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8章:秦李白欲购《天天日报》,布局传媒业

书名:港岛:开局打造金钱帝国 分类:都市 作者:直播不直 更新时间:2024-08-31 19:34:00

换源:
 

  领取完抽奖奖励,电风扇行业的霸主任务如预期般更新了第三阶段目标:确保晨星公司在1978年的产品销售额达到一亿港币。

考虑到距离年底只剩四个月,且前八个月的盈利仅为1800万,这意味着接下来每个月需实现2000万的盈利,任务之艰巨显而易见。

秦李白眉头微蹙,意识到后续的行业霸主任务很可能遵循由易至难的规律,同时也预见到随之而来的奖励将更加丰厚。

此次任务成功后的奖励是3000点经验值及一次抽奖机会。

正当秦李白沉思如何完成这项艰巨任务时,私人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梁安德迅速应声进入,汇报关于秦李白委托调查的事宜。秦李白欣赏梁安德的高效,仅半小时便有了初步线索。

他一边听取汇报,一边不动声色地启用新获得的“洞察眼”,对梁安德进行了一番审视。

结果显示,梁安德忠诚度高达75,拥有企业管理与金融投资方面的高超技能。

刘栾雄,一个背景并不显赫的年轻人,与挚友梁英伟并肩走出位于九龙区审计署的大门。

他们手中紧握着刚刚获得的“爱美高”公司营业执照,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

刘栾雄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父亲刘活荣几经沉浮,从米铺到被骗的制衣厂,再到重新振作的风扇工厂,这些经历让刘栾雄自小便懂得生活的不易。

而今,新婚不久的他决定离开父亲的庇护,与梁英伟共同创业,以风扇为业,延续“风扇刘”的名声。

“阿伟,相信我,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刘栾雄信心满满地对好友说道。

梁英伟笑答:“我当然相信你,不然怎会与你并肩作战?”

他接着说,“你在多伦多留学,不只是埋头苦读,你对北美风扇市场的洞察让我信服。

复古风潮正盛,能源危机的余波未平,复古风扇在欧美市场必定大有可为。”

刘栾雄胸有成竹:“我们要做的,就是生产复古风格的电扇,绝不会错!我们先把目光从香港移开,这里竞争太激烈。

我们要把产品卖给外国人,赚美元,赚英镑!”

梁英伟拍着刘栾雄的背,笑道:

“听你的,你有海外见识,生产管理我来负责,销售就全权交给你了。”

两人满怀憧憬,仿佛财富与成功已在眼前,却浑然不知,此时此刻,一艘驶向北美的货轮上,满载着十万台精致典雅的古典吊扇,远超他们尚未面世的产品,正向着他们的目标市场进发。

在这个世界线上,系统的力量无形中改变了命运的轨迹。

原本依靠电扇事业起家的刘栾雄,因秦李白与系统的介入,失去了他的第一桶金。蝴蝶效应之下,这对尚处普通青年阶段的梁英伟与刘栾雄来说,是无法预见也无法抵抗的变局。

与此同时,在鳄鱼恤大厦内,薪酬提升带来的忠诚度飞涨,使得梁安德正向秦李白汇报他所了解到的香港报纸市场信息。

“BOSS,我通过几位朋友,包括一位汇丰的外籍人士,多方打探得知,有意出售的报社不在少数。但符合您要求规模的,目前仅有一家。”

“那就是《天天日报》,由韦氏家族的二天堂药厂于1960年创立,是香港首份采用柯式印刷及彩色图片的日报,一度引领潮流,被誉为‘香港第一份彩色日报’。”

秦李白点头,记忆中那些关于《天天日报》的片段逐渐清晰。

这份报纸曾有着辉煌的历史,尤其受到年轻读者的喜爱,热衷于报道明星八卦,贴近大众口味。

“近年来,由于经营不善,《天天日报》的销量持续下滑。五年前,平均每期还能卖出两万份,而去年已降至不足万份。”

梁安德继续说道,“韦氏家族因此考虑出售,消息流传已久。最近,确定出售意向后,引来多位买家竞购,其中妙丽集团的刘天给出了最高报价。”

随着梁安德的情报,秦李白对《天天日报》的兴趣愈发浓厚。

这份历史悠久、拥有彩色报纸先驱之名的报纸,不仅因其曾经的庞大网络利于分销,更因拥有自家大型印刷厂,能有效降低成本,这对于即将涉足媒体行业的秦李白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优势。

加之《天天日报》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秦李白看到了重塑这份报纸辉煌的可能,以及借此打开市场、传播影响力的巨大潜力。

在秦李白心中,一个全新的计划悄然成形。

在香江的报业江湖中,有一份历史悠久的报纸,它叫做《天天日报》,堪称报业中的老前辈。

不仅如此,它还顶着香江首份彩色报纸的光环,这个头衔足以让不少人刮目相看。不过,近年来它的风光不再,业绩下滑,但过去的分销网络依然健在,这对于新主人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更值得一提的是,《天天日报》拥有自家的印刷厂,规模还不小。

这意味着,新东家不必依赖外界,能自主印刷,不仅成本降低,效率也大幅提升。然而,正因为这一点,使得《天天日报》的售价一直居高不下,报价高达200万港币。

要知道,当时香江的《信报》和《明报》虽是热销,市值也不过千万级别。

而《天天日报》在其鼎盛时期,市值曾高达五六百万港币。

即便连年亏损,200万港币的报价也让人望而却步,鲜有人敢接手。

秦李白,这位新老板,他看中的是《天天日报》的人才。

在他眼中,报纸销量不佳,并非全因员工能力不足,而是缺乏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