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3章 兄台大才

书名:科举:从寒门中状元到权倾朝野 分类:历史 作者:飞起来燕子 更新时间:2025-04-15 23:36:48

换源:
 

  “公子,这下联乃是,雾笼江岸,处处子瞻苏东坡。”

“妙哉!兄台不愧是才思敏捷之人……”

书生眼前一亮,不禁拍手称绝道:“这等意境优美、堪称绝妙的对联都能想得出来,不知兄台平日里可是常钻研此道?”

“公子见笑了……”

陈景舟拱手笑道:“我出身寒门,平日里无其他消遣,便喜欢琢磨这些,一来增长学识,二来也盼着有朝一日,能凭自己的才华出人头地。”

书生点了点头,对陈景舟又多了几分欣赏:“兄台既有此等才华,可有参加科举的打算?”

“当然!科举是我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所以我立志要科举中榜,为社稷效力。”

书生见陈景舟神情坚毅,心中暗自赞许之余,坐下便想看看陈景舟是否真有真才实学,就主动与陈景舟聊起了四书五经和八股文。

陈景舟皆对答如流,不仅展现出深厚的学识,还不时冒出一些独特的观点。

书生听后欣喜不已,可正在此时,状元楼起了一阵嘈杂之声。

原来是状元楼挂出了彩头。

陈景舟隔着窗远远看了眼,只见状元楼放出了一只花灯,上面居然是征集破解大乾西蜀之地常年遭受土司制度弊端的方略。

陈景舟看到这个,不由得摸了摸下颚。因为根据原主记忆。

他知道大乾的土司制度是太祖开国以来,为稳定边疆,对西蜀等地的少数民族部落采取的羁縻政策。

承认当地土司的世袭统治权,虽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住了边疆的稳定。

可到了近朝,土司们都开始野心勃勃、拥兵自重、横征暴敛。

不仅严重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对朝廷的统治构成了潜在威胁。

如今,陈景舟知道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就能破解,即废除地方土司,用朝廷任命的流官代替土官世袭。

建立州县,同时委任有任期、不世袭的流动官员进行治理。

可书生并不知道陈景舟心中所想,而是目光凝视着陈景舟,露出一丝好奇道:“兄台,我观你对状元楼这彩头似乎很感兴趣,不知兄台可有破解之法?”

陈景舟闻言抬手一礼,便将改土归流的方法讲了出来。

书生听后沉默片刻道:“兄台,若朝廷真按你所说,实行改土归流之策,势必会引起西蜀土司们的抗议,甚至将好不容易平息下来的战火再度挑起来……”

“其实不然……”

陈景舟摇头反驳道:“公子,你的顾虑尽管有理,可治理西蜀之地需要的就是当机立断,要不然西蜀之地将永无宁日。”

“那……兄台可有如何实施之法?”

书生听到‘永无宁日’几字,尽管心中有些不悦,可事关大乾江山稳定,所以她还是想听听陈景舟有何高见。

小德子则早就乐开了花,甚至仿佛已经看到陈景舟惹怒书生被砍头的画面。

可陈景舟并没有意识到这巨大的危险,反而是意气风发、侃侃而谈道:“公子,要想解决西蜀问题,首先朝廷要选派一批清廉且有能力的官员前往西蜀。”

“他们到任后,先不要急于触动土司们的核心利益,可以先从一些小事入手,比如改善民生、兴修水利,以此赢得西蜀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书生听后心中顿时掀起了惊天骇浪,觉得他说的十分有理。

陈景舟却是继续说道:“同时,对于那些愿意主动配合改土归流的土司,朝廷可给予丰厚的赏赐和爵位,让他们成为其他土司的榜样。”

陈景舟说到这才顿了顿,瞟了眼神色变得越来越亢奋的书生继续道:“对于那些冥顽不灵、坚决抵抗的土司,朝廷则果断以雷霆手段镇压。”

“还有在土地分配方面,朝廷可将土司手中的土地收回,分给那些无地或少地的百姓,让百姓真正受益。”

“同时加大西蜀之地儒家文化的教导,让西蜀的百姓都知道要忠君爱国,如此一来百姓自然会拥戴朝廷,届时西蜀各地土司就是想反,没人跟随,他们还怎么反?!”

“兄台,这番言论真是让在下茅塞顿开,如此良策若能献于朝廷,必能为大乾的繁荣稳定做出巨大贡献!”

书生对陈景舟这番言论感到震撼不已之余,也萌生想与陈景舟结交的念头道:“就是还不知兄台你贵姓?”

“在下,陈景舟……”

陈景舟本想说个假名字,可转念一想,眼前这人一看就是世家子弟,隐瞒只怕徒劳,倒不如坦诚相告更显磊落。

“陈景舟,你除了会对对联,懂治国之道,这诗词歌赋……你会不会?”

陈景舟抬手一礼,嘴角上翘地笑道:“略懂一二,不过公子想买诗,可得给钱。”

“咳……那个……我要想买一首诗的话,需要多少银两?”

“兄台,若真心想买,我给您个友情价,一首诗十两文银如何?”

“行,那就请兄台,以这状元楼为题……”

书生拍了下手中折扇,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与期待道:“即兴做一首吧!”

陈景舟沉吟片刻,便昂首挺胸吟诵道:“状元楼上望天涯,学子心怀展翼发。笔墨挥毫书锦绣,金榜题名耀京华。”

陈景舟声音洪亮,字字掷地有声,诗句中透露出一股豪迈与壮志,瞬间现场便安静了下来,就连小德子也瞪大了眼睛,对陈景舟刮目相看了起来。

书生则爽朗大笑道:“看来我大乾不久的将来,势要出一位名动文坛的大诗人了!”

书生说完也不等陈景舟反应,而是向小德子抬了下手:“给这位公子文银十两,这首诗我买了。”

小德子再也不像刚才那般怠慢陈景舟,反而是赶忙掏出十两银子,放在陈景舟身前。

陈景舟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心想:发财了!一首诗便赚了十两。

若将李白的《将进酒》卖给他,岂不是又可以狠狠的赚上一笔?

可就在这时,外面却传来一阵脚步声,是状元楼的伙计端着酒菜走进来了。

随后陈景舟看着桌上逐渐摆好的各色佳肴,肚子不争气地叫起来了。

因为他实在是太饿了,从穿越过来到眼下,还没吃过一口饭呢!

“吃吧,不用客气!”

书生仿佛看穿了陈景舟的窘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抬手就示意他先吃。

陈景舟也不再客气,跟二虎子拿起筷子就大口朵颐了起来。

书生并没有丝毫嫌弃,反而看着陈景舟狼吞虎咽的模样,眼中满是笑意道:“兄台,慢些吃,莫要噎着了。”

陈景舟嘴里塞得满满当当,含糊不清地应了声。

过了好一会,他才稍稍缓过神来,不好意思地抹了抹嘴上的油:“让公子见笑了,实在是饿坏了。”

“无妨,能吃得这般畅快,也是一种福气……”

书生摆了摆手,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笑容:“更何况陈兄拥有如此才华,就应该不拘一格。”

陈景舟嘿嘿一笑,心中则在盘算着如何将《将进酒》卖给对方。

可,不等他开口。

小德子就俯身贴着书生的耳垂小声说道:“陛下,咱们出来已经许久了,要不暂且到此,毕竟要让太后知道了,少不了又是一顿斥责。”

原来,这俊朗书生正是当今女帝赵若冰。

她抬手向陈景舟做了个揖,脸上带着歉意:“陈兄,今日与你相谈甚欢,无奈家中还有一些事情要去处理,只能改日再与你畅谈了。”

陈景舟尽管觉得有些可惜,没能继续“坑”这位大冤种,可还是赶忙起身行礼:“公子,事务繁忙,不敢耽误,只盼改日能再与公子把酒言欢,共论诗词。”

赵若冰抬手一礼,带着小德子他们离开了状元楼。

等她走出状元楼的那一刻,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严厉道:“胡戈!”

“末将在!”

胡戈双手抱拳,单膝跪地,就听赵若冰语气严肃道:“派人跟着陈景舟,给朕仔细查他的底细,这人将来或许有大用。”

“末将遵命!”

胡戈应声挥手,便有人上前,贴着那人说了几句,才跟着赵若冰走了。

再说陈景舟他们这边,他和二虎子吃饱喝足之后,将餐桌上的剩菜全部打包起来。

两人揣着几十两银子,拎着四五盒剩菜,一脸心满意足地往陈家村赶去。

路上,陈景舟掏出五两银子,放在二虎子手里,一脸严肃地叮嘱道:“今天的事绝不能跟任何人讲。”

二虎子懂事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财不外露的道理,更何况今天遇到的几人很不一般。

月光洒在蜿蜒曲折的土路上,陈景舟与二虎子脚步匆匆,身影在月色下拉得老长。

两人就这样一路疾驰,直到翌日,天已大亮。

陈景舟回到家里,可没看到小麦的身影,估计是去山上捡柴了。

陈景舟这边刚将手里的菜往桌上一搁,就听到母亲柳茹雪的声音从庖厨里传来:“狗儿,是你回家了吗?”

“嗯,娘,是我回来了……”

陈景舟应了声,扶着门框,探出小半个脑袋,就向庖厨看了过去。

“狗儿,快过来……”

柳茹雪看到陈景舟,赶忙招了招手。

陈景舟快步走到柳茹雪跟前,柳茹雪动作飞快地掏出一块手绢,将里面包裹的煮鸡蛋塞进他的嘴巴里道:“快吃快吃,别被人看见了。”

“娘,你也吃……”

陈景舟呆愣了一下,想将嘴里的鸡蛋抠出来分些给柳茹雪。

柳茹雪听到陈景舟这贴心的话,心头一酸,眼眶湿润,哽咽道:“娘不吃,你赶紧吃吧,这要是让你爷他们看到,等下真会从你嘴里掏出来抢着吃。”

陈景舟不敢怠慢,将鸡蛋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柳茹雪则摸了摸他的头,满眼宠爱道:“狗儿,好了,快去收拾一下吧,咱们该去你爷家吃饭了。”

“什么?去他家吃饭?”

“是啊!咱老东家王员外儿子去年考上了秀才,我在他家做工分了块肉,我本来是想偷偷带回来烧给你和小麦吃……”

“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