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满江红
书名:剪辑近现代史视频,帝王们破防了 分类:历史 作者:少盐少糖 更新时间:2024-05-13 00:12:04
孔丘看着天空之上的一幕幕画面,一时无语。
如今的他已经到了暮年,一生之中奉行的理念无数,真正被大规模实施的却寥寥无几。
从他看见江南所说的那句“奉于人民”开始,就瞬间感受到了那属于后世的力量。
他奉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半生,就是渴望能够将自己的理念传扬出去,影响子子孙孙。
再到后来,看到华夏面临的民族灾祸,他本就年迈的身子似乎更加衰败了些。
即使他是圣人,也正因他是圣人,也更能体会、更想要体会到那种痛楚——与民同悲。
他的灵魂似乎能够在此时穿越时间,透过那天空中不知名的天幕,到达那处残破的、需要被拯救的土地。
看到吸食鸦片的百姓,他会觉得自己的身体也在迅速干瘪下去。
看到被砸碎的一件件瓷器和文物,他觉得自己似乎也变成了他们的一部分,一起被破碎。
再到后来,他看到了一位位斗士、一位位英雄人物。
他们也许曾经默默无闻,但全部都在家国需要他们的时候站了出来。
他奉行要培养以天下苍生为念的人才,此理念在面前的这些人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
...
大幕之上,属于青年们的爱国运动依然在进行着。
江南即将剪辑到他最喜欢的一幕——闻一多先生书写《满江红》。
彼时的闻一多先生,是青华大学学子。
在全北惊的学子为国家蒙受的不公发声的时候,他,也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
这里是青华大学的食堂门口。
往来的有学子、有老师。
他就这么站在了食堂门口的宣传板前,看着面前贴满报刊纸张的宣传板,他沉默着拿起笔。
用近乎于虔诚的姿态收了收袖口,黑色的墨水顺着笔杆慢慢滑向他的衣衫。
正在观看视频的众人全部都屏住了呼吸。
嬴政的眼眸微微眯起,上前一步,想要看得更仔细些。
李世民已经举起了毛笔,他有预感,这位看上去年轻的书生所要书写出的句子将是传世名句。
康熙帝蜷缩在袖口中的手拿了出来,轻轻拨弄了一下自己的眉毛,更加认真了些。
孔丘改坐为站,直挺挺地立于天幕之下。
就在历朝历代所有人的目光注视之下,大气的字迹随着他的动作,一笔一划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仅仅一句,李世民拿着毛笔的手就颤抖了一下,放在纸张上的墨水毫无顾忌地晕染开来。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嬴政的呼吸加重了几分,嘴唇抖动,跟着闻一多的节奏,一字一顿地念诵着。
写下这行诗句的闻一多虽然看似平静,但带给这些帝王的感受却是——气势磅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崇祯看到这行诗句,险些再次落下泪来。
“莫等闲,空悲切!”他怎能不知这首诗来自何人?岳飞,那是精忠岳飞啊!
如今,这首满江红用在此处,却是再恰当不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饮餐胡卤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匈奴血,胡虏肉。历史似乎总是那么相似!臣子恨,如今是华夏恨、是百姓恨、是民族恨!
闻一多写下这首诗便是在说,我华夏要再一次整装齐发,一雪前耻,收拾我华夏山河,还来一片乾坤朗朗、天目昭昭!
剪辑这一段的时候,江南特意配上了一段热血的背景音乐,一共不到两分钟的片段,却是让他自己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这就是华夏文化的魅力,是诗词的魅力!
他突然有种感觉,闻一多之所以用老祖宗传下的诗句,不仅仅是因为契合,而更是因为他想要传达——华夏的传承不能断!
文化的根基不能断!
如果我们现在妥协了,就是一退再退。
若是妥协了,也许百年后,我们就会变成那满口乱七八糟字母的洋人!
我们会失去自己的文字,失去那些千古流传的诗句。
我们将会再也听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再也看不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轻狂。
电视上再也不会播放老人们喜爱的戏剧金曲,如今那些语文书上的字字句句也将被外国人的历史逐渐替换!
而真的到了那一刻,在洋人文化的不断洗脑之下,我们,究竟是谁?
我们会承接着一个虚妄的过去、无根无源地活着!
......
这一刻,在面对着被荼毒的华夏人的时候、在青年学子游街呐喊的时候都没有落泪的李世民,留下了第一滴眼泪。
他这一刻,真正发自内心地将自己和那也许远在百年或是千年之后的华夏人,和正在挥笔写下满江红的闻一多,深深地链接在了一起。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他不自觉地怒吼出声,喉咙嘶哑而干涸。
他下笔如龙,一字一字地,认认真真地抄写着天幕上的诗句,郑重地犹如在捧读一本珍贵的典籍。
好吧,他还是这么喜欢摘抄好词好句。即使是这么悲壮的时候都没忘记。
一定是语文老师喜欢的乖学生。
......
嬴政依然在念着那首诗。就像是中了什么魔咒一般。
他要把这首诗完完全全地刻印在他的脑海里。
他自认是一个伟大的君主,壮志雄心一样不缺。在征战六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甘愿为大秦而战、为大秦而死的臣子。
但这首诗给他带来的震撼是无以复加的,他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
一直以来,他从来都把臣子为国家奉献当做理所当然,而没有想过从他们的立场上看待家国。
在他的眼中,国是他的国,意味着权利和地位。
但在闻一多和千万学子身上,在这首诗之中,他看到了——归属。
是的,对于这些百姓来说,没有了国也就意味着没有了归属。
他的情绪被狠狠触动着,那颗早已冷硬的心似乎渐渐变地柔软了。
......
求一求鲜花!谢谢大家的支持啦!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