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6章 即便是王勃再生,也不过如此了!

书名:高考:悟性逆天,从满分状元崛起 分类:都市 作者:博尔赫斯 更新时间:2024-06-03 17:19:34

换源:
 

  考场内。

李源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

随后睁眼。

拿起那支0.5mm的黑色中性签字笔,顺着那八个字。

一字一字写了下去。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演播厅众人:“???”

直播间观众:“!!!”

李源旁若无人,字字往下写。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演播厅众人:“这…???”

直播间观众:“卧槽!!!”

……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至此,全文“补写”完毕!

当李源放下笔,捧起答题卡,仔细看刚刚写完的957个字。

其中副标题57个字。

正文部分,928个字。

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是不得少于800字。

多的话,一般以不超过850字为佳。

但不到1000字……

也不算是问题。

毕竟,答题卡,一共有1200个字格。

好吧。

这些都不是问题。

李源觉得,如果这篇由自己“补全”的千古雄文《滕王阁序》,仅仅是因为字数稍有些超,就被扣分的话。

那他只能说,阅卷老师牛逼。

事实上。

此时此刻。

52号直播间,弹幕区已经被“牛逼”“卧槽”“先生大才”等刷屏。

演播厅内。

主持人冰冰,四位嘉宾,以及节目组。

也全部都是傻眼的状态。

“这……”

好一会儿,冰冰才做了个咽口水的动作。

很没有主持人职业素养的问道:

“李源同学的这篇《滕王阁序》,补写的怎么样?”

“……”

四位嘉宾回过神后,全都沉默。

“老实讲,我看不太懂。”

最终,还是撒倍宁先开口,苦笑说道:

“我大概能看出,他补写的这篇文章,里面有好些句子,写的是真美。”

“但是否符合补写规则,符合那时的文风,我不好说。”

“而且,我感觉里面有好多典故,但我是真的看不太懂。”

撒倍宁说完,看向李剑。

“别看我,我也不懂。”

李剑连忙摇头。

“那什么,我就是个写小说的。”

被撒倍宁、李剑和冰冰看过来的刘振昀,摆摆手说道:

“像这样规整的文言文,文体还是骈文,我根本没办法点评!”

“我只能说,从感觉上,这篇文章,很有韵味。”

“至于风格是不是跟当时的骈文风格契合,文风跟不跟王勃契合,是不是当年刚刚十四岁的王勃应该写出来的,这就需要研究初唐文学的学者来判断。”

刘振昀刚说完。

杨玮还没被看到,就直接开口了:

“你们也别看我,我同样不懂。”

“不过,如果让我当阅卷老师,抛开补写不谈,给个满分肯定是没跑的!”

反正不是阅卷老师。

说这么一句,也没毛病。

但就是这么一句,却没有引起现场和直播间的一片哗然。

仿佛大家都有一种感觉:

这篇文章,非满分不可。

于是屏幕上。

被“满分”二字铺满。

就在这时。

冰冰耳机里传来节目组导演的声音:

“等李源同学出考场后,前线记者会第一时间采访他!”

“你做好连线的准备!”

冰冰下意识点点头。

随后先转移了话题:

“好的,现在距离本场考试结束,还有四十五分钟。”

“让我们再看看其他考生的情况……”

……

燕大中文系。

赵瑞整个人已经彻底懵逼了。

好一会儿,脑袋都嗡嗡作响。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他怎么可能写出这么规整的骈文,又怎么能让内容美与形式美统一的?”

“为什么,我都感觉即便是王勃再生,也只能写成这样了?”

赵瑞一再否定自己。

完全忘记,他一开始,还希望李源不哗众取宠,不愚不可及。

“不行,得赶紧给教授看看!”

赵瑞猛地想到了什么,迅速拿起桌子上的纸和笔。

回放着之前录下的视频,把李源补写的《滕王阁序》,一字一字的抄写下来。

然后抓着纸,拿着手机,冲向俞兴怀教授办公室。

“俞老师,您快看看这篇文章!”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