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向南
书名:关羽之单骑 分类:历史 作者:近神者 更新时间:2025-04-06 07:30:26
“二弟!三弟!”
“大哥!”
刘关张三兄弟紧紧地拥在一起,不知三人经历了多少生死劫难,才换来久别重逢的这一天。
三人身边的一众将领无不纷纷抹泪,此等兄弟情义世所罕见,怎能不让人落泪。
“大哥!曹操把我们害得好苦,若有一日抓得曹贼,我必将此贼枭首扒皮,以慰籍无辜死难者之冤魂!”
关羽愤恨地道,却不料刘备忍着悲痛,握着关羽的手道。
“二弟,若是真有这么一天,你不但不能杀他,反而还要放他走。”
“大哥!这是为何?二弟不明白呀?!”
“往后的日子你会懂的,会懂的……”
刘备忍下内心中的伤痛和愤怒,开始与众人商讨未来出路问题。
关羽沉思片刻,道。
“我在许都与荀彧交谈时,他让我务必牢记,一路向南。”
“直到我走到黄河边上之时,方才明白向南之意,也因此让我逃出生天。”
“但这几天我细细想来,总觉得荀彧的话中还有另一层意思。”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我们下一步,应该去这里。”
关羽在地图上指向了南边的一处地点,恰巧的是,那里也有个南字。
————————————————
“最后还是让关羽和刘备跑了。”
贾诩看着郭嘉说道,却没有看到,郭嘉因为失败而恼怒的神情,经过与荀彧的多次较量,郭嘉也渐渐明白了天外有天的道理。
“无妨,刘备三兄弟在中原的名声已是丧家之犬,他们不会再有踏足中原的机会了。”
“如今我还在意的,是荀彧与关羽说的那句,一路向南。”
“究竟是什么意思?”
“那不是荀彧预计到刘备会从袁绍处出逃,让关羽改道南行的意思吗?”
“最初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我越是了解荀彧这个人,越觉得这句话没那么简单。天下第一智者之名,果然名不虚传!”
“你的意思,此计还有下一步?”
“当然!我现在回想起来,当年董承为何败亡得如此迅速?事后我查过董承的资金账目,发现有一笔巨大的款项不知去向。现在想来,董承叛乱时,他应该还有一支部队在城外秘密等待,只是不知为何,始终没有出现。”
“是荀彧阻止了这只部队?”
“应该是他,若不是他阻止,当时胜负也许尚未可知。”
“那董承岂不是死在自己人手里?”
“是的,这就是荀彧,曹操的阴狠和不择手段,他也会!”
“天子没有了所有忠臣,一切都只能交给荀彧,要论权臣,他才是汉室真正的权臣。”
“再说这个南字,我猜,应该是汝南!”
“汝南的山贼王刘辟?”
“是的,此人正好是许昌建都时出现,没几年便坐拥一方山林,根据地离许都也不算太远。若说背后资助的是董承,完全有可能。甚至这个刘辟,说不定和刘备一样,也是个冒牌皇叔。”
“那就是说,荀彧让刘备三兄弟去接管汝南的部队?先别说那伙山贼有多少人马,仅凭汝南城的太守满宠的才干,就可以让这群山贼寸步难行”
“荀彧的计谋怎会。汝南乃多战之地。我军和袁绍决战后,不管谁赢,接管汝南都是必然之事。所以汝南只是第二步。”
“还有第三步?再南的地方?荆州?”
“对,部队只是护卫。汝南真正的宝贝,是汉室偷偷存放在那的物资,有了这批物资,刘备就有底气去和荆州刘表谈条件,从而换取另一片根据地。假以时日,未必不能从头再来。”
“老朽还是不明白,荀彧为何要如此安排刘关张呢?”
“因为天下大势,即是如此。”
“汉室朝廷能与曹家势力和平共处,是因为大家都明白,在诸雄并起的时代,汉室与曹家就是同根而生,并蒂而亡。若有一方起了异心,那便是大祸临头。”
“这就是为什么曹丞相有诸多僭礼之处,而天子仍须隐忍之故。曹丞相需要天子的默许姿态,警示下面的人,让双方势力的冲突不至于无法控制。”
“真正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就只有击败袁绍,让曹操拿到河北邺城一带。而曹操会把许都一带的关中地区还给汉室。只有这样,双方才能获得各自的发展空间。”
“可惜天子身边只有董承这种草包,不足以看懂丞相心意。荀彧没有办法,只好另选他人。”
“说起来,构陷迫害关羽这事,荀彧与我是乃是同谋才对,他也不希望刘关张三人乱了天下大势的布局,才想尽办法把他们驱离中原。让他们乖乖成为汉室复兴的后手。”
“呼……,你们这些年轻人啊,真是能算计!老朽老了,老了!”
“都这时候了,老头子你还有必要吗?总是用示弱这招,来试探我的底线。今天就坦率和你说,我这次是真的到底啦!”
“郭嘉啊……若是荀彧还有第四步,你会如何?”
“……我会如何?我又能如何呢?……真有这第四步,那郭嘉认输便是了,人有力尽之时,岂能事事尽如人意?”
“哈哈哈哈哈哈……”
郭嘉大笑着狂饮而去,荀、郭的天下第一智者之争终于告一段落。
“虽然不知道你的第四步是什么,但老朽知道,你一定还有!”
贾诩看着郭嘉落寞离去的背影,感觉与这年轻人相处的这些日子,倒也不坏。
————————————————
荀彧府内,一名小厮正跪在荀彧面前,悲伤道。
“荀彧大人,您真的要让我走?”
“阿福,你为我办事多年,已尽得我真传。你还有大好前途,不必再委身做刺客杀手之流。你应该有更广阔的天地。”
“可是,董承一派皆已身死,徐晃将军也已投曹。我再一走,您身边再无人可用了。”
“傻孩子,我的事还轮不到你操心。去吧,去到那个人身边,从此用上新的名字,别再回来了。”
阿福大哭,用力猛磕了几个响头,忍着悲伤道。
“学生单福……不!学生徐庶,一定谨记老师教诲!”
在徐庶拜别后,荀彧回到屋内,从书架上取下一册厚厚的书籍,书籍上书着“九州名士录”几个大字。
荀彧轻轻抚摸着多年的心血大成,就像抚摸这自己辛勤养育长大的孩子。
过了良久,他终于不舍地点燃身边的火盆,待火焰大盛之际,他没有一丝犹豫地,将书籍扔进了火盆中。
无情的火舌舔舐着柔弱的书页,一片片书页,一个个文字在火焰中纷飞翻滚,像是拼尽最后一丝力气,还想要对这个世界诉说些什么。
荀彧站起身,走出门去,想必他也不愿看到,自己孩子的最后一刻有多么无力和悲痛。
也许是上天被感动了,天地间忽来一阵清风,从渐渐熄灭的火盆中带出几张终于坚持到底的碎片,上面的字迹已被熏黑大半,只能隐约看到。
“荆州”
“南阳”
“卧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