给杨重英。
并调拨50骑给杨重英使用。
“多谢将军,我必将以死报效,”杨重英双手抱拳领下任务,倒吸一口凉气。
随即带领所有甲士150人走小路去抄截清军粮秣。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