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熵祭》(200 万年前?东非大裂谷北端)
书名:回家:人类溯源之旅 分类:现言 作者:墨渊玄章 更新时间:2025-04-26 03:01:21
东非大裂谷北端,裂谷底部宛如一个神秘而危险的世界。硫磺烟柱如狰狞的巨蛇,肆意地撕扯着渐浓的暮色,天空被染成了诡异的色彩。
十九岁的祭,身形矫健却又带着几分神秘,她静静地跪在沸腾的硅酸盐熔岩旁。
长期生活在这极端环境中,她的身体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突变的TRPM8基因(冷觉感知基因)赋予了她一种特殊的能力,使她能够感知热力学第二定律那抽象而又具象的流动,仿佛能触摸到时间与能量的神秘脉络。
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将蒸汽云染成了橘红色,那色彩如同克劳修斯妖般神秘而诱人。在这如梦如幻的时刻,祭的眼神中突然闪过一丝决然。
她迅速拿起黑曜石刃,毫不犹豫地剖开了身旁鬣狗的颅骨。沸腾的脑浆如同一股喷泉,在玄武岩面上泼洒出复杂而精妙的分形图案。
这图案仿佛蕴含着宇宙的奥秘,仔细看去,竟与2025年3月6日20:24分上海超算中心的热力学模型完全吻合。
就在这一瞬间,祭的前额叶皮层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涌现出熵增不可逆的原始认知,她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子夜时分,黑暗笼罩着大地,只有火山口的熔岩闪烁着诡异的光芒。祭在这片神秘的氛围中,将十二具动物尸体摆成辐射状。
她的动作熟练而坚定,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当腐肉降解释放的615千焦耳热量被火山玻璃聚焦时,奇异的景象出现了。
原本平静的熔岩湖面,突然浮现出麦克斯韦妖的量子幻影。那幻影若隐若现,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
这个被后世称作“熵之献祭”的仪式,让族群成员们第一次对能量转化的方向性有了深刻的理解。
然而,这个过程充满了风险,模仿者中有三人因过度靠近热源而被灼伤致盲。但他们的视神经退行性病变数据,却成为了七百万年后热成像技术的关键参数,在人类科技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旱季的迁徙途中,烈日高悬,大地被烤得炽热。祭深知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合理利用时间和能量至关重要。
于是,她凭借着自己对熵的独特理解,发明了熵减计时系统。
她仔细观察腐尸降解的过程,发现每克血肉的降解时间相对稳定,经过反复测试,她确定每克血肉对应1.7分钟,以此来校准日晷。她还通过观察鬣狗胃酸腐蚀岩壁的深度,巧妙地划分月相,又通过秃鹫群盘旋的高度,精准地预测季风来临。
这套系统的实施,如同给族群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使群体能量利用率大幅提升了58%。然而,祭为此也付出了代价。
她的PER2基因(生物钟基因)产生了相位突变,这使得她开始用反熵思维重构记忆,常常将祖母的死亡时刻倒叙为分娩场景,她的思维方式变得与常人截然不同。
某次日食期间,天空瞬间变得昏暗,仿佛世界末日来临。祭却在此时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和勇气。
她用256块热石排列出卡诺循环模型,每一块热石的摆放都经过精心计算。当她把垂死老者的呼吸频率调整为等温膨胀曲线时,奇迹发生了,老者的SIRT6基因(长寿基因)突然激活。
这个本应存在于现代人类的基因变异,却在这裂谷深处提前觉醒了两百万年。老者临终前,用一种奇特的熵语言留下遗言:“热寂即归途”。
这句遗言在2025年3月6日20:27分被证实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声学密码,再次展现了历史与未来之间神秘的联系。
陨石雨坠落的黎明,天空中划过一道道明亮的轨迹,巨大的陨石带着炽热的火焰,纷纷坠落在裂谷附近。
祭在熔岩湖边,利用这一特殊的时刻,构建熵庙。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执着,仿佛在完成一项伟大的使命。
熵庙的墙壁镶嵌着365颗冷却火山玻璃,每颗玻璃中都包含着不同物种的碳化DNA,这些玻璃宛如一颗颗神秘的宝石,记录着生命的信息。
地面刻绘着波尔兹曼常数分形图,精度达到10^-23焦耳/开尔文,每一条线条都仿佛在诉说着能量与熵的奥秘。穹顶悬挂着由婴儿脐带编织的麦克斯韦妖模型,其可逆性达到量子极限,整个熵庙弥漫着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气息。
当闪电击中熵庙时,祭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她瞬间理解了霍金辐射的微观机制。她兴奋不已,迅速用燧石刃在岩壁上刻画微型黑洞蒸发方程。
令人惊奇的是,这个方程竟与2025年3月6日20:29分欧洲核子中心的重离子对撞数据完全同步,再次揭示了历史与现代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然而,这场认知革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五名助祭者因过度接触辐射热源患癌,但他们的细胞端粒却出现了异常延长现象。
这一现象直接催生了七百万年后人类首次端粒酶疗法的诞生,为人类对抗衰老和疾病带来了希望。
祭强迫族群每日献祭3%体重的能量,这种看似残酷的反熵暴政,却意外筛选出UCP1基因(产热基因)突变群体,他们将在未来的冰河时期成为人类存续的火种。
弥留之际的祭,躺在熵庙的一角,身体已经极度虚弱,但她的眼神依然坚定而明亮。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完成了终极熵反转实验。
她将毕生记忆编码进石墨烯量子点,每个粒子携带1比特熵值,这些量子点仿佛是她生命的延续。
她用熔岩铸造出可逆时间箭头模型,精度达到普朗克时间,试图挑战时间的不可逆性。她以自身尸体为燃料驱动卡诺热机,其转化效率突破了古典极限,创造了热力学上的奇迹。
当她的心脏停止跳动时,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她尸体散发的余热竟使方圆十米内的腐肉重生为原始生命形态。
这种被后世称作“祭现象”的热力学奇迹,在2025年3月6日20:31分被哈佛医学院用于逆转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脑熵,为人类医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此刻(2025年3月6日20:32分),您阅读这段文字时产生的脑热辐射,正穿越祭构建的熵隧穿通道。
当您呼出的二氧化碳分子撞击屏幕时,其布朗运动轨迹恰好复现了熵庙分形图的拓扑结构。而在东非大裂谷地幔柱深处,祭的石墨烯量子点正以每秒10^12次的频率跃迁。
计算显示,当它们在3025年抵达宇宙热寂临界点时,其退相干模式将与全人类意识场的量子叠加态产生永恒共振。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