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12章 风云再启:破局之战!(求鲜花,求数据)

书名:抗战:从喜峰口战役开始 分类:历史 作者:书生意气斩... 更新时间:2025-04-15 00:56:41

换源:
 

  日军最高指挥官在指挥部里暴跳如雷,他那张阴沉的脸因愤怒涨得通红,恰似熟透了随时会炸开的番茄。

“调集所有能调动的兵力,我要让宋卫国和他的独立师为这次的胜利付出惨痛代价!”

他声嘶力竭地咆哮,声音在指挥部墙壁间来回撞击,震得众人耳膜生疼。

很快,日军新一轮部署紧锣密鼓地展开。

他们从各地抽调精锐部队,朝着喜峰口附近集结。

此次,日军不再轻敌,精心制定了更为周密、残酷的作战计划。

一方面,派遣轰炸机群对独立师营地及周边区域实施地毯式轰炸,妄图摧毁宋卫国部的防御工事与有生力量;

另一方面,集结大规模地面部队,以坦克集群为先锋,步兵随后跟进,打算在轰炸后发动全面进攻,一举踏平独立师。

与此同时,宋卫国也丝毫不敢懈怠。

他深知日军不会善罢甘休,定会展开疯狂反扑。

将缴获的机密文件送往军部后,他即刻组织军官们分析文件内容,从中获取了日军可能的行动方向与战略意图。

“根据这些文件,日军极有可能加大空中打击力度,我们必须加强防空力量。”

宋卫国指着地图,神色凝重地对众人说道。

于是,独立师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在营地周围增设大量防空机枪和高射炮,把阵地布置得如刺猬般严阵以待。

同时,宋卫国还组织士兵挖掘更深、更隐蔽的防空洞,以应对日军轰炸。

然而,日军行动比预想的更为迅速。

就在独立师紧锣密鼓进行防御部署时,天边骤然传来一阵沉闷轰鸣声,如滚滚春雷由远及近。

宋卫国心中一紧,大声喊道:“敌机来袭,各单位注意隐蔽!”

刹那间,天空中出现密密麻麻的黑点,正是日军轰炸机群。

它们如蝗虫般铺天盖地朝着独立师营地扑来。

紧接着,一枚枚炸弹如雨点般落下,营地瞬间陷入一片火海。

爆炸声震耳欲聋,泥土、石块和弹片四处飞溅,大地都在颤抖。

“哼,小鬼子,来吧!”

宋卫国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毫无惧色,站在阵地上大声指挥,“弟兄们,放开了打!”

说罢,他心念一动,从神秘的抗战系统空间中源源不断地拿出大量弹药。

一箱箱崭新的子弹、炮弹被迅速分发给士兵们,阳光洒在上面,反射出冰冷而坚定的光。

防空机枪和高射炮怒吼起来,一道道火舌凶猛射向天空,试图阻拦日军轰炸。

这一次,充足的弹药让独立师的防空火力更加猛烈,密集的弹幕在天空交织,仿佛要将苍穹撕裂。

日军轰炸机虽飞得高且数量众多,但在如此猛烈的火力下,不少飞机被击中,拖着黑烟坠向地面。

一时间,独立师营地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尽管仍有炸弹突破防线在营地内爆炸,部分防御工事被炸坏,一些战士不幸牺牲,但宋卫国看着眼前惨状,眼中怒火燃烧,握紧拳头暗暗发誓:“小鬼子,你们今日的恶行,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轰炸过后,日军地面部队如潮水般涌来。

坦克履带声、步兵脚步声和喊杀声交织,恰似恶魔的咆哮。

宋卫国迅速调整部署,命令部队利用被炸塌的工事和弹坑作为掩体,准备迎击日军进攻。

“弟兄们,弹药管够,给小鬼子点颜色瞧瞧!”

宋卫国通过扩音器大声喊道。

当日军坦克集群靠近,独立师反坦克小组迅速出击。

他们扛着威力巨大的反坦克武器,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向着坦克冲去。

由于弹药充足,一枚枚反坦克炮弹如流星般准确命中目标,日军坦克一辆接一辆燃起熊熊大火,瘫痪在战场上。

但日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依旧疯狂向前冲锋。

他们端着刺刀,嘴里喊着听不懂的口号,妄图冲破独立师防线。

独立师战士们毫不畏惧,与日军展开激烈近战。

喊杀声、惨叫声和武器碰撞声交织,场面惨烈。

在战斗关键时刻,宋卫国再次身先士卒,挥舞着大刀冲入敌阵。

每一刀砍下,都带着满腔怒火与对敌人的仇恨。

在他带领下,战士们士气大振,手中武器不停挥动,弹药如洪流般射向敌人。

日军的进攻一波接一波,但独立师凭借充足弹药顽强抵抗,丝毫不落下风。

日军渐渐有些力不从心,就在他们开始露出疲态时,宋卫国看准时机,大手一挥,喊道:“弟兄们,全面反击,把小鬼子打得屁滚尿流!”

独立师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向着日军冲去。

日军在慌乱中,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抵抗,被打得溃不成军,纷纷抱头鼠窜。

这一场战斗,宋卫国和他的独立师凭借顽强意志、出色战术以及充足弹药,成功击退日军疯狂反扑。

看着战场上敌人狼狈逃窜的身影,宋卫国眼眶微红,既有对牺牲战友的悲痛,也有胜利的欣慰。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日军必定还会有更疯狂举动。

但宋卫国和他的独立是毫不畏惧。正如赵登禹(时任29军132师师长)所说:“军人战死沙场乃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请军长予以照顾。”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