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十一章阴祝去世

书名:汉光武帝传奇 分类:现言 作者:作家lCXNdB 更新时间:2025-04-17 14:49:13

换源:
 

  阴祝的身体一向不好,长年靠吃药维持生命。

阴祝生下女儿后便觉得自己时日不多,阴家富可敌国可是人丁不旺。

阴邓氏为了阴家香火,便又给阴祝纳了几个小妾。可能是因为阴祝的身体的缘故,小妾们怀孕生下的孩子大多数都没有养活。

阴邓氏生下阴祝后也曾怀过几胎,但是生下后都没有养活。阴邓氏为了能给阴家增添人丁四处寻医问药,阴邓氏从小出生在富裕人家,身体素质非常好。经过名医指点调养,还真的怀孕生下一个健康的儿子,加上小妾们生下的孩子,阴祝膝下也多子多福了。

阴祝自感大限将至,特意把大儿子喊到密室里详谈。

阴祝说:“识儿,你已经是个生儿育女的人了,爹爹今日对你所说的话你记在心里就行。”

阴祝说:“如今天下动荡难太平,爹爹观天象,王莽政权难长久。你妹夫文叔日后能拜相称帝,作为阴家之主的你一定要尽全力支持他。”

阴识大吃一惊,说:“爹爹此话当真?”

“此乃天机,爹爹时日不多才把此事告知于你,识儿你千万不能告知任何人,否则必遭天谴。”

阴祝又说:“你妹妹丽华日后会母仪天下,你一定要在乱世之中护她周全。”

“孩子明白。”

阴祝又说:“识儿,长兄为父,爹地不在的时候,你要好好照顾和教导幼小的弟弟。”

“爹爹定会长命百岁。”

“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清楚,待文叔来到新野,你立马让他来见我。”

刘秀刚到姐夫邓晨家就听说阴祝让他去见他,便把身边的事情交给旁人去办,自己急匆匆赶往阴府。

刘秀赶到阴祝面前的时候,阴祝已经躺在床上无法动弹。

阴识阴丽华和几个小孩子跪在床前的地上,刘秀立马就跪下说:“文叔拜见岳父大人。”

阴祝听到刘秀的声音才睁开眼睛,用手示意刘秀靠近。

刘秀跪爬到床前,阴祝握着他的手,半响才说:“贤婿,你不要再经商,你得去京城明学堂学习,我已经托人打点好一切,就算你不愿意入朝为仕,你也得充实自己,为将来铺路。”

刘秀说:“小婿明白。”

阴祝喘息过后继续说:“丽儿还小,就让她继续留在家里,待他日你功成名就后,再让识儿把她送到你身边。”

阴祝说完便松开了手闭上眼睛离去。

“岳父大人。”刘秀哭喊道。

阴识听到立马就爬近,用手摸父亲,见父亲离去便失声痛哭。“爹爹……”

阴丽华知道父亲离去也失声痛哭,几个小孩子见了也跟着哭。

阴邓氏听到房间里的哭声知道老爷离去,一边哭一边让身边的丫鬟去通知管家。如今老爷离去,作为一家主母,她得协助儿子把老爷的后事办好。

阴祝早就帮自己准备好了棺木寿衣,所以无须重新置办。

阴家在新野是名门望族,亲戚多。

父亲离世,阴识便是一家之主。这几年阴祝让他独挡一面,所以面对新丧他也能从容面对。

他让人找来几个叔叔族公,商议着如何安置父亲的后事。

阴丽华和几个弟弟都是小孩,一直披麻戴孝跪在阴祝灵柩前,刘秀和阴丽华有婚约在身,便也披麻戴孝跪在阴丽华身边。

富贵人家比较讲究礼仪,停尸吊丧三天的时候,天天都有高僧在灵柩旁念颂经文,超度亡灵。

阴祝出殡的那天非常壮观,长长的送殡队伍排了几条街。

前面一排撑着竹蕃的队伍,中间是载着灵柩的马车,后面是送殡的人群。

送殡队伍把出殡的车辆送到北门停下来,待孝子们跟着唢呐队伍离开后便自行散去,一些人负责把棺椁送至墓地掩埋。

阴识阴丽华哭得嗓子都撕哑,阴丽华都是靠身边的丫鬟们搀扶才能行走。

刘秀放下一切事情,在新野陪伴着阴丽华,直至五七过后才跟阴家人告辞。

阴邓氏听说刘秀打算去京城求学,便允许他和阴丽华单独话别。

十岁的阴丽华已经是个小美人,人还没有刘秀的一半高。

小的时候刘秀来阴家看望她,她经常让他抱着哥哥哥哥地叫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也懂得男女有别,说话都跟他隔着一段距离。

阴丽华已经是个半大的女孩子,红着脸不敢看着刘秀。刘秀对这个小媳妇有些难与割舍,毕竟订下婚约多年,看着她从幼孩长成半大的少女。

“妹妹一切可好?”刘秀一时不知该如何说起,这段时间看到她痛失至亲,知她心里的悲伤又不能上前安慰。想关心她又不能靠近她,很心疼。

“我还好,谢谢文叔哥哥的关心。”

“妹妹,我此次是来和你告别的。我打算去京城求学,以后就不能经常来新野看望妹妹,希望妹妹保重自己,待求学回来之后,我便会迎娶妹妹回家,以后就不会再和妹妹分离。”

阴丽华听到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哥哥安心去京城学习,我会呆在家里等待哥哥归来。”

“妹妹保重!”刘秀很想抱一抱阴丽华,奈何礼节所在。

阴丽华说:“文叔哥哥,你出远门要好好注意安全,这是我亲手绣的荷包,送给哥哥。哥哥想丽儿的时候就看看它,当是丽儿陪伴在你身边。”

刘秀从阴丽华身边的丫鬟手里接过,双面绣,荷包上的鸳鸯活灵活现。刘秀欣喜,阴丽华才十岁就能绣出如此精美的荷包,这说明她的绣花手艺很好。

“谢谢妹妹送给我的礼物,文叔哥哥一定贴身随带在身边。”

“哥哥保重!”

“妹妹保重!”

刘秀告别阴丽华回到邓家,他的姐姐姐夫都在等着他。刘元的大女儿已经四岁多,看到他便喊“三舅”。刘秀抱着她亲了亲,然后对邓晨和刘元说:“姐姐姐夫保重,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保重。”刘元肚子里已经有孕,因为一连生下二个女儿,邓家人都期待她肚子里的是个男孩。因为邓晨和刘元非常恩爱,邓老太太想给邓晨纳妾被邓晨拒绝。

夫妻俩压力大,刘元不想和弟弟说这些。她知道弟弟去京城求学要好多年才能来看自己,心里很是不舍。

待刘秀走了之后,刘元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掉落,邓晨心疼地抱住妻子说:“元儿,秀儿只是去京城求学,以后又不是不回来。”

刘元擦了擦眼泪说:“他是我看着长大的,突然出远门心里很不舍得。”

“你现在是孕妇,要保持心情愉悦才好。”

“对不起相公!”

“好了,只要你健健康康的,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爹爹,娘是舍不得三舅!”

“嗯,爹爹知道!茵儿还在床上睡觉,咱们回屋去看看茵儿。”邓晨抱着女儿挽着妻子回屋,他家富可敌国,女儿有专门的奶妈和丫鬟照顾。

刘秀从新野回到家乡便和哥哥商量去京城求学之事,刘演自然支持。

“三弟,家里一切有哥哥们照料,你就安心去京城读书。”

话是这么说,但是真的离开还是很不舍。

去京城路途遥远,天下又不太平。刘演托镖师朋友带着刘秀进京,虽然刘秀会武艺,但是刘演还是交待朋友好好关照自己弟弟。

刘樊氏很不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儿子是去京城求学,就算万般不舍也不能表露出来。

她千叮嘱万叮嘱后,还是含泪送别儿子。

刘秀跪拜母亲骑马离去,看着渐渐消失的儿子,刘樊氏忍不住泪流满面。

儿子十九岁,因为跟阴家人有婚约,所以别人都娶妻生子,他依旧是孤家寡人。

刘樊氏和刘演曾想给刘秀安排一个暖床丫鬟,但是刘秀执意不要。他说:“我和丽儿已有婚约在身,我不能辜负她。”

刘演说:“男人三妻四妾乃平常之事,你比丽华大那么多,身边有个暖床丫鬟也很正常,算不上辜负阴家人。”

刘秀说:“我愿意等丽儿长大。”

刘演和母亲见劝不动刘秀,便由着他去。

刘樊氏觉得儿子之所以想去京城读书是因为阴丽华,等阴丽华长大还需几年。这些年她和刘演几兄弟又总劝他先找个女人在身边,他有点厌烦才想躲得远远的。

刘樊氏有点埋怨大儿子不该贪恋阴家富裕,给小儿子订个娃娃亲。迫于母亲的压力,刘演给刘秀挑选了无数个女人,奈何刘秀不愿意。

刘演自己纳了几个妾,儿女成群。他心里很愧疚,其实他当时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和阴家结下婚约,只是没有想到三岁的阴丽华会看上刘秀。

被母亲抱怨,刘演也很无奈。这些年弟弟孤寂一人,他劝说了无数年,奈何刘秀一根筋非得等阴丽华长大。

刘演这些年经商养了不少门客,他是有远大志向的人,经商不是他最终目标。

刘演的目的是推翻王莽政权,光复汉室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