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寸步难行的调查团(5/6)
书名:红楼:心愿悬赏,开局惜春骑大马 分类:历史 作者:码上开花 更新时间:2024-07-31 01:55:34
自从‘风寒三个月’的钦差被下狱后。
由刑部右侍郎李钊牵头,六部各出了三两位郎中,组成声势浩大的盐务调查团,直奔江南。
准确点说,是直奔扬州而来。
与以往不同,本次的目标,不是扬州巡盐御史,而是林巡盐以下的各级盐务衙门。
一路上,各位钦差都收礼收到手软。
送礼的都是没名堂的人,官面上没有身份,背后却隐隐站着各种大佬。
书香清贵之家,勋贵豪门,皇家宗室……想不收礼都不行,不收就要得罪人。
众人凑在一起合计后,决定全都收下,回京后自留三成,七成送去宫里。
至于送去承乾殿,还是大明宫,就看各自的跟脚了。
一路走,一路停。
船行一个月,航程才过半。
眼看着情况不对,李侍郎正想下令要求加快行程,又接到宫中的密旨:抵达金陵前,慢行缓行。
调查团的头脑们再次聚首合计。
密旨隐藏的意思是:金陵之后的路段,要扬帆加速。
可金陵之前的路段,为什么要慢行?
大家都是忠于国事的干才,接到任务后,连家都来不及回,马上启程。
只有尽快赶往扬州,该抓的抓,该放的放,早点回神京复命才是正理。
密旨是真的要船队慢慢走,还是承乾殿主人不满调查团的行进速度,在说反话?
最终,李侍郎拍板:照旨意执行!
前方传来的消息,惊得众人全身冷汗。
金陵地段的水面,有人拦江阻路,贾侯爷一怒撞船。
听说伤亡数十人,失踪近百人……
众人才摸出门道来:密旨的意思,是先让贾侯爷在前,帮调查团开路。
路开了,船队加速,再不曾停靠,直奔扬州码头。
刚刚上岸,来不及休整,就听到惊天噩耗:
扬州官衙各级主从官员,全部遇袭!
侯知州更是被砍断了一条胳膊!
巡盐御史林如海,同样遇刺。
凶徒,还都是夷人!
震动朝野的惊天大案爆发……盐务调查团只想早点干完活儿,打道回京。
林巡盐虽然在家养伤,却积极配合调查,主动交出了巡盐御史印,让调查团有权查阅盐务衙门的所有账目,传唤盐务衙门的任何官吏……
账目太干净了!
严丝合缝,没有半点漏洞。
只看账册,整个扬州盐务衙门,全是清官廉吏……假的简直不能再假。
传唤官吏问话,全是歌功颂德,一句实在话都听不到。
“难道林巡盐有问题?”
这种念头,在各位钦差的脑子里打转。
五六年的经营,把盐务衙门从上到下打造成铁板一块儿,难度虽然很大,却并非不可能。
调查团的头脑再次聚首,列出几条定论:
第一,林如海没有被架空。
第二,盐务衙门抱团抵抗调查。
第三,公账没有任何缺漏。
以往的盐务调查团,遇见这种情况,马上可以断定巡盐御史有问题。
只需要把巡盐御史拿下,逼问出私账,顺藤摸瓜,逮几个倒霉蛋凑数,就能欢欢喜喜的回京领功。
可……钦差们面面相觑。
不管是大明宫,还是承乾殿,亦或者武勋豪门、文官大佬,给出的暗示都是:绝对不能动林巡盐。
某一方势力,可能是出于私利,被林如海糊弄,选择庇护林如海。
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傻子,全被林如海蒙骗了吧……
“林如海没问题!”李侍郎拍板下定论,“盐务衙门中,林如海以下的二三四号人物,全都缉拿审问!”
被缉拿的官员,各个清廉如水,对答如流,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就跟提前做过演习一般。
当晚,调查团驻地走水,账册被烧得一本不剩。
次日,有十来位七八品小官主动投案,声称收过几十上百两银子的贿赂,有愧于皇恩,愿意认罪。
又三天,驻地的米面粮油开始短缺,在扬州城中有银子都很难买到货,买了货也难以运出城。
“要不要就此收手?”
这个问题萦绕在各位钦差的心头,徘徊不去。
“要说盐务衙门没有私账,你们谁信?”
李侍郎森冷的眸子,环视四周:“最高正七品的小官,受贿几十两银子,回京后怎么交代?账册被烧,不仅无法解释,还是大罪,回京后都要吃挂落。”
有钦差无奈道:“没人配合,找不到突破口啊。”
旁边有人附和:“再查下去,也没结果,驻地里粮食不足,都快断顿了……扬州衙门多位官员遇刺,朝堂上肯定吵成一片,新的钦差马上就会来,必定带有调兵文书。我们不如先战略转移,再谋后事?”
更有人眼冒寒光:“实在不行,先缉拿林巡盐,逼问出私账。回京前找个理由放了他,汇报的文书上再把他的事迹隐去……这样也能对各方作出交代。”
很多人的眼中,都有所意动。
李侍郎直接打断众人幻想:“林巡盐绝对不能动!否则无论查出什么问题来,我们回去后都有过无功,也无法向……宫里、殿里、阁里、府里交差!”
调查团的工作,陷入了停滞状态。
数日后,事情终于迎来转机:
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带伤上值,重新主政盐务衙门!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