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暗桥(求收藏)
书名:抗鹰:立国之战,这是我们的战争 分类:历史 作者:鸿泪 更新时间:2024-12-26 00:00:33
山脚下,绰号为猴子的战士见到陈天锋终于看见了自己,立马兴奋地跳了起来。刚刚他隔老远就看到了山上似乎有个熟悉的面孔,只不过天色太暗不敢确定,直到走进一些才敢大声呼喊。
许久再次相见,猴子其实现在非常想冲上山去与自己这个曾经的师傅叙叙旧,畅谈一番。
但只可惜,此时无论是他还是陈天锋,他们两个人身上都还各自担着重任。
因此猴子只能期盼,等下一次什么时候,他能够有机会能够与师傅好好地相聚欢谈。
而山上,看着山下不断远去的背影,陈天锋将手放下,脸上满是笑意,转而开始对身旁的指导员分享道:
“那小鬼绰号叫猴子,真名叫葛三宝。以前在根据地的时候,他最喜欢干的事就是爬人家房顶扔石头玩,每天上蹿下跳的没个消停,所以根据地里的人就给他起了这么个名字。”
“说起来,我还算这小鬼的半个师傅呢。”
陈天锋说到这里嘴角维扬,脑中突然浮现起许久以前的一些画面,同时手也下意识地就从口袋里掏出了烟,但愣了一下又放了回去。
“我记得第一次碰见这臭小子的时候,他也就比农村那土灶高半个脑袋,人瘦的很,跟个皮包骨头似的,但却非常有精力。”
“当时他就躲在一颗树上扔石头玩,刚好砸到了我。我当时没当回事儿,全当小孩子调皮捣蛋,甚至后面好几次碰见了也没和他计较。”
“但有一次,他扔石头砸到了一名战士的眼睛恰巧让老子给碰上了,我当时就追着这臭猴子跑了一整条村子,想着给他一点教训,但没曾想他翻墙爬树,老子硬是没追上这半拉高的小鬼头。”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事儿,老子看出来了他是块当兵的好料,于是推荐他去了儿童团。我记得那是42年吧,有一次反扫荡,这小子拿着不知道从哪里捡到的武器亲手打死了一名伪军的连长,还缴获了一把手枪。”
“本来按照纪律,缴获的武器是要统一上缴的,但当时我和老团长沟通了一下,就把枪留给那小子了,我还送给了他3颗子弹,教他打枪。”
“而在那之后,这小子也没有让我失望,他靠着缴获的那把枪立了几次功,只不过抗战胜利后部队分兵,我就再也没见过他了,没想到今天会碰上。”
陈天锋说起这些往事,满脸自豪。
因为他刚刚清楚瞅见,猴子是个排头兵,这也就意味着自己曾经看中的那个小鬼,现在已经至少成长为一名人民军队的战斗骨干了。
而与此同时,另外一边……
38军112师335团侦查班长葛三宝,他还在一步三回头地看着山上,脸上兴奋之意未去。
他身后一名战士见状,不由得也扭头回看,发现啥都看不见,于是就好奇地询问:“班长,刚刚那个人是谁啊?”
“以前我的一个老首长,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他。”葛三宝笑着回答。
而随着又一支部队抵达辑安,根据上级的命令,在山里窝得身子都僵了半截的38军113师的战士们,终于开始动身,随时准备过江了。
夕阳西下,随着天空最后一丝灰蒙的亮光褪去,寒夜降临,北风阵阵。
10月21日夜~22日凌晨,113师全体进行了简单的修整,无数伪装已久的身影纷纷从树林里钻了出来,并迅速开始向鸭绿江辑安渡口集结靠拢。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下,只听那凌乱得有些整齐的脚步声渐渐从浩荡到沉寂,部队停在江边,谁都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夜色寂静。
纵队前列,337团作为先锋团打头阵……
只见,战士们眼前一片漆黑,只有耳边回绕着潺潺流水的清灵声能让人知道那宽阔冰冷的江水近在眼前,但却无法目视。
此时,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疑惑,这样的情况,自己怎么过去?前面42军的人又到底是怎么摸过江去的?
“连长,你说这黑灯瞎火的咋渡江啊?”一旁,七连副连长王怀安耳边的流水声,一脸忐忑且疑惑地问道,“这么冷的天要是涉水过去,没等打起来我们就先得冻掉半条命!”
“这几天白天的时候,我跑到山上瞅了好几回,都没看见江上有搭浮桥!”
王怀安是东北本地人,所以他非常清楚到了这个月份,东北地区天气之恶劣,变化之莫测。
以前他就不止一次地碰到,上一秒还是晴空万里,暖意袭人,下一秒北方呼啸,那刀子一样的风根本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更别说再添上那下雪天气了。
所以,王怀安非常担心,如果涉水渡江,一旦他们运气不好碰到这种要人命的天气,人又被打湿了的话,那基本上是冻哪儿掉哪儿,老天爷铁定要从你身上薅点零件下来。
“你问我我问谁去啊,你以为我就知道?说实在的我比你更想知道我们接下来要咋过去,这前两天都躲在山里光听声了,眼瞅着那鸭绿江就在眼前,但前面的部队过江的时候连车灯都没开,啥都看不见。”
苏守城摆弄了一下头上的棉帽子,舔了舔那有点干燥脱皮的嘴唇,皱眉回答道。
“不过,我觉得我们不用太担心,上级应该不会就这样让我们涉水渡江的。边防军从成立到现在都已经好几个月了,这中间首长们没想过怎么让大部队过江,怎么可能!”
“辑安的这个渡口我这几天找当地人打听过,江中间最深的地方得过腰,水性好的人或许能游过去,但正常汽车直接下去肯定要抛锚,更别提我们那些从战场上缴获来的二手货了。”王怀安低声说道。
“所以你说,这工兵不会是把浮桥搭在水里了吧,否则车子不可能过去。”
“搭在水里……”听到这个说法,苏守城没有否定,而是下意识地开始思考。
要想过江,除了搭桥以外没有任何办法,除非所有人都插上翅膀飞过去,但那明显是天方夜谭。
只不过要想搭桥过江,其最大的问题就是隐蔽性。
明目张胆地在江上搭浮桥肯定是不可能,那美国佬的飞机天天在头上飞,浮桥一旦搭起来,就算做足伪装也极其容易暴露大部队行踪。
临时搭桥那就更不可能,不说这江面宽,江水急,那桥根本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搭得起来的,再加上现在是冬天,工兵下去一会儿就得被那冰冷的江水赶上岸来,所以说搭临时浮桥的办法也不可行。
于是乎,思考来思考去,似乎只有把桥藏在水底下最为合理。
只不过,怎么藏呢?
而也就在苏守城疑惑之际,一声急促的哨声在山水间回荡,打破了夜色的寂静,然后就只听远处一道命令传来:
“全体都有,所有人呈两列纵队,跟随灯光指引迅速过江!!!”
话音刚落,就只见江中间和对岸突然亮起了十几道异常黯淡的光芒,其亮度甚至连寻常百姓平时用的油灯还不如,更别说引路了。
337团作为先头部队走在最前头。
团长看了看脚下一片黑暗,然后就只见他毫不犹豫,身先士卒地一脚踏进了冰冷刺骨的江水里,顿时水花四溅,几滴冰凉的江水沾到脸上瞬间让人神识清醒。
再往前一步,没有想象中那种整脚没入冰冷江水的情况出现,脚底传来是一种厚重的坚实感,让人感觉非常安心。
团长感受着脚底的情况,立马放下心中紧张,开始大踏步地带着身后的部队往前走。
而此时,纵队前列,七连所在……
苏守城也跟着队伍踏上了暗桥,他一边小跑着一边用余光好奇地观察着脚下和四周。
其实看不太清,但能感觉到,他们脚底下这条隐蔽又稳固异常的暗桥,应是由一根根非常厚重的石条组成的,它们藏匿在水下,再加上一些特别的伪装,即使高空俯瞰也很难被发现。
而桥的两边,也有十几名引导员站在与桥等高的石头上拿着电筒引路,电筒的灯罩上蒙着几块破布,几乎遮蔽了百分之七八十的亮光,只能用作提示桥的边缘,以避免过江的战士不小心掉入水中。
虽然涉了水,但战士们穿的是东北当地生产制作的棉鞋,本身就有部分防水防雪的功能,只要不是泡水太久,战士们踩几脚水并无大碍。
事实上,这条暗桥的架设还得说回几个月前。
早在东北边防军成立后不久,作为当时唯一一支在东北屯垦的部队,42军就已经开始开展情报收集以及研究部队如何过江的前期工作了。
铺设暗桥的石条是江中本来就有的,上面有明显经过人工的打凿的痕迹。
听当地人说,这些石条似乎是那位末代皇帝打算给自己建造行宫用的,只不过后来都还没等用得上,小鬼子就败了,所以刚凿好的这些石条还没运上岸就没用了,因此就一直在江里躺着……
1950年22日凌晨。
经过数个小时的时间,38军113师近1.3万人,终于是在夜色的掩护下,全部渡过了鸭绿江,并马不停蹄地开始迅速向前进发,直至太阳快要升起时才陆续停了下来……
(新书开荒,求鲜花、求收藏。望喜欢的朋友多多支持。)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