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吃读书的苦、就遭老子的打
书名:红楼贾瑞:读书人从修身齐家开始 分类:短篇 作者:溪芹 更新时间:2024-03-05 22:28:24
“瑞哥儿,快去读书,等会你太爷就回来了。”
祖母加重了说话的语气,并且走进了书房。
就在她逐步靠近窗前的贾瑞时,窗外面传来了脚步声。
祖母竖起耳朵,断定是贾瑞的祖父回来了。
“瑞哥儿,你听,你仔细听!”
祖母凑到贾瑞的耳边,低声说道。
耳边响起祖母的声音,贾瑞这才回过神来,不知祖母要他听什么而一脸的疑惑。
等听清了窗外的脚步声,贾瑞这才神色慌张了起来,说道:
“是老头回来了?哎呀!老太太,你怎么不早说呢!”
说完,贾瑞慌忙转身走到书桌前,乖乖坐下,翻开《春秋》。
“瑞哥儿,我这都喊了你三遍了,你倒好半点反应也没有,现在慌了神吧,就知道做做样子,糊弄你太爷!”
祖母一边为自己鸣冤,一边责备贾瑞学习不认真。
见贾瑞神色慌张的样子,祖母不禁被逗笑了,也不打扰他做读书写字的样子,急忙从贾瑞的书房里退了出来。
此时,贾瑞在书房里哪有心思看书,耳朵高高竖起,把外面的谈话听得一清二楚。
“回来了!”
“嗯,瑞哥呢,可在读书?”
“在呢!”
“可还认真?”
“安静得很!”
贾瑞闻声,赶紧读道:
“四年春,公自至晋。夏,逆妇姜于齐。狄侵齐。秋楚人灭江。晋侯伐秦。卫侯使甯俞来聘。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风氏薨。”
恰时,贾代儒走进书房,对贾瑞叮嘱道:
“转眼就是来年,距离县考、府考的日子不远了。”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读懂背熟,是最要紧的。”
科举求功名从考童生、考秀才开始。五经中选取一经作为本经,县考、府考都从本经出题,别的书都不读,只读《四书集注》和本经,然后揣摩如何制艺。制艺就是时文,就是八股文。
童子试的截搭小题难做,县试、府试、道试都是只考一场,每场做两篇八股文,县试、府试是四书题,道试会有五经题。
逢丑、辰、未、戌年进行岁考,寅、巳、申、亥年科考,二月先是县试,然后是四月府试,第二年参加提学官的道试。
秀才也是三年考一次。童子试最难,大约五十取其一,生员尤为难考,估计六、七十才取一。乡试三十取一,会试十取一。
乡试的三场,三日一轮,尤重首日的八股文七篇,其中四书题四篇、经义题三篇,四书题每篇两百字以上,经义题三百字以上,七篇总计不少于两千字,必须在一天时间内完成。次日作判词,另再拟诏、诰各一篇,第三日试策。
贾府的几个哥儿,只有贾兰在认真读书考学,其父贾珠当年亦是如此。
贾府的老人多少记得,当年贾珠遭受贾政毒打之日。
贾珠参加秋闱考试,也就是科举中的乡试,那是贾珠十四岁进学以后的第一次大比。
由于有十四岁进学的珠玉在前,贾政对贾珠的大比成绩非常有信心,加上有詹光、单聘仁等那些门下清客相公的推波助燃,贾政得意之余夸下海口,说贾珠这次大比可以一路进入殿试。
然而,结果贾珠乡试落榜,连个举人都没有考上,更不必说什么会试、殿试了。贾政瓦石难当,觉得贾珠害他在清客面前丢了脸面,一时之间怒上心头,又在请客们面前直说,要好好教训教训贾珠。
这些清客相公是贾政养着的一帮学无成就的读书人,就好像春秋时期公侯家里养的食客一样,名义上是贾政谈学问的朋友,其实每天闲来无事,就是跟在贾政屁股后面,时不时奉承两句,再做几句酸诗歪文,让贾政有一种“天下读书人我排在前头”的成就感。
清客们原本是想在贾政面前恭维吹捧贾珠一番,没想到弄巧成拙,急忙劝住贾政,极力帮贾珠大比失利说好话,但也不过是些敷衍的俗话,说什么人有失足马有失蹄,这才暂时浇灭了贾政心头的怒火。
谁知,贾政在请客们面前的怒火才消,王夫人屋里的丫鬟雀儿又在贾政的心头点了一把火。原来,贾政为了让贾珠能更专注于学业,并没有给他配备专用的贴身丫鬟,而是由贾母的丫鬟鸳鸯和王夫人的丫鬟雀儿共同照料他的饮食起居。
贾珠或许更喜欢鸳鸯一些,言行举止显得更加亲近鸳鸯一些,还相互之间表赠私物,无意中就冷落了雀儿许多。
不想,雀儿却是个小心眼的人,见贾珠和鸳鸯之间的亲昵胜于自己,便一阵眼红,向贾政打起了小报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