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省亲前夕 府内暗涌
书名:红楼之窃玉偷香 分类:历史 作者:你到底是谁... 更新时间:2025-04-11 17:41:07
距离元春省亲的正月十五越来越近,荣国府内的气氛也日益紧张和忙碌。彩灯高悬,绸缎遍挂,各处院落都打扫得焕然一新,仆人们也都换上了崭新的衣裳,脸上洋溢着期待和一丝惶恐。
王熙凤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每日里调度指挥,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嗓子都快喊哑了。她虽然享受着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但也深知责任重大,稍有差池,不仅自己的脸面无光,更可能影响到整个贾府的圣眷。
平儿作为她的左膀右臂,自然也是跟着连轴转,每日处理的事务堆积如山。她与云霄的接触,也多是围绕着省亲的安保细节和外围协调工作展开,两人之间那种微妙的私下试探和暧昧,暂时被这紧张的公事所取代。
云霄这边,同样不敢有丝毫松懈。他将手下的护卫分成了明暗两组,明哨负责各处要道的站岗和巡逻,暗哨则潜伏在关键位置,监控可疑人员。他还特意与京营衙门派来协助维持外围秩序的官兵头目建立了联系,确保内外协调一致。
他知道,这种时候,最容易出乱子。无论是外部的宵小之徒想趁机浑水摸鱼,还是内部某些心怀不满或别有用心的人想借机生事,都必须严加防范。
这期间,他也从金钏儿那里得知了不少内宅的“小道消息”。
比如,为了迎接贵妃,贾府特意从外面采买了十二个小戏子,安置在梨香院,由贾蔷负责管理,日夜排练,准备在省亲宴上献艺。这让原本就有些冷清的梨香院又热闹了起来,也让薛姨妈和薛宝钗母女感到些许不便,但为了顾全大局,也只能忍耐。
又比如,宝玉得知元春姐姐要回来,兴奋异常,每日里不是去园子里看新鲜,就是缠着丫鬟们打听宫里的规矩,还特意写了好几首诗,准备到时候献给姐姐。黛玉和宝钗等人,也都在为省亲做着准备,或是赶制新的衣裳,或是准备些小礼物。
而就在这片繁忙和期待之下,一些不易察觉的暗流也在悄然涌动。
最明显的就是府里的开销。为了修建大观园和筹备省亲,荣国府几乎是倾尽财力,甚至动用了不少积蓄和外债。虽然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内里的财政压力,只有王熙凤等少数几个管家人心里清楚。这也为日后贾府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其次是人际关系。省亲是大事,涉及到各房各院的利益分配和脸面问题。谁负责哪个环节,谁能在贵妃面前露脸,谁能得到赏赐……这些都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倾轧。赵姨娘就因为觉得自己儿子贾环在省亲安排中受到了冷落,没少在背后抱怨和使绊子。
云霄虽然身处外院,但通过金钏儿、猴子以及与其他管事下人的接触,对这些内部的暗涌也有所察觉。他冷眼旁观,并不急于介入,只是默默地收集信息,分析形势。
他知道,这些矛盾和压力,都可能成为他日后可以利用的筹码。
这日,他正在巡查靠近大观园正门的一处岗哨。忽然看到贾琏行色匆匆地从里面出来,脸上带着几分焦躁。
“二爷。”云霄上前行礼。
“哦,是云霄啊。”贾琏看到他,停下脚步,皱着眉头道,“正好,有件事要你去办。”
“二爷请吩咐。”
贾琏压低声音道:“东府那边送戏子的银子还没到位,眼看就要演出了,那些戏子的班主又来催了。我这边一时挪不开身,你去跑一趟,跟东府的蓉哥儿(贾蓉)或者珍大嫂子(尤氏)说一声,让他们赶紧把银子送过来,别误了大事!”
东府宁国府那边,由贾珍、贾蓉父子掌管,素来在财政上与荣国府有所区分,但这次省亲是两府共同的大事,开销也是共同承担。显然,宁国府那边在拨款上有些拖延。
云霄心中一动。这倒是个去宁国府那边走动,顺便观察一下情况的机会。尤其是那位兼“宝黛之美”的秦可卿和“珍大嫂子”尤氏,以及尤氏的两个继妹——尤二姐、尤三姐,也是他“名单”上的人物。虽然不知道她们此刻是否在宁国府,但去探探路也好。
“是,二爷放心,我这就去办。”云霄立刻应下。
贾琏点点头,又叮嘱道:“言语客气些,毕竟是亲戚,别伤了和气。但银子务必催到位!”
“明白。”
云霄领了差事,叫上铁牛,便径直往一墙之隔的宁国府而去。他知道,这次宁国府之行,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