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盗师学艺
书名:华夏真龙传 分类:玄幻 作者:枫语作 更新时间:2025-03-15 01:55:24
李若寒正想该何去何从之时,却遇到了一群身着素衣的剑客,从自己左边五米外经过。
李若寒着急忙忙追过去,拦下了他们的路,问道领头的剑客:“这位少侠,请问这里是哪里?”
领头的剑客打量了李若寒一眼,见他穿着褴褛,然而眉宇间却透着一股英气,然而身子却瘦弱不堪,嘴里吐了口气,先是指着左边的道路说道:“往哪边方向,能到达雪原林,不过我劝你不要去。”他说完后,又指着他们正准备前往的方向,说道:“这边是前往本门别云剑派的路,你若是想拜师学艺,可随我们一同上别云山,若不是,你可往后方的路,走上三天三夜,就能回到潼关,进入中原境内。”
“我想去别云山拜师学艺。”李若寒现在最需要就是一套内功修炼方式,当然他可以冒着生命危险,直接挑战眼前这些剑客其中一人,可是他现在的状态却容不得他这么做。
那剑客点头说道:“那好,你既然想去别云山拜师学艺,机缘之下又遇到我们,就随着我们一起上山吧!”
就这样,李若寒随着这群剑客进入巍峨的别云山中,别云山常年有云雾围绕故此得名,山中十道山峰,每座山峰内都有不同系数的弟子把手,唯有别云主峰,只有掌教弟子方可进入。
这群剑客,一共十个人,本来他们该继续作为掌教的弟子留守在别云主峰修行,可是半日前,别云剑派的掌教带领他们去潼关内协助地方官员缉拿来自麒麟山上的妖女,不幸那妖女修为已经到达登峰造极之境,一身诡异的功法,掌教在与她大战三百回合之后,被妖女偷袭致死。
他们击退可妖女,却无法将她拿下,最终妖女逃回了麒麟山,他们一行十人带着掌教的骨灰盒沿路赶回别云山。
领头的剑客叫做公孙亮白,是掌教的长子,他回到别云山上即将继承掌教一职,十座山峰曾经的峰主将晋升为长老,这九个人,只有公孙亮白一人以掌教身份留在别云主峰,其余九人将透过抓阄的方式,分派到十座山峰中成为新任的峰主。
李若寒随他们上山后,就被公孙亮白安排在客房中住下,主峰不大,一座宫殿十间独立的弟子别院,一座专门接待客人的迎宾楼。
李若寒在迎宾楼住下的第二日,一大早,主峰的别云殿内就来了十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他们皆穿着素衣,头上绑着白布,腰间系着稻草编织成的草绳,正在主殿内为前任掌教举行丧事。
这期间,李若寒被禁足在迎宾楼内,待丧事举行完毕后,公孙亮白穿上金色镶边的掌教礼服,手中捧着玉圭,正式成为别云剑派第一百五十八代掌教,他们才留意到李若寒。
夜幕降临时分,公孙亮白找到了李若寒,将他带到别云殿内,这殿中供奉着上古圣人黄帝的塑像,由公孙亮白站在最前面,两边站着李若寒见过的那些剑客。
而李若寒则愣愣站在他们的中央,公孙亮白轻哼了一声,说道:“照理来说,你该与我们成为同一辈的弟子,只是师尊仙逝,按照别云剑派的门规,我所收的第一名弟子将是我的长子,故而你眼前这九个人其中一个将会成为你的师父。”
这十个人,最大的是公孙亮白,年纪三十五岁,羽冠白发,金丝锦衣,手捧玉圭,腰间佩戴着云纹剑鞘的白玉剑,此剑名为别云剑,传说是黄帝用过的宝剑,以大有所成境界即可行法。
修行者修炼的途径有两种,一为武道,二为术法,武道分为外家功夫和内家功夫,而术法则不一样,以登峰造极境界为分水岭,往下,修行术法只可借法,需心诚则灵,不然是借不到法的。
登峰造极之上的无为难修境界方可行法,能行使术法上面的法术,武灵圣婴境界才可驭法,驾驭法术,随心所欲的使用出来。
眼前这九个人的修为都在大有所成深知期境界,只有公孙亮白到达了化境成形入境期,说实在话,李若寒还真看不上他们这些人,就算是前任掌教还活着,李若寒也不屑一顾。
只是,这段时期对于李若寒来说是非常时期,他没了修为,和普通人没有区别,而体内的明珠最少也要达到化境成形境界才能使用,需要重新获得内力,就需要得到一套完整的修炼心法口诀。
这九个人在公孙亮白说完话后,显得犹豫起来,在这里公孙亮白的年纪是最大的,剩下的最大只比李若寒大五岁,才二十三岁的年纪,最小的是个小师妹,比李若寒还要小三岁,刚满十六周岁,进入成年阶段。
小师妹公孙离挪步走了出来,她一脸俏皮可爱的样子,带着委屈,斜眼看着李若寒,举着手说道:“各位师兄,我最小,还要一个人前往别离峰去驻守,而且前任峰主们都不曾收过弟子,只有主峰十个人,我去了别离峰,担水砍柴做饭,还要个人,不如我做她师父吧!”
公孙离说完后,有些嫌弃的再看了李若寒一眼,接着说道:“不过,我事先声明,他虽不是主峰的大师兄,可必须要是别云剑派的大师兄才行,不然我最先收到徒弟,还得要给人做师弟,我可不依。”
公孙亮白点头说道:“这个我可以答应,你们呢?”
其余八人齐声道:“我等皆无意见。”
就这样,李若寒被别云剑派第一百五十八代弟子中最小的弟子公孙离收到门下,成为别云剑派的第一百五十九代弟子中的大师兄。
他一一拜见了大师伯公孙亮白,二师伯吴岳天,三师姑莫清娴,四师伯任奇显,五师伯古田乐,六师伯公孙别白,七师姑林兮兮,八师姑秋水。
人生之路漫漫而长,李若寒带着名义上的师父公孙离拜别诸位师伯后,一同离开了主峰别云峰,跟随着比自己还要小三岁的公孙离朝着八十公里外的别离峰而去。
别离峰因为距离主峰最远,故而取名别离,在山峰顶端有一片枫叶林,枫叶林中坐落着一座山谷,山谷之中瀑布流水之下,清水池畔边搭建着一座别致的木屋,木屋外有一片菜地,菜地后面是两亩水田,供奉着历代峰主的吃食。
公孙离和李若寒到达别离峰的住处,公孙离则显露出一副为人师长的模样,指挥着李若寒把行李搬进木屋,这木屋中一室一厅,屋外大门靠着厨房,两人迅速的收拾了一番,公孙离把自己的行囊都搬进木屋中唯一的卧室之中。
在客厅,摆满了柜架,柜架上面不是放着书集,就是放着装有灵丹妙药的瓶瓶罐罐,李若寒把本想找找这柜架上是否有武功秘籍,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没有了。
别云剑派的主要以剑法为主,内功和剑法都是师徒间口耳相传,是没有书集记载的,李若寒这才拜师一天,自然没那么快,就能得到武功传授。
公孙离从房间里走出来,笑咧咧的看着李若寒,说道:“乖徒弟,师父我肚子饿了,去做些吃的来。”
“好。”李若寒微笑着点头,顺从公孙离的命令去准备吃的。
好在是李若寒从小就独立了三年,在十岁时才去的长安,他厨艺师承家母,做几桌拿手好菜,这不在话下,加上菜地里的食材尽有,厨房里柴米油盐酱醋都俱全,不出半个小时,一桌香喷喷热腾腾的美食就摆在了客厅的桌子上。
李若寒亲自为公孙离盛上一碗饭,双手端在她跟前,等公孙离拿起碗筷夹起菜肴吃起来时,还真是吃货遇到食物,嘴快话不说,她将桌面上的食物一扫而空,满意的舔舐着嘴角,笑眯眯地看着李若寒,说道:“大徒弟,你手艺不错,看来平时不少做饭吧?”
李若寒手中端着一碗渐渐发凉的饭,手里夹着一根青菜,愣愣地看着着公孙离,摇摇头,说道:“我已经八年没有做过饭,不过师父您是多久没有吃过饭了呀?”
公孙离嘟着小脸,吐气,说道:“不可以这样对为师说话,不过说真的,我还真有十年没有吃过饭了。”
“啊?”李若寒目瞪口呆的望着公孙离,十年没有吃过饭,这是什么概念?莫不是她和自己曾经半人半蛇时期一样都是吃活物的吗?
公孙离笑着说道:“大徒弟,你也不用这样看着我,迎宾楼里的放菜都是给客人吃的,为师身为修行者,六岁开始修炼内功心法,每练一次,就得要闭关数月,门派中有种丹药,叫做充饥丹,吃一粒三天不饿,长时间只顾的修炼,就忘记还有吃饭这件事了。”
“原来是这样。”李若寒心里说到,接着把手中那一碗饭就着一根青菜吃了下去。
吃完饭后,李若寒把锅碗瓢盆洗好,走出厨房后,却看到公孙离在木屋前的空地上练剑,她似乎练了很长的时间,可是动作还是在间隙中显得有一丝僵硬。
李若寒抬头一看,天色已经黑了,赶忙去客厅端来一碗清茶,双手递给公孙离,说道:“师父,天快黑了,您休息一下吧!”
公孙离停止舞剑,接过李若寒端来的茶水,抿了一口,接着放在李若寒手里,双手握着剑放置在背后,得意洋洋地说道:“刚才为师舞的这一套别云九剑,你觉得怎么样?”
李若寒也不打马虎眼,不去阿谀奉承她,直话直说道:“马马虎虎。”
公孙离一听,气得脸色都发青了,把手中的长剑塞给李若寒,说道:“那你来给为师舞一遍。”
李若寒把茶水给了公孙离,拿着公孙离的长剑走到空地上,将别云九剑施展出来,每一招链接的天衣无缝,让人毫无破绽可寻,看的公孙离是目瞪口呆。
等李若寒停下来后,公孙离愣愣地看着李若寒,问道:“大徒弟,你以前是不是跟本门的前辈们学过这一套剑法呀?”
李若寒摇摇头,微笑道:“第一次看。”
如果不是因为李若寒以真龙状态下,盗字卷就用不上,他早就把李淳风的内功心法给练了,还用得着来别云山上拜一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小女娃子为师?
不过,既然她都成为自己的师父了,李若寒自然对她相敬如宾,打心底奉她为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