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刘秀称帝
书名:汉光武帝传奇 分类:现言 作者:作家lCXNdB 更新时间:2025-04-17 14:49:13
刘玄封刘秀为萧王,想架空刘秀的权力逼刘秀回到自己身边重新操控他。
更始皇帝的人声势浩大,赤眉军的人迫于更始军队的声威向更始帝投降。更始帝出于政治目的,从二月份就着手迁都长安。刘秀占领邯郸后就派人和妹夫李通联系,李通镇守荆州。从李通的回信中得知妻子阴丽华回到阴家后不久就跟着家人一起投奔淯阳的邓奉,得到了邓奉的庇佑。
他嫂子和二个侄子也一直在李通的军中,姐姐刘黄一直住在李通家陪伴着妹妹刘伯姬。
收到消息后的刘秀便修书一封给更始帝,拒绝回长安。
随着刘秀在河北日益壮大,更始帝身边的人就开始算计和防范刘秀。如今看到刘秀和他身边的将领拒绝回长安复命,便意识到刘秀已经有了谋反的心思。
更始帝在刘秀还没有攻破邯郸时就派谢躬和苗曾过黄河来到河北扩张自己的势力,攻破邯郸后便任命自己的亲信苗曾为幽州牧,接管幽州十郡的兵马。任命谢躬为尚书令领兵数万驻扎在邺城,负责制横刘秀。
刘秀为了防止刘玄剥夺自己的兵权,把所有的兵都分配到各个郡县,自己手里除了护卫的亲兵就没有多余的兵了。
刘秀留在河北不回长安的借口是河北未定,难与回去复命。
他知道自己要在河北站稳脚跟更始帝相抗衡就必须先平定河北境内的起义军。当时河北境内的农民起义军有铜马,高湖,五校等数十支,兵力达百万之多,分散在河北各地。
刘秀决定各个击破,他决定先北上解决声势最大的铜马军。
由于更始帝瓦解刘秀的兵权,他手里除了一支亲兵没有多余的兵力。
刘秀是更始帝派到河北的使臣,他依旧是更始帝的人,他有权调遣更始帝在河北的所有人。刘秀想借调幽州的兵马平定铜马军,可是幽州的兵权掌握在苗曾手里。苗曾是刘玄的亲信,想从他手里借兵恐怕困难。
刘秀先私会邓禹,和邓禹密谋如何从苗曾手里借兵。
邓禹和吴汉在攻打王朗的时候相识,邓禹非常欣赏吴汉的军事才能,便向刘秀举荐了吴汉说吴汉勇猛有智谋,可以重用他。
刘秀听从了邓禹的建议封吴汉为大将军,让他持节北上,征调幽州十郡的突骑。
苗曾是幽州牧,他掌管幽州兵权后把自己的人安插进来调换了一些和刘秀亲近的官吏。
吴汉受命前往幽州征调兵马,但是幽州牧苗曾暗中下令没有他的命令不得听从任何人的调遣。
吴汉是刘秀的忠实拥护者,刘秀的头号粉丝。奉刘秀的命令来调兵,结果一个兵都没有调到,这让吴汉心里很恼火。
吴汉是那种闷声干大事的人,平日话语不多,但是干的都是狠事。
因为他文化不高又不善言辞,虽然他是刘秀的忠实粉丝,但是刘秀并不清楚呀!如果不是邓禹欣赏他向刘秀推荐他,估计刘秀都不记得有他这个人。
吴汉看到幽州各郡的人都不鸟自己,便和耿弇商量对策。擒贼先擒王,只有先把苗曾和他的亲信解决了才能解决问题。
吴汉和耿弇商量好,由他带人去解决苗曾,耿弇带人解决上谷太守韦顺渔阳太守蔡充。吴汉带着精心挑选出来的二十多个人骑着马直奔苗曾驻地无终而来。
苗曾看到吴汉只带二十几个人来自己的老本营,他就有点大意轻敌,带着自己的亲信出城去迎接吴汉等人。
吴汉看到苗曾只带着十几个亲信过来,便悄悄地给自己身边的人使眼色。
待苗曾靠近,吴汉借行礼之机,出奇不意拔剑砍向苗曾,只见他手起刀落就把苗曾的脑袋搬家。
跟着苗曾出城的人刚想反抗便被吴汉带来的亲兵控制住。吴汉说:“我是代表萧王前来幽州征调兵马的,只要你们愿意配合我们,我们不会杀死你们。”
苗曾死了,他身边的人都选择配合吴汉等人,就这样吴汉就把苗曾的部队收编成自己的部队。
耿弇的父亲本来是上谷太守,耿弇是刘秀的忠实拥护者,刘玄另派官员接替耿况做上谷太守。耿弇听说吴汉快速解决苗曾的事情后,就依法效仿快速解决了上谷太守。吴汉很快就完成了刘秀交给他的调兵任务,把幽州的兵全部交给刘秀调遣。
刘秀有了可用的兵,命令吴汉和耿弇协助他攻打铜马军。
刘秀的军事能力强,他没有和铜马军直接交锋,而是先切断铜马军的粮草补给来源,迫使铜马军投降于他。
铜马军投降归顺于刘秀,由于人数太多一时没有军营安置他们。刘秀的人和铜马军的人相互都不信任对方。为此刘秀并没有派自己的亲信直接接管投降的十万铜马军,他依旧让铜马军的领导人直接管理铜马军,这让吴汉和耿弇很不理解。
好不容易打败铜马军一众人,你又把他们重新交给铜马人,万一他们又造反怎么办?
面对众人的疑问,刘秀却做出令人意外的决定。他不仅让铜马军的领导回到各自管辖的队伍里继续管理,刘秀命令所有人呆在各自所在的营地不得擅自窜动。然后以视察慰问为由,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到各个铜马军的营地里视察慰问。
这点不得不佩服刘秀的胆识和魄力,刘秀推心置腹的做法赢得了铜马军所有人的信任。铜马军人说:“萧王对我们如此信任,我们怎能让他失望呢?”
刘秀收复了铜马的起义军十万后,把他们分散编纳进自己的队伍里,充实自己队伍里的兵力。
有了铜马军的加入,刘秀的军队壮大起来。由于刘秀的兵基本上都来自于铜马军,因此后来刘秀便被人称为“铜马帝。”
收复了河北境内的铜马军,刘秀便让被他收编的铜马军继续清扫河北其他的起义军,在铜马军的帮助下,刘秀很快就扫平了河北北方的农民起义军。
扫平河北北方的农民起义军,刘秀立马转身南下献犬,攻打河北南方献犬的青犊起义军。
为了得到谢躬的帮助,刘秀亲自到邺城拜访谢躬,说:“尚书令,我率兵南下攻打献犬的青犊起义军。一旦我们取得胜利,在山阳的尤来起义军必定会往北逃,届时希望将军你带着你的士兵帮助我阻击北逃的尤来军。”
谢躬说:“萧王你太高看我了,我们哪里是尤来起义军的对手?”
刘秀笑说:“尚书令过谦了,当初我和尚书令一起攻打邯郸的王朗,尚书令的作战能力就令刘文叔非常钦佩。进入邯郸,你我分城而治,尚书令广施恩德于平民,深得民心,是个人人称赞的好官。”
谢躬听到刘秀的称赞心里美滋滋的,刘秀又说:“文叔最钦佩的是为官清廉的官吏,尚书令是我们官员的表率,文叔很想和尚书令交个朋友。文叔多次像将军示好,可是尚书令视乎看不上我这个人。”
谢躬说:“萧王此言差矣,咱们同为皇上的臣子,本就是同仇敌忾的朋友。”
“对对对,尚书令此言说到我心窝里了。我们同朝为官,都是为了帮助皇上解忧排难,所以我们更要相助相护,共同对敌。”
从谢躬的驻地出来,刘秀对身边的吴汉和耿弇说:“谢躬这个人如果能为我所用到是个非常不错的人才,可惜他总是和我对着干,将来必定会成为我心头大患。”
刘秀曾多次试探拉拢谢躬,让他为自己所用。可惜谢躬不为所动,一直都跟着刘秀对着干,所以刘秀才放弃拉拢谢躬的想法。
刘秀的心计深,他并没有跟更始帝决裂,依旧是更始帝的臣子萧王,和谢躬依旧是同朝为官的同僚,尽管此时他很想铲除谢躬,但是表面上对谢躬却更加恭敬。
作为更始帝派遣到河北的使臣,他有权调动更始帝在河北境内的所有军队,何况刘秀只是让谢躬协助他呢?谢躬觉得刘秀的计谋不错,很赞同。
刘秀和谢躬一直都保持着表面上的和睦,刘秀经常在公众场合称赞夸奖谢躬让谢躬放松了对他的戒备之心。
刘秀和青犊起义军在射犬决战,一举击败了青犊的起义军。山阳的尤来军受到惊吓往北逃窜到隆虑,守在邺城的谢躬留大将军刘庆魏郡太守陈康驻守邺城,自己则带领各路将领前去阻击尤来起义军。
尤来起义军拼死奋起反抗竟然打败了谢躬的军队,谢躬部队死伤惨重,只能带着残败的士兵返回邺城。
刘秀得知谢躬率众去隆虑阻击尤来起义军,邺城只留下大将军刘庆和魏郡太守陈康,于是悄悄地派吴汉和岑彭去攻打邺城。
吴汉和岑彭带兵来到邺城城外,吴汉并没有急于攻城。他鬼点子多,派一个嘴皮子特别厉害的文人去邺城游说陈康开城投降。
吴汉派去的人向陈康陈述更始政权的腐败和无能,又向他坦叙萧王的仁义,说:“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更始帝贪婪自私,不顾百姓死活长久不了,萧王爱民如子深得民心,他才是天下人心里的明主。你难道还要对更始帝死忠?不为自己和家人留条后路。”
吴汉派去游说的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引古论今说服了陈康投诚刘秀。
陈康把刘庆和谢躬的老婆孩子都绑起来,打开城门放吴汉进邺城。
谢躬战败返回邺城,他并不知道陈康兵变投靠刘秀,被吴汉埋伏在邺城外的伏兵打了个措手不及。
谢躬被吴汉的人活捉,吴汉亲自杀了谢躬并且收编了谢躬残余部队。
更始帝派到河北的二个亲信苗曾谢躬都被刘秀的人清除了,河北基本上被刘秀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