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厉兵秣马:喜峰口新篇(求收藏!求数据)
书名:抗战:从喜峰口战役开始 分类:历史 作者:书生意气斩... 更新时间:2025-04-15 00:56:41
喜峰口上,硝烟尚未散尽,战火的炙热依旧灼烧着每一寸土地。
宋卫国凭借着在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役中的卓越战功,从上校一举跃升至少将,连升两级,肩负起更为沉重的责任,从独立团团长转身成为独立师师长。
庆功宴上,简单而庄重。
没有奢华的装饰,只有战士们质朴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
宋卫国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坚毅地扫过台下每一张熟悉又亲切的面孔。
他深知,这一场胜利是用无数兄弟的鲜血换来的,此刻的荣耀属于每一个浴血奋战的战士。
“兄弟们,这一仗咱们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可鬼子不会死心,咱们的路还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他的声音低沉却有力,如同洪钟般响彻营地,台下的战士们齐声高呼:“杀鬼子就是保家乡!保家乡就是保祖国!”
晋升之后,宋卫国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扩军备战之中。
各地听闻喜峰口捷报,热血青年们纷纷怀揣报国之志,奔赴而来,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汹涌江河。
报名处,人头攒动,年轻人的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那是对侵略者的仇恨与对家园的守护之情。
“我要参军,打鬼子!”
“收下我吧,让我为死去的乡亲们报仇!”
呼喊声此起彼伏,宋卫国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面孔,心中满是欣慰与感慨。
与此同时,他从神秘的抗战系统中兑换出3000名有着两年半战争经历的精锐士兵。
这些士兵一出现,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身姿矫健、步伐沉稳,眼神中透着久经沙场的冷峻与果敢,瞬间成为队伍中的中流砥柱。
短短数日,宋卫国手下的总兵力如滚雪球般迅速壮大,达到了38000人之众。
而军备方面,更是迎来了一次质的飞跃。
宋卫国凭借系统,购入了大量先进武器。
一箱箱崭新的手枪、步枪整齐排列,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峻的光,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开启的复仇之路。
5000支MP40冲锋枪,以其超高的射速和便携性,为近战提供了强大火力;500挺MG40机枪,一旦架设,那黑洞洞的枪口便能喷吐出致命的火舌,形成密不透风的火力网;108门81mm迫击炮、108门92步兵炮以及36门105mm榴弹炮、18门155mm榴弹炮,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它们将是远程打击的重拳,能让日军在炮火中颤抖。
此外,还有一大批燃烧弹,其炽热的火焰足以吞噬一切敌人;大量的防空机枪与88mm防空炮,构筑起坚实的天空防线,让日军的战机不敢轻易肆虐。
宋卫国并未忘记29军的其他部队,他慷慨地将大量机枪、迫击炮、重炮送去,犹如雪中送炭。
在29军的临时训练场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宋卫国亲自督导士兵们训练,他穿梭在各个方阵之间,眼神犀利如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持枪姿势要稳!射击时别慌,瞄准了再打!”
他大声呼喊着,为士兵们纠正动作。
对于新武器,士兵们起初有些陌生,但在宋卫国的耐心指导与高强度训练下,逐渐得心应手。
实弹射击场上,枪声震耳欲聋,子弹如疾风般呼啸而出,一次次精准命中靶心;迫击炮阵地,炮手们汗流浃背,反复调整角度、装填炮弹,随着一声声巨响,炮弹在远处爆炸,掀起漫天尘土;防空演练时,防空机枪与防空炮协同作战,在空中织就一道密集的火力弹幕,让模拟敌机无处遁形。
独立师的士兵们日夜苦练,体能与战术素养突飞猛进。
他们在泥泞的战壕中摸爬滚打,进行战术匍匐前进训练,任由泥水浸湿衣衫;在陡峭的山坡上负重奔跑,锻炼耐力与爆发力,哪怕双腿如灌铅般沉重,也未曾停歇。
为了适应近战冲锋,他们还进行近身格斗训练,拳脚相交,杀声震天,每一个招式都饱含着对敌人的仇恨。
而此时,日军也在疯狂反扑的挫败中,重新审视着这支顽强的中国军队。
他们的情报人员四处打探,当得知宋卫国部兵力大增、武器精良时,日军指挥官们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八嘎!支那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先进武器,必须想办法遏制他们!”
在日军指挥部,一场焦虑而充满杀意的会议再次召开。
经过一番密谋,日军改变策略,决定一方面加强对周边地区的封锁,试图切断宋卫国部的物资补给线,让这支新生力量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加大进攻力度。
同时,他们还在暗中策划一场突袭行动,企图趁宋卫国部尚未完全磨合之际,给予致命一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