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命令突改(求收藏)
书名:抗鹰:立国之战,这是我们的战争 分类:历史 作者:鸿泪 更新时间:2024-12-26 00:00:33
“营长,太黑了,看不清啊!”谷清明脸色道。
“营长,我这里有火柴,可以点个火看看啊!”这时,唯一留下的那名通讯员说道,然后手就伸进兜里,想把随身携带的火柴拿出来。
“不能点火,入朝前说的那些纪律你都忘了吗?”马正宏见状立马严肃批评道。
“好……好吧~~”通讯员有些委屈道,又把刚掏出的火柴揣回兜里。
马正宏有些无奈,再度将表拿到眼前摆弄,尝试看到时间,但始终眼前一片黑,只能叹了口气将表重新放进怀里。
“清明,你有没有算过,我们从开始过江到现在过了有多久了?”
“我们是昨天太阳下山后大约半个时辰开始动身的,到现在为止,差不多刚好一天时间。”
“一天吗……”马正宏皱起眉头,右手手指下意识地搓弄,“那这么说,我们离江界应该是不远了?!”
“应该是,按照我们的行进速度,我应该已经到江界附近了。”谷清明点点头,但下一秒,他就皱起眉头,立刻察觉到了有丝丝奇怪的地方,“哎,不对啊!既然已经快到江界了,部队尚且还有余力,那为什么不把这剩下的路一次性跑完呢?”
“要知道上级给我们的命令,可是到江界扎稳脚跟,开展训练的,这尽早到达不是更好吗?”
“清明,你有没有发现,过鸭绿江后,我们这一路过来,除了我们自己以外就没碰见过活人了。”
马正宏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拿出了一根香烟放在鼻子前闻了闻,然后表情严肃地说道。
“这寻常百姓也就算了,但人民军都去哪儿了?我们前面经过了两个兵站,那里的人穿的可都是我们自己人的衣服。”
“这说明什么,说明现在的朝鲜人民军,可能连组织维护兵站的能力都没有了!”
说出这个推断时,马正宏表情非常严肃,但语气却非常平静,相似早就预料到了什么。
而谷清明听到这个说法,也是低头想了想,常年军旅生涯,拥有着丰富经营的他很快就意识到了什么……
按照入朝前的最后一次作战会议,他们38军的主要任务就是作为预备队,随时机动待命。
而今天晚上的任务,是要求他们到达离辑安大约40公里处的江界一带,与当地的朝鲜人民军建立联系,站稳脚跟以及整备待战。
但此时此刻,他们在朝鲜境内跑了那么久,按道理来说,他们应该能看到朝鲜人民军的影子才对,毕竟交通线沿途的兵站本就应该由朝鲜人民军主要负责运作,志愿军只是从中协助协调而已。
但此时此刻,现实的情况却是,在后方,沿途兵站原来的主人突然失了踪。
这表面上看似乎没啥大问题,但实际所反应出来的深层次问题非常严重。
兵站是什么?
它是军队在后方交通线上设置的供应、转运机构,主要负责补给物资、接收伤病员、招待过往部队等工作,对于保障部队行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在战时,兵站无人运转,通常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就是敌人已经占据了交通线,将兵站夺了去。
但113师这一路过来并没有撞见敌人,侦查也没有听到任何敌情反馈,所以这种可能微乎其微。
而第二种,则是一支军队已经士气大跌且失去了大部分的组织能力,成了溃军,已经没有足够的组织能力来组织相关人员来支持兵站的运转。
这种情况,其实在很久以前马正宏和谷清明都经历过。
那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们都还都只是新兵时候,跟随着部队参与支援了几次战斗。
当年,日军势如破竹,国军被打得一退再退。
尽管马正宏和谷清明一人新四军,一人在八路军,但他们都曾亲眼目睹过国军是如何溃退,是如何像惊慌的蚂蚁一样到处乱窜的……
沿途兵站所存物资、弹药、粮食散落一地,伤病员几乎无人理会。
溃兵所过之处如土匪过境,随意争抢一番就继续亡命逃跑,甚至有不少寻常百姓家都遭了殃,所谓兵败如山倒莫过于此。
而现在,朝鲜所见兵站虽然不如当年GMD军那样不堪,但此种情况却很难不让人往最坏的那方面猜想。
“营长,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得提前做一下准备?如果情况真如我们所猜想的那样糟糕,那我们的准备可远远不够啊!”
谷清明立即表情变得非常严肃,同时眼神里还透露着一种担忧。
“虽然在入朝前,团长已经做过一次动员讲话,但那只是提振士气,明确纪律,要想达到打大仗、打硬仗的程度,恐怕不够啊!”
“先不要着急,我们能想到的,团长和师部的首长们肯定也能想到。”马正宏稍稍压了压手,示意指导员冷静,然后继续说道,“更何况这一切都只是我们的猜想,当不得真。这里是朝鲜,不是国内,我们以前的一些经验办法,放在这里可能并不合适。”
“也对,是我太着急了!”
听着营长的安慰,谷清明松了半口气,脸露愧色。
说实话,他都感觉自己的神经有点绷得太紧了,自打从东北军政大学毕业后到了边防军,然后又知道要抗美援朝后,他的心一直都非常乱。
他每天都会想,如何让战士们靠着手上简陋的武器来打败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同时还不至于有太大伤亡。
他每天都在想,在打完这场仗后,如何能够尽可能地带足够的人回家。
只不过很可惜的是,知道得越多,心中就越是忐忑不安。
谷清明每天来回地算计来,算计去,但到最后结论却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志愿军只能用自己的战术、意志和性命来抵消掉美军的装备优势。
那意味着,可能要死非常多的人……
而作为营长,马正宏当然也看出了自己眼前这个指导员的焦虑,并且后者的这种心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于是就只听他安慰道:
“清明,我理解你的心情。不光是你,我在得知要抗美援朝后,我其实也每天都在想如何才能减少部队的伤亡。但是,有一点我们始终要记住,我们是军人,更是新ZG的军人!”
“为饱受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苦难的ZG人民换来一片真正的和平,是我们这些人这么多年来的最高目标。既然现在仗还没打完,那我们只能义无反顾地带着弟兄们,以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代价把继续敌人赶跑,这样我们以前那些死在战场上的同志才不会白白牺牲。”
“所以,无论这场仗有多难打,有多残酷,保家卫国,这始终是我们作为军人和一名GCD员的天职和使命,我觉得你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哈哈,说实话,我都有点搞不清楚我们俩谁是指导员了。”谷清明听到这番话无奈地笑了笑说道,心情也顿时放松了不少。
“都是两肩膀顶一个脑袋,谁没有个糊涂的时候呢?”马正宏拍了拍指导员的肩膀,然后又说,“天亮以后,我建议召集一下各连排长开个会,无论怎么着,我们心里要有个底!”
“好,我同意!”
而也就在113师的战士们还在休息的时候,只见,有几个身影正在飞快地土路上奔跑着,而他们前往的方向正是337团所在的纵队前列。
与此同时,国内……
似乎是接到了什么命令,华北及东北地区的铁道系统都正在以极限速度运转,所有人和物资都在不顾一切地往鸭绿江边运。
就在1950年21日晚,113师尚且还在渡江的时候,38军112师一部以及114师一部,也已经在后勤指挥部的安排下,乘列车抵达了辑安。
112师在短时间内也完成了集结,并在113师渡江后不久,立即就跟在其后头迅速跨过了鸭绿江,前后相隔不过两个多小时。
而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行军,23日夜,113和112师都已经相继抵达江界附近区域。
而之所以部队会突然停下来休息,没有立即前往江界驻扎,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后面跟来的112师突然给113师带来了13兵团司令部的命令:上级要求38军全部进到熙川地区。
命令改了!
并且这个命令与此前给他们军所下达的命令可以说是大相背驰。
之所以此前113师没有收到这则命令,是因为所有部队在入朝后都要保持无线电静默,而这则命令又恰巧是在113师渡江以后才下发的。
不同于马正宏这些个基层干部,113师师部肯定是知道联合国军的大体动向的。
敌人已于20日攻占了平壤,按照敌人那种肆无忌惮的推进速度,他们现在怕是已经离清川江不远了,而熙川却又刚好在清川江的边上。
而此时此刻,作为先头部队,113师所在位置刚刚过义真里,离江界还有几公里的距离,离熙川直线距离100公里。
按照这个距离推算,部队要在躲避敌人侦查,隐蔽自己的条件下突然调转方向,往南急行军,至少也要三天时间才能穿插到熙川,到时候敌人十有八九已经到了清川江岸边了。
因此,113师师部在接到兵团部“进到熙川”的命令后,就立马拿出地图研究,很快就意识到,上级的意图其实很明显,就是要38军打穿插,截断敌人退路。
对于上级的这个命令,113师师部当然很快领悟。
但同时好巧不巧的却是,就在师长准备下命令让部队掉转方向,向熙川方向前进的时候,此前散出去的一支侦查部队突然回来报告,江界附近,此前似乎有敌人活动过的痕迹。
这一则消息,立刻就让师部的各个首长有点犯嘀咕。
这一路走来都没有见到友军,这反而是此前一直没啥动静的江界方向却突然传来了敌情,这顿时就让师部的所有人下意识地以为这其中会不会有猫腻。
虽然现在敌情不明,但不管怎么说,若是情报属实,江界方向要真有敌人存在的话,那他们113师在穿插熙川的时候,江界就在他们的屁股后头。
到时候一旦被敌人踩了脚后跟,大部队行踪暴露,其他问题暂且不讲,影响此次战役的整个战局还怎么得了啊!
因此,为了稳妥起见,师长立即决定暂时让部队停下来,先搞搞清楚状况再说……
(新书开荒,求鲜花、求收藏。望喜欢的朋友多多支持。)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