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夜探缮国公府(5/6)
书名:红楼:心愿悬赏,开局惜春骑大马 分类:历史 作者:码上开花 更新时间:2024-07-31 01:55:34
出了荣府东小院,贾蓉马不停蹄的要赶下一场。
证明秦可卿身世的书信和信物,需要由宗室子弟转交给大宗正。
贾蓉接手宁国府不到三个月,人脉圈子还没打开,哪里能认识够分量的宗室呢?
此事,需要外援。
谁?缮国公府的小家主,石光珠。
贾蓉要替贾珍守孝三月,孝期还没彻底过去。
大白天里,不适合出现在老诰命新丧的缮国公府,只能趁着人少的时候,赶去露个面、奔个丧,表表心意。
踩着净街鼓声踏入缮国公府,贾蓉先卸下手臂上的白纱,恭敬的拜祭过老诰命,才跟着石光珠去偏厅喝茶。
贾蓉抢先拱手致歉:“我孝期未过,白日里不方便过来,还请包涵一二。”
石光珠连连摇头:“哥哥能来,已经冒了很大的风险,心意我感受到了,说什么包涵。西苑的厢房已收拾好,今晚就在府里下榻吧。”
净街鼓响,武侯巡夜。
勋贵们虽然不担心被武侯羁押,被抓到也会有点小麻烦。
贾蓉趁夜赶来,免不了要留宿一夜。
缮国公府人少,空置的厢房多,不缺客房。
“此来,还有事儿相求。”
贾蓉开门见山,掏出书信和信物,“这两天有人向府中投信,我才知晓拙荆的出身,竟然身负皇家血脉,想请你帮忙,转交物证给大宗正。”
开国百年,皇家宗室血脉流落到民间的,多不胜数。
宗室黄册上有名的,国朝才承认其身份。
名字想上黄册,需要有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血统谱系。
秦可卿带有皇室血统,本来算不得大事儿。
皇家倾轧严重,宗室的亲王、郡王都习惯性的在外偷偷养女人,即使遭遇不测,也能留下一两条血脉,不至于断了香火。
秦可卿就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外室女。
原来只有一块老千岁赠与的玉牌,能不能证明身份登上黄册,还是未知数。
义忠小郡王派人送来的书信和信物,反倒是帮她完善了证据链,有资格入宗室族谱。
石光珠打开书信快速浏览,又看过信物和玉牌,惊讶道:“嫂嫂竟是老千岁的骨血?
这……哥哥你可想好了?登黄册必定会报至承乾殿。
老祖生前说过,当今对老千岁一直耿耿于怀,可能会有迁怒。”
贾蓉苦笑道:“这一次只是送信,下一次没准就是刺杀了,早日入籍,至少能保平安。”
见他主意已定,石光珠不再多劝。
拍拍手,暗处走出一人,低声交代两句后,那人收起三件东西,消失在夜色中。
世人都小看了缮国公府。
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诰命,一个刚刚加冠的少年,能撑起国公府而不倒,背后自然有交好和支持的人。
王子腾割让给宁府的田庄,有一处恰好与缮国公府的田庄相邻,贾蓉下去视察时,碰见过同样在视察的石光珠。
帮贾蓉驾车的家臣白三,认出了石光珠的车夫……以前是韩王府的护卫。
皇室的大宗正,就是老韩王!
“哥哥还有什么吩咐?”
石光珠亲自沏茶,笑容真诚:“老祖生前交代过,能踏实种地的,都是好人。要我对哥哥的事情上心,若是有了麻烦,也可以向哥哥求助。”
如此直白,如此坦诚,让人很难升起恶感。
果然,真诚才是必杀技。
贾蓉心中反省了一瞬,开口道:“为什么要大办丧事?是老诰命的遗愿,还是谁给你的建议?”
石光珠摸着脑袋想了想,犹豫着道:“老祖让我学宁国府,停灵七日,守孝三月。但是……有人说,场面要大些,老祖走得才安心,到了地下后日子也好过些。我是不是做错了?”
“孝心没错。”
贾蓉叹了口气,提醒道:“明天出丧,你只管哭,安心送老诰命上路,其他的事儿全都别管,懂吗?守孝期满后,跟我种地去,先种半年避避风头,少掺和乱七八糟的事儿。”
石光珠和原来的贾蓉,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
不是样貌,而是性格,是头脑。
看起来,就很好欺负,不太聪明的样子。
“我听哥哥的。”
石光珠连连点头,“送走了老祖,我跟着哥哥去种地。”
两人开始喝茶,都不再言语。
过了半晌,石光珠送贾蓉去客房,路上突然开口:“嫂嫂的身份曝光后,哥哥会不会有麻烦?我可以请人帮忙。”
贾蓉笑呵呵的道:“你今天已经帮了我很大的忙。过几天,我再跑一趟承乾殿,多准备点礼物,想来当今不会罚太重的。应付得当,没准还能立功受赏……”
八十多天,土豆勉强也能收获了。
即使没有三四十担的产量,有一二十担,也足以吊打五谷主粮。
分一点功劳出去,将元春封妃的事儿彻底敲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