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五十章:画板并排:无声的默契

书名:画笔未完成的夏天 分类:浪漫 作者:卯月初五 更新时间:2025-04-28 11:41:13

换源:
 

  美术生的专业课,尤其是素描、色彩这些基础课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宽敞明亮的画室里度过的。画架挨着画架,画板并排,学生们支起自己的世界,沉浸在自己的创作里,用画笔和线条与眼前的静物、石膏像或模特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自从上次的“食堂观察”之后,路远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忽视苏念思的存在。她的身影似乎总是会不经意地闯入他的视线。他甚至会下意识地在画室里寻找她的身影,确定她在哪里,在做什么。这种不自觉的关注,让他自己都感到有些惊讶和困惑。

这天下午是静物素描课,画室中央摆放着一组精心布置的静物:几个质地不同的陶罐,几只颜色鲜艳的水果,还有几块不同颜色和材质的衬布,在灯光下投下复杂的光影。学生们陆续走进画室,各自找好光线和角度都比较理想的位置,支起画架。

路远像往常一样,径直走向他习惯坐的一个位置——那里光线充足,角度稳定,便于观察。他刚把画板固定好,拿出铅笔刀,准备削铅笔,就听到旁边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支画架的声音。

他转头一看,发现苏念思正吭哧吭哧地把她的画架支在了他旁边的空位上。那个位置平时并不是她常坐的。

“嗨,路远!”苏念思抬头看到他,似乎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带着一丝轻松的语气,“不介意我坐你旁边吧?我觉得这里光线好像不错!”

路远愣了一下。以前,苏念思虽然也和他们混在一起,但在画室里,她似乎总是下意识地离他远一点,大概是怕被他挑剔的眼神审视,或者被他毒舌点评自己的画。今天怎么主动凑过来了?而且是坐到他旁边?

他心里闪过一丝异样的感觉,像一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激起了一圈微小的涟漪。但面上还是那副冷淡的样子,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算是默许了她的到来。他做不到像聂少华那样热情,也做不到像吴宇那样温和,他惯有的反应就是这样。

“谢啦!”苏念思得到许可,开心地把画板放好,拿出画笔、橡皮和铅笔刀,开始准备画画。

于是,两个画板就这样并排立在了一起,在空旷的画室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只属于他们两人的空间。

老师在前面讲解了今天的静物构图要点和光影处理技巧后,学生们便纷纷开始动笔了。

画室里很快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剩下铅笔在画纸上摩擦的沙沙声,以及偶尔有人挪动身体发出的轻响。

路远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他的观察力敏锐而独到,落笔精准而肯定,线条流畅而富有力量。他习惯先用长直线快速地勾勒出物体的基本形态和比例关系,如同搭建骨骼,然后再逐步深入,铺设大的明暗调子,构建出画面空间的体块感。他的画风严谨而写实,带着一种冷静的控制力和学院派的扎实基础。

而旁边的苏念思,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

她的起稿方式显得有些……随心所欲,甚至可以说有些跳跃。虽然也注意了构图,但线条明显没有路远那么肯定,带着几分试探和犹豫。她似乎更注重感觉和氛围,有时候会盯着静物看很久,仿佛在和它们进行心灵交流,然后猛地在画纸上涂抹几笔,接着又陷入沉思,或者用橡皮擦掉一大片,重新来过。她的画板上,总是充满了修改的痕迹。

路远偶尔会用眼角的余光瞥一眼她的画板。他不得不承认,虽然苏念思的基础不算扎实,线条也有些稚嫩,对形体的把握也还不够精确,但她的画面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灵气和活力,一种大胆而生动的表现力。她对色彩的感觉似乎比对形体更敏锐(虽然这是素描课,但她也能用黑白灰表现出微妙的色彩倾向),即使是黑白灰的调子,她也能铺陈出一种微妙的韵律感和生动的笔触。

这和他自己那种一丝不苟、追求精准的画法截然不同,却意外地吸引着他的目光。他第一次开始思考,原来绘画除了严谨的科学,还有这样一种感性的表达方式。

两人并肩画着,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谁也没有说话,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复存在。

空气中弥漫着铅笔屑的味道、画纸的气息,以及远处传来的一点点松节油的味道。阳光透过窗户,在他们身上和画板上投下移动的光斑,随着时间的推移缓缓变化着角度和形状。

时间在专注的笔触和沙沙声中悄然流逝。

有时候,路远会停下笔,微微眯起眼睛,审视自己的画面,或者观察静物的细节,思考下一步如何深入刻画。在他停顿的时候,他能清晰地听到旁边苏念思笔尖摩擦画纸的沙沙声,听到她轻微的呼吸声,还有她偶尔因为画错而发出的懊恼的吸气声或者小声的嘀咕。这些声音,非但没有打扰他,反而像是一种奇妙的背景音乐,让他感到一种并不孤单的陪伴感。

有一次,苏念思的橡皮不小心滚到了地上,正好滚到了路远的脚边。

她俯身去捡,长发垂落下来,像一道黑色的瀑布,差点扫到路远的胳膊。路远下意识地往旁边侧了侧身,避开了她的头发,心里却因为那瞬间的靠近而产生一丝莫名的紧张。他甚至能闻到她发梢传来的淡淡的洗发水香味。

“啊,不好意思。”苏念思捡起橡皮,抬头对他笑了笑,脸上带着一丝歉意。

路远摇摇头,示意没事,目光却在她沾了铅笔灰的鼻尖上停留了一秒,然后迅速移开,重新落回自己的画板上。心脏却没来由地漏跳了一拍,一种微热的感觉从胸口蔓延开来。

又过了一会儿,苏念思似乎遇到了难题。她对着那个陶罐的弧度和高光部分,反复修改了好几次,都不太满意,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嘴里还小声嘀咕着,带着一丝沮丧:“这个弧度怎么回事啊……怎么老是画不对……高光这里也不对,感觉怪怪的……”

路远听到了她的嘀咕声。他犹豫了一下。按照他平时的习惯,他会直接指出她的错误,甚至会带着一丝毫不留情的批评。但今天,他没有。

他最终还是放下了自己的笔。他没有说话,只是伸手指了指她画板上陶罐的边缘线,指了指她画得不对的地方,然后又指了指静物本身,用手指在空中比划了一下那个微妙的转折弧度,示意她注意转折处的微妙变化。接着,他又指了指高光旁边的反光部分,那里是她忽略掉的细节。

苏念思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睛猛地一亮,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哦!我明白了!”她兴奋地轻呼一声,连忙拿起笔开始修改,一边改一边小声地自言自语:“是这里!这里的转折太平了,难怪看着不对!还有反光……我给画没了!”

她一边改,一边兴奋地对路远说:“谢谢你啊路远!你眼睛真尖!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呢!”她的语气里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路远看着她因为解决了难题而重新变得雀跃的神情,看着她脸上绽放出的笑容,心里那点因为主动“多管闲事”而产生的不自在,也悄然散去了。他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重新拿起自己的笔,开始继续自己的创作。

但这一次,他没有立刻开始画,而是看着苏念思认真修改画面的侧脸。她咬着下唇,眼神专注,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她的脸上沾着一点铅笔灰,看起来有些滑稽,却又带着一种认真的可爱。

他忽然觉得,就这样安静地和她一起画画,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有一点点这样的互动,感觉……还不错。甚至比一个人画画要好。

没有刻意的交谈,没有尴尬的沉默,只有画笔的沙沙声,和偶尔因为画画而产生的细微互动和求助。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像是一种无声的默契,一种在共同热爱的事情中建立起来的连接。

他们都沉浸在自己热爱的绘画世界里,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眼前静物的理解和感受。但同时,他们也能清晰地感受到身边另一个人的存在。这种存在,不再是干扰,不再是需要防备的对象,反而像是一种……陪伴,一种力量。

当下午的课程结束,老师开始巡视点评学生的作业时,他走到了路远和苏念思的画板前。

“嗯,路远,你的基本功很扎实,形体抓得准,调子也铺得不错,画面完整度很高。”老师先点评了路远的画,给予了肯定,“注意一下暗部的细节,可以再丰富一些,让画面更透气。”

路远点点头,表示明白,认真地听取老师的建议。

然后老师转向苏念思的画板:“苏念思,你这张画……嗯,感觉不错,很大胆,有灵气。笔触很生动,画面氛围感做得很好。”老师话锋一转,指着画面上的几个地方,“但是,形体还是有些问题,这个陶罐的透视,还有这个物体的结构关系,要再加强。基本功还是要多练练。”

苏念思虚心地听着,用力点头:“嗯嗯!老师我知道了!我会多练的!”她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

老师走后,苏念思看着自己的画,又看了看路远那张完成度很高、几乎无可挑剔的素描,忍不住叹了口气,带着一丝沮丧:“唉,跟你一比,我这就是鬼画符。感觉差太远了。”

路远正在收拾东西,闻言,动作顿了一下。他转头看了看苏念思的画,又看了看她那副沮丧的表情,难得地没有毒舌,只是平静地说:“老师不是说了吗?你的感觉不错。只是需要更多练习,把基本功打牢。”

这句评价,虽然算不上多么华丽的夸奖,但从一向严谨、很少夸人的路远嘴里说出来,而且是在比较了她的画和他的画之后说出来,对苏念思来说,已经是极大的肯定了。

苏念思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似乎没想到他会这么说。随即,她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那个笑容里充满了惊喜和开心:“真的吗?你真的觉得我感觉不错?”她的眼睛亮亮的,像两颗小星星。

路远被她那过于灿烂的笑容晃得有些不自在,耳朵根又开始微微发烫。他移开目光,含糊地“嗯”了一声,加快了收拾的速度,仿佛再待下去就会发生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看着路远略显“落荒而逃”的背影,苏念思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她发现,这个家伙,其实也没有那么难懂,那么冰冷。

她低头看着自己和路远并排立着的画板,看着他们截然不同的画风,心里暖暖的。仿佛通过画画,通过刚才那短暂的无声互动,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连接。

也许,他们之间真的开始产生某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了。这种反应,无声无息,却在每一次并肩、每一次对视、每一次细微的互动中,悄然滋长。

画板并排,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拉近,似乎也象征着他们内心世界的某种靠近。一种无声的理解和默契,正在悄然形成。他们是不同的,却也能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所没有的特质,并产生一丝欣赏。

至于这种靠近会带来什么,是友谊的加深,还是其他更复杂的情感,此刻的他们,也许都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至少,那扇通往未知风景的门,已经悄悄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