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 章 大营制度
书名:崛起于汉末并州 分类:历史 作者:运城的铁 更新时间:2025-05-02 06:58:38
蔡文姬吐了吐舌头,拉着赵辰继续往前走,他们来到一个表演高空走麻绳的场地前,蔡文姬紧张地握紧了赵辰的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表演者。
“夫君,我好担心他会掉下来。”蔡文姬的声音微微颤抖。
赵辰安慰道:“别怕,这艺人技艺高超,定不会有事的。”
当表演者成功完成表演,蔡文姬忍不住鼓掌欢呼起来。
他们又来到一个魔术表演的摊位前。魔术师正将一个鸡蛋变没,又重新变出,蔡文姬看得目瞪口呆,怎么也想不明白其中的奥秘。
“夫君,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呀?”蔡文姬疑惑地问道。
赵辰笑着说:“这便是魔术的奇妙之处,若轻易被人看穿,也就不叫魔术了。”
蔡文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被旁边的一个小吃摊吸引住了目光,小吃摊前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各种各样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蔡文姬被香气吸引住了,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
“夫君,我想吃。”蔡文姬拉着赵辰的衣袖,撒娇道。
赵辰笑着为她买了一个糖人,糖人栩栩如生,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蔡文姬接过糖人,轻轻咬了一口,甜甜的滋味在口中散开,她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夫君,你也尝尝。”蔡文姬将糖人递到赵辰嘴边。
赵辰咬了一口,说道:“真甜,只要你喜欢,咱们多买些。”
蔡文姬开心地点点头,继续品尝着手中的糖人。
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蔡文姬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老者坐在街边,吹奏着一曲动人的曲子,她拉着赵辰走过去,静静地聆听着。
曲毕,蔡文姬忍不住赞叹道:“这曲子真好听。”
老者微笑着说:“姑娘喜欢,便是老夫的荣幸。”
赵辰从怀中掏出一些银两递给老者,说道:“老人家,您的技艺高超,这点心意您收下。”
老者推辞道:“公子客气了,能得二位欣赏,已是老夫的福分。”
告别了老者,蔡文姬和赵辰继续在长安街上漫步,路过一个卖花灯的摊位,蔡文姬被一盏精美的莲花灯吸引住了。
“夫君,这花灯好美。”蔡文姬拿起莲花灯,眼中满是喜爱。
赵辰二话不说便买了下来,为蔡文姬点亮。
“文姬,愿这花灯照亮你今后的每一个夜晚。”赵辰深情地说道。
蔡文姬感动地看着赵辰,眼中闪烁着泪光。
“夫君,有你在我身边,我便是这世上最幸福的女子。”蔡文姬说道。
夜越来越深,长安街上的热闹却依然持续着,蔡文姬和赵辰手牵着手,在典韦、许褚等护卫的保护下,两人带着满满的幸福,走回了秦王府。
建安八年十月月初,秋意正浓,赵辰的王府内气氛凝重而又充满期待,此次会议关系重大,关乎着治下未来的军事布局与安稳。
文武大臣们鱼贯而入,神色各异,有的面带忧虑,有的则充满好奇,都在揣测着这次会议的主题。
赵辰端坐在正位,目光坚定而严肃,待众人到齐,他直接开口道:“众卿,本王决定成立大营制度,本王经过半年多研究决定划分十一个大营。”
他话音刚落,底下的大臣便忍不住开始议论起来。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变革啊!”
“如此大规模的调整,不知是福是祸。”
赵辰眉头一皱,厉声道:“肃静,本王还没说完呢。”
瞬间,大殿内鸦雀无声,赵辰再次道:“十一个大营本王已划好,分别为,北方大营,东北大营,东方大营,东南大营,南方大营,西南大营,西方大营,西北大营,这八大营每个大营两个禁卫步兵军团,主要负责边境的安全。”
赵辰缓了缓,继续说道:“边境的安宁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外敌,这八大营将成为我们的坚固防线,让敌人不敢轻易来犯。”
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王爷,如此大规模的兵力部署调动,粮草军需能否跟上?”
赵辰微微点头:“经过这两年的休养,我们粮草充足,军备齐全,本王已经命人准备好了。”
另一位大臣又道:“王爷,新的大营制度,将领的选拔与任命该如何进行?”
赵辰目光扫过众人:“将领的选拔将以才能和军功为首要考量,本王绝不允许任人唯亲,至于任命,会经过军务院的商讨推荐,本王最终定夺。”
这时,又有人提出疑问:“王爷,那各营之间的调度与协同作战又该如何安排?”
赵辰自信地说道:“本王会制定详细的军令法规,确保各营之间能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
赵辰再次道:“另设蓝田大营,骊山大营,还有灞上大营,其中灞上大营负责训练新兵,训练完成后分配至各军团。
蓝田大营为中央大营,这里驻扎骑兵军团和剩余步兵军团,以及承担和边境军团的调换修整,骊山大营为羽林军和御林军驻地,骊山大营由本王直辖,其余大营由军务院管辖。”
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既有对新制度的期待,也有对未知的担忧,有人在心中暗自思量这一变革是否会触动自己的利益,有人则真心为国家的安危着想,忧虑着这一决策能否顺利实施。
赵辰看着麾下的文武大臣微笑着说道:“本王相信有诸位爱卿的支持,这大营制度必能快速完成部署,也会让我们的治下更加安全。”
会议结束后,大臣们纷纷散去,各自思考着这一制度带来的影响。
赵辰深知这一决策的重大意义,也明白其中的困难与挑战,但为了治下的安宁,为了百姓的幸福,他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各营的组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将领的选拔、士兵的调配。
而营地的建设更是热火朝天,工匠们日夜赶工,搭建营帐、修筑防御工事。
赵辰不辞辛劳,亲自监督,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建安九年四月,阳光明媚,十一个大营相继组建完成,各个军团也相继到达各大营。
赵辰站在蓝田大营的高处,望着整齐排列的营帐和士气高昂的士兵,心中充满了欣慰。
而在另一边,由于赵辰设置大营,大规模调动军队,这一举动犹如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层层波澜。
在南面,曹操、刘表、刘焉三人闻风而动,紧张的气氛弥漫开来,曹操坐在营帐中,眉头紧锁,目光深邃而忧虑。
“赵辰此番举动,意图不明,吾等不得不防。”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身旁的谋士微微颔首,“丞相,赵辰兵强马壮,此次调动恐非寻常,当速速调兵至边界,以防其突袭。”
曹操大手一挥,果断下令:“传我军令,调集大军,严守边界!”一时间,曹军营地内忙忙碌碌,士兵们整装待发,士气高昂。
刘表则在自己的领地内焦虑不安,他深知自己的实力相较曹操有所不及。
“赵辰这一动,吾荆州危矣!”他对着手下的将领们喊道,“务必加强防备,不可有丝毫懈怠!”将领们齐声应诺,匆匆离去布置防务。
刘焉在蜀地,亦是心急如焚,“吾蜀地虽地势险要,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他赶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速派使者与曹操、刘表联络,共商御敌之策。”
而在北方草原,鲜卑的局势同样动荡不安,檀石槐的离世,让原本统一的鲜卑部落陷入了分裂内乱之中。
西部鲜卑的叛离,漠南的鲜卑分裂为三个集团,步度根集团、轲比能集团以及原来联盟“东部大人”所领属的若干小集团,彼此之间争斗不休,草原上战火纷飞。
然而,赵辰军在北方的大规模调动,让这混乱的局面暂时停歇,步度根站在高坡上,望着远方,神色凝重。
“若赵辰大军北上,此时若继续内乱,只会让我们被各个击破,”他对麾下各部落首领说道。
轲比能也深知其中利害,便停下了与步度根的争夺。
但他们虽停止了内乱,却没有联合起来,各自在自己的领地内严阵以待。
时间悄然流逝,建安九年五月来临,赵辰周围的各个势力,在长久的紧张戒备中,发现赵辰并没有出兵攻打任何人的打算。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