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阁
书名:观苍海 分类:幻侠 作者:谢太宗 更新时间:2024-03-03 15:27:15
到了通天阁之后,师父们把我领到了主楼阁的大堂,并端来了茶水,让我稍息片刻,随即便前去禀告阁主。而此时的我已是疲惫不堪,想要开口说些请求却是欲言又止,甚是不好意思。
在向主楼阁走来的路程中,一旁的众人都向我投来了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一脸的诧异,我大概能明白他们疑惑的心情,一身装扮与众不同的我,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异常的新奇。
通天阁阔大气派,其由十余座建筑组成,主体楼阁的布置类似于北京四合院的构造,呈品字排列,中间则是空旷的庭院,估计这应该就是平时的习武之地又或者是举办活动的场所了。
主楼阁叫做镇阳殿,是通天阁的中心建筑物,同时也是最高的,有二十米左右高,共三层。由于我们是从后山过来的,通天阁的大体轮廓我都算是看全了。
但通天阁的建筑风格让我有些好奇,下来的路上,我走马观花式的看了个大致。该怎么去描述它呢?要以中国某个朝代又或者是某段时期的地方建筑风格来形容的话,也没有相对应的。但硬要对号入座,给它找个亲表兄弟,也还是能够找得到的,这风格与清末民初江南沿海一带的建筑风格有那么的几分相似。
红砖砌筑的墙体,琉璃瓦铺盖的庑殿式屋顶,上半墙由混凝土柱与紫楠红木柱相间构成,贴砖装饰的外墙与玻璃制作的窗相衬相融。既有古时建筑的韵味,又有西洋砖楼的气息,可谓是古今中西的合体而又有创新的产物。
最让我感到疑惑的是,在通天阁的后院竟然有几辆三轮自行车,准确地说也不算是现代意义上的自行车,它的轮子不是充气轮胎,而是实心的橡胶轮胎。说来也好些奇怪,按理说这应该是十九世纪初的产物,怎么会出现在此?当真让人捉摸不透。
在等候的过程当中,我端详着屋里的构造。我注意到了大堂上方吊着的几个圆柱形的杯子,杯子并不是完全透明的,隐约从外头可以观察到杯子里装着几根金属丝条。
起初我本以为是些装饰品,但当看到贴附在木梁上的条形体时,我是又惊又喜,这该不会是电灯泡吧?如果当真是这样的话,那通天阁后面的水力转车和风力大扇不就是发电机了?
我不敢想象我来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只是觉得绝对不会是穿越之类的了。荡然回神,刚才前去通报的小师父已经回来了,但并没有看到他身后有何许人也。
只见他径直向我走来,拱手作揖说道:“先生,劳烦久等了,还请随我而去,阁主有请。”
顿时我心里极为不悦却又无可奈何,心想什么情况啊?搞得神神秘秘的,饭菜也不赏口来吃,就净给我水喝。
你们倒是要好,我可是又累又饿的,肚子的嘀咕叫声得都能唱成曲儿了,思到此处,我便随口而出:“这位小师父,在下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可否提供饭菜来吃?走了这么长的山路,我已经是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这位小师父还是保持贯有的严肃和带着稍微的冷漠,并没有回答我的请求,只是做了一个邀请的姿势。
我好些生气又好些无奈,这种风派的人基本上都是惜言如金,想要闲聊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是搁在现代,电信诈骗分子休想在他身上拿到一分钱,或许这就是沉默是金吧。
我跟着他来到了后院的一间屋舍,这后院的房子较为传统,没有主楼阁精致宏观的气派,相反较像是私人别院,给人有种恬适地道且富有生活气息的感觉。
随后领路的小师傅便对着门口恭敬的喊了一声:“阁主,弟子已将贵客带来了!”说完,小师傅上前几步,缓缓推开房门。
饿鬼投胎双眼未投鼻子先嗅。
房门一打开,我便闻到了一股扑香迷魂的味道,眼神瞬间不听使唤地勾上了桌台的美味佳肴。面对如此诱惑,我已全然忘记了身旁的人。
我深深的嗅吸了几下鼻子,满足味蕾,沉浸片刻后便迅速吃起了饭菜,顿时之间,什么礼节啊形象啊全然抛之脑后,即使是天塌下来也顾不得了。
一顿狼吞虎咽后,我才慢慢回过神来,耳侧传来了慈祥和蔼的笑声,这时我方才注意到了右旁的五个人。
转眼望去,一位白发长眉,面容略有褶皱而又带有生润气色的老者正襟危坐在中间的榻上打坐,榻下左右两旁则分别坐着两位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他们都身穿乌青长袍,头戴乌纱冠帽,看他们的穿着,应该是通天阁里的元老人物了。
笑声正是从老者口中发出的,他看了看我,轻微地笑着说道:“后生还请慢慢享用缮食,我等无妨,此些菜肴皆是用来招待于你,若是有什么招待不周的话,你尽可吩咐,我遣人去办。”
我稍微整理了形象,客气地说道:“晚辈实在是饥渴难耐了,才会有这般失态,希望前辈不要见怪啊。”说完我尴尬地笑了笑。
老者并没有介意,只是示意着我就座,我端起了一杯清茶沏了沏,舒呼喝入,把刚刚吞下的饭润入肚肠中。
一阵客套之后老者也再无多言,干脆长驱直入:“我也了解了些许情况,还请后生说说你是如何来到此地的?你的故乡又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现如今世上是为何朝何代?当权者又为何人?”
这一连接而的几问把我整得有些迷糊了,不过我还是听出了个大概。
我捋了捋思绪,组织一下语言,便娓娓道来:“晚辈也不知这是怎么一回事,只是因故在山洞中躲雨,谁知洞中忽现亮光,晚辈只觉得好奇,便沿着亮光走去,一直走到光的尽头,随后便来到了这里。可回头一看,那亮光便已消失不见了。往回再走,洞口已是不能通人。之后便见到了几位师父,他们就把我领来了这里。”
屋里的几位前辈听着暗暗地点了点头,我整了整姿势,胸堂往前稍微挺挺,便一连贯通气地接着说,连口水也不咽一下:“至于晚辈的家乡,那是一个物质文明高度丰富的地方,也是无产阶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时代。在思想艺术上百家争鸣,科技学术上百花齐放。人民安家乐业,生活多姿多彩。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说着说着,我都觉得自己所说的甚是离题了,前辈们也是听得一头雾水一头星星的,便面面相视缄而不语,自然是不能理解我所描述的世界。
左边较为胖点的前辈便向我问道:“后生所言甚是有趣啊!不过可否再讲得简明通俗点,我怎么听得稀里糊涂的。”
说完那胖前辈随即抬头哈哈而笑,并看了看左右,其他的人也相为附和着。我心里也自觉得是有些好笑,便说道:“总之呢,就是国泰民安,社会谐和……”
“不过刚刚你们口中所问的何朝何代,我倒是不能理解,为何会有如此一问呢?”我接着说道。
老者瞑目沉思了片刻,拂了拂长须,神色自若的说道:“后生有所不知,我等也是同后生一样从外面的世界而来。我等先祖本是大唐的臣民,贞观开元,承平日久,国家无事,百姓有舍有田甚是安乐。自从改元天宝以来,圣人沉迷酒色,宠溺奸臣,放纵蕃将,不闻民间疾苦。”
“宰相李林甫善逞口腹之蜜,为巩固权位,杜绝边将入相之路,称胡人忠勇无异心,淳朴单纯,建议圣人用胡人为镇守边界的节度使,而且又放任他们拥兵自重,因此埋下了祸根。蕃将行军打战虽说勇猛,圣人自得器以重之,却不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番道理,后又有奸相杨国忠馋言误国,从此大唐日渐疮痍不堪。”
“天宝十四年,蛮族逆贼安禄山举兵犯上,攻打京师,长安城内一时间生灵涂炭,战火连连。我等先祖虽是远居长安城以外,但也苦遭叛军屠掠,数日间,方圆十里之内哀鸿连连,尸横遍野。先祖为避天宝战乱,便率宗族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如今已是过上千余年。”
“在这世外之地,无苛捐杂税,更无兵连祸结,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糟糠之家也怡然自乐。只是不知现如今大唐是否复存?”
老者讲的心神贯注,不带一丝的含糊,他稍微的低下了头,缓缓心气端起茶杯,不由面生叹息,其余几位前辈倒也听的认真,脸上神情随之动容。
我却是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心存困惑,甚是不解。按理说,唐朝也并非无其他避祸之地,天大地大,他安史叛军也绝非嗜杀狂魔之众,断然不会对平民百姓赶尽杀绝。
北方混乱,大可南下逃亡,又或者似玄宗皇帝一般入蜀逃难,也不至于进入这与世隔绝的境地。理到此处,我心里便想:“这并非实情,老者似乎刻意要隐瞒什么,难道还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不过也罢了,我只想知道会有什么法子能使我回去。”
我便答道:“前辈们不必叹息,安禄山与史思明两人最终也是落得了兵败身亡的下场,为世人所唾骂。天宝十五年,太子李亨改元登基,年号至德。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众多将领的拥护下铲除了逆贼,天下回归太平。”
“不过唐朝也还是没能逃脱天道的轮回,天宝之乱后再延续上百余年,便消失在历史的潮流中,现如今已是多次改朝换代。封建王朝也不复存在了。”
说到这里,老者若有所思,似乎内心有所被触动到。
我咽了下口水,继续说道:“晚辈还有一事相问,还请前辈们如实告知。此地虽说是世外桃源,但前辈们的先祖又可曾再度回到外头去?又或者是留下什么有关穿越的方法?不知前辈们可否知道?还望告知以助晚辈复还境外人世。在外头晚辈还有些挂念的亲朋好友,而此时他们也该甚是担心晚辈了。”
正当时,只见座下的四位前辈若有所思的看向了老者,老者也沉默的叹了一声气,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当真抱歉,实不相瞒,我等确实是不知晓这洞中的奥秘,先祖们也没留下任何的穿越之法,也没有任何相关的文献记载。”一位脸色较为黝黑干练的前辈说道,其说话的语气温和有力,坐姿沉重稳健,像是个习武之人。
“时转千年,而世事变迁。这秘密也慢慢的被人们所淡忘,现在这外世的存在也只有通天阁或其他地方等少数人知道而已,我等对外世也只是略知一二。先祖们为了让后代子孙远离纷争,不再与外世有所关联,除了留下部分儒家经典、诗词歌赋等教化后代子孙的书籍以外,其余少有传承。”另一位身材中等的前辈补充道。
“回去干甚么?你看我们这里气候宜人,繁花似锦,风和日爽的,留下在这居住不是更好么?况且本地世态朴实,男女纯真,你又生得如此高大俊俏,若是我再给你介绍个姑娘家岂不是美哉!”那位胖墩墩的的前辈打趣说道,腮帮子的两片肉随着嘴巴运动,一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脸上的肉堆得似要挤出水来了,整体观感则像是一尊慈眉善目的“弥勒佛”。
人长得逗趣,话也说得有趣。众人也是听得好笑,一时间室内氛围变得自意随和,老者缓缓怡笑但也自觉得有些不正经,转而凛然气和的说道:“丹青,莫要打岔。”
略顿一下,老者转眼过来,接着神色慈和的对着我说道:“既然这样,不知后生今后有何打算?”
听到如此,我倍感失望,看来是要老死于此,魂归他乡了。只是未尽报答舅舅、舅母的养育之恩,更是让老牛独自一人在外头苦苦等候,想想便自觉得愧疚。虽说这般情况,也不由作罢,只好随之叹息道:“既然别无他法,看来也只能是这样了。”
话音刚落,我顿时有些惊然若讷的说道:“哎呀!晚辈方才只顾得饱食果腹且又思家心切,还未请教各位前辈的尊姓大名,失了礼数,还请见谅!先自行介绍,晚辈的姓名叫做李殊同。”
“不打紧,你是从远方故乡而来的客人,来了通天阁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一样就行。”老者会意恰笑地说着,随后各位前辈分别做了自我介绍,并慢条斯理的给我讲述了通天阁里的事物状况。
我了解到通天阁是类似于道观而却又不全是道观的地方,它的宗旨也是济世救人,但却少了些道家的清规戒律,也许其应该是中原道教发展而形成的新宗教吧。原来老者便是通天阁里的阁主李灵显,道号为玉阳子真人,掌管通天阁里的大小事务,是为最高领导。
其余的几位前辈则是分管掌教弟子各种技艺的四大堂主,胖墩墩的那位是五行堂的堂主张丹青,他精通各种医药之术,当中歧黄药术最为擅长,著有歧黄经传世,并自诩“妇医圣手”,也难怪说要给我介绍个姑娘家,原来这就是他的业余长项。
形象较为黝黑干练的前辈便是精武堂的堂主黄尘远,平日里负责阁中弟子习学武艺,黄堂主以剑术高超著称,其独创的出尘剑法更是出神入化,剑法快中有巧,博气苍劲,无人能敌,江湖人称“尘远剑圣”。
其余的两位前辈则分别为神机堂的堂主顾海楼和占星堂的堂主陆道元。顾名思义,神机堂负责的便是机关术的传授,机关术又称为偃术,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机关术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上至宫廷殿房,下至民宅村舍,再者是渠桥工程以及暗道墓室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机关括术纵横接搓,运用机械的力量,巧妙地控制事物,并达到神奇的效果。在众多的机关偃师当中也涌现了不少的能人异士,其中墨子、鲁班、孔明最为著名。
而占星堂则是掌教天文风水学之术,天文生地理,地理生人文,人文生风水,风水顺应自然。度天审势,五行辨阴阳,唐朝时期便出现过不少的风水大师,民间的风水算命师,朝延的太史局,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存在。风水的创始人是道家女神九天玄女,黄道兴则风水起,道教乃是天道之教,讲究天人合一。
这么看来,通天阁倒真是卧龙藏虎的地方了,也算是配得上“通天”二字。通天阁所坐落的山称为碧峰山,山形高大雄伟,连绵起伏,群山相拥。山顶上有个泉眼,叫做碧水泉,泉水之多激流成溪河,自山顶经通天阁流下,蜿蜒奔赴山脚之外的碧水池。
按风水的角度来说,通天阁的位置便是绝佳的龙脉之地,前有碧水,后有靠山,腾龙腰间置宅,必然风生水起。
使我穿越而来的山洞称为灵虚洞,灵虚洞所在的山是为太虚山。何为太虚?万象之宇宙也。何为灵虚?宇宙之万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