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历史教训,陈胜的思想变革!
书名:贯通古今,盘点百大历史人物! 分类:历史 作者:我只写日记 更新时间:2023-11-27 23:07:38
嬴政最关注的是大秦最终的命运。
所以嬴政获得了有奖问答的机会。
但更多的人在关注视频所提到的农民阶级局限性。
这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到底是什么?
仿佛听到历朝历代人的心声。
视频上陆续又出现了画面。
【从陈胜大泽乡起义失败!】
【分析千古农民起义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指农民阶级在进行社会政治斗争时自身存在的一些固有缺陷或不足,通常来源于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组织状态和历史条件。】
【包括以下内容——】
【1.军政经验不足,陈胜的起义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结构,严格的组织纪律,充足的军事训练和战斗经验,管理政治事务的知识和经验,战斗力远弱于正规军,最终势力很快分崩离析!】
...
春秋,吴国。
孙武看到这些文字后深以为然。
在孙武看来。
战争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的打打杀杀。
而是一门堪称艺术的重要学问。
陈胜起义最大的优势在于民心所向。
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
陈胜代表了无数在秦国暴政下苦不堪言的普通农民。
这些农民跟陈胜一样都有着翻身做主、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欲望。
所以陈胜起义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但除此之外。
一个优秀的统帅所需要的任何要素,陈胜都不具备。
陈胜不会使用具体的战术计谋与战略策略。
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战场。
陈胜不懂军队的基层架构。
无法对士兵进行统一而协调的指挥。
陈胜也不懂对敌我双方的实力进行评估。
无法做到知己知彼。
总之所以陈胜无法用充足的硬实力来巩固起义成果。
最终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
西汉,长乐宫。
刘邦一阵后怕。
陈胜没有的这些东西。
他在起义之时也都没有。
多亏前期有萧何。
中期有张良。
后期有韩信。
才让他的这一缺点不曾显露出来。
但刘邦也不由得思索起来。
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例子。
这一点局限性是可以弥补的。
他自己身上的局限性不重要。
只要他的势力没有局限性就行。
假如他失去了萧何、张良、韩信、彭越、樊哙等人。
那他又能比陈胜强多少?
或者反过来讲。
如果让陈胜拥有萧何、张良、韩信、彭越、樊哙等人的辅佐。
那陈胜又能比他差多少?
想到这里。
刘邦不由得对知人善任有了更多的理解。
知人善任,才是王道啊。
......
明末北京。
李自成不由得抚怀。
多亏了前面十几年的战斗生涯。
让他拥有了足够高的指挥能力、战术运用能力、兵法策略认知、临阵决断能力与军队控制力。
这一点局限性。
跟他无关。
不知道接下来几条局限性会是什么。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现在的他已经彻底认识到。
所谓历史。
就是一面兴替得失的镜子。
......
【2.目光短浅,私心过重,受传统观念束缚严重。陈胜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在理念上仍旧依赖旧有的制度,他们的斗争仅仅是为了减轻负担,而不是为了彻底的制度变革,当自身负担减轻时,便容易沉溺于享乐之中。】
秦末大泽乡。
刚刚起义的陈胜与九百名戍卒在看到这第二条内容后都陷入了沉思。
这话说的确实没错。
他们现在的想法确实是这样的。
但问题在于。
这种想法难道有错吗。
只要能够把身上的负担减轻一些。
那他们就知足了。
至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
他们所向往的,也仅仅只是王侯将相所拥有的庞大权利而已。
也就是只想享福。
至于履行王侯将相的义务这一点。
他们没有想过。
陈胜不由得有些头疼。
现在让他理解这些东西实在是太难了。
如果让后世一个经历过无数农民起义的起义领袖比如朱元璋。
或许朱元璋能够超越时代彻底将这些东西看清。
但对于开历史先河的陈胜来说。
他对一切事情都很迷茫。
单就打着公子扶苏的旗号这一点。
就能证明陈胜没有想过推翻秦朝。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那个本事。
“只能继续从这视频中学习了。”
“第一点提升军政经验,尚且还有迹可寻。”
“但是第二点,我到底该怎么改进?”
“人在这世上如果不是为了更好地活着,那到底是为了什么?”
陈胜抬头看向天空。
他有预感。
他将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变革!
PS:求数据。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