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26章:秦李白应对资金困境,《天天日报》开启付费时代

书名:港岛:开局打造金钱帝国 分类:都市 作者:直播不直 更新时间:2024-08-31 19:34:00

换源:
 

  秦李白故作思考状,然后摆摆手说:“嗯……数字4不太吉利,我出2.75亿吧。”

“秦老板,您是认真的?”

陈炳云的微笑已经消失无踪,声音中透露出不满。

当前市值超过13亿,价值约5亿的股票,秦李白竟然只愿出2.75亿,这简直比银行的抵押贷款还要苛刻!

秦李白微笑着点头:“请陈先生回去好好考虑一下。”

陈炳云二话不说,转身离去。

秦李白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想轻松套现离开?没那么容易!

自从掌控鳄鱼恤以来,秦李白对香江豪门的故事有所了解,他也明白了陈骏的为人。陈骏过去常常在右翼报纸上批评内地,这与秦李白的立场背道而驰。

更重要的是,秦李白目前根本无法拿出4亿多港币用于收购。

在注资鳄鱼恤并执行一系列金融策略后,他的资金已所剩无几。

晨星公司正在扩张,进行代加工项目,资金无法随意调动。

目前,秦李白的流动资金仅有2000多万港币,这是他通过在股市中巧妙操作,从最初的500多万港币增长而来,花费了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

港岛的股市规模较小,像从李超人手中获利这样的机会,一年中并不多见。

在正常情况下,一天内在港岛股市赚取几百万港币已是极限。

若数额再大一些,当前脆弱的股市很可能承受不住。

港股市场的真正崛起要等到未来,当内地企业开始在此上市时,市场才会发展壮大。

此时,选择在港股上市的公司几乎都是港岛本地企业,由一座贸易城市的企业组成的股市,其容量自然有限。

与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股市以及排名第二的英国股市相比,港股市场显得相形见绌。

就连日本的股市,也能轻松超越港股。

这让秦李白不禁感慨,自己的投资天赋生错了地方。

如果他出生在华尔街或伦敦,半年时间足以让他成为全球顶级富豪之一。

因为在那些大型股票市场上,他可以获取更多利润而不引起太大波动!

然而,现实中的港股市场却远没有这么广阔。

对于秦李白而言,这意味着他必须更加谨慎地操作,寻找那些能够带来稳定回报的投资机会,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市场的变化,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尽管道路充满挑战,但秦李白并未放弃,他知道,只要策略得当,港股市场同样能为他带来丰厚的回报。

秦李白深知,要想在港股市场中立足,就必须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冷静的判断力。他开始更加关注全球经济动态,尤其是那些可能影响股市走势的重大事件。

同时,他也加强了对个股的研究,试图找到那些被市场低估的优质股票。

每当发现这样的机会,秦李白都会迅速出手,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股份,从而实现快速增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李白在港股市场中的声誉逐渐建立起来,许多投资者开始关注他的动向,甚至有人试图模仿他的投资策略。

然而,秦李白知道,真正的成功并非仅凭一时的运气,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

因此,他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投资技能。

最终,秦李白在港股市场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不仅实现了个人财富的大幅增长,也为香港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精准的投资决策,秦李白帮助了许多优秀的企业获得了所需的资金,促进了它们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回馈社会,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赞誉。

在香江的金融圈子里,有个名叫沈粥的洋人大班,对秦李白似乎青眼有加。

通过中间人刘约翰,沈粥给秦李白传递了一个消息:按照常规流程,秦李白持有的55.6%鳄鱼恤公司的股份,考虑到股市波动性,通常只能贷出约3.5亿港币。

然而,沈粥破例为秦李白撑腰,允许他以市值约6.6亿港币的鳄鱼恤股票,在汇丰银行获得4亿港币的贷款,比标准额度高出5000万。

这笔额外的支持,让秦李白心里暖暖的,即便他明白,沈粥此举主要还是看中他身上的赚钱潜力。

秦李白脑海里闪过一些重生类网络小说的情节,隐约记得沈粥是个爱下注的人。

就像李超人和包船王的成功,背后都有沈粥的大力资助,这两笔投资让汇丰银行赚得盆满钵满。

不管沈粥是否真在自己身上押注,秦李白在等待贷款到账的期间,将注意力转向了另一片战场——《天天日报》。

今天,这份报纸结束了为期十天的免费发行,正式进入付费市场,真正的销量考验即将来临。

清晨,秦李白乘坐着劳斯莱斯银影,正前往汇丰银行。

与此同时,《天天日报》报社的发行部主管张强,早已迫不及待地来到公司,带着满满一箱报纸,骑上车,向着配送点进发。他心情激动,满心期待。

不久,张强抵达了他表叔经营的报刊亭,亲切地打招呼:“表叔,我来送报纸啦。”他打开车后的箱子,取出事先标记好的一摞报纸递给表叔。

这些报纸的数量,是前一天各报刊亭老板预订的,既确保了印刷数量的准确,也加快了送报速度,争取在市民出门前完成配送,保证报纸销售不受影响。

“强仔啊,你们的报纸真是热销,不知道今天的300份够不够卖!”

报刊亭老板感叹道,与同行相比,作为销售终端的他们,更能深刻体会到《天天日报》的受欢迎程度。

通过顾客的交谈,老板了解到更多细节,对报纸崛起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由于长期从事卖报工作,这些报刊亭老板对香江的报纸市场了如指掌,对各种报纸的定位和受欢迎程度有着敏锐的感知。

张强的表叔坚信,《天天日报》只要不犯大错,定能稳坐香江报纸销量榜首。

但遗憾的是,“可惜你们的《天天日报》不再免费提供给我卖了,我赚不到那么多钱了!”

报刊亭老板略带惋惜地说。

这十天来,他的收入相当于以往两个月的总和,如今没了免费报纸,自然有些失落。

“表叔,知足常乐嘛,自从我们报纸问世,你的生意翻了几番,赚的钱比以前多多了。”

张强笑着安慰道,“如果我们还免费供应,报社恐怕要关门大吉了。”

报刊亭老板笑了,他也清楚不能永远免费。

“好了,数量无误,你赶紧去下一家吧。你们报社待遇好,又是大企业,你好好干,努力挣钱供弟弟上学,别丢了这份好工作。”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