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远洋作业,出海捕鱼!
书名:菲佣:核能驱动,还说这是渔船? 分类:都市 作者:林十柒 更新时间:2024-06-03 23:42:43
第二天,沈飞带着渔船的各项数据去了海事局。
做完登记便赶回来准备一个星期后的出海捕捞工作。
近海禁渔期从四月份开始,直到七月份才结束,为期三个月整。
这也是为了保护水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从而确保鱼类资源能够持续恢复和增长。
这一制度在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以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休渔期间,禁止渔民在规定水域捕捞,一旦发现违规操作人员,轻者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重者可能吊销捕捞许可证,没收渔船,甚至构成犯罪。
在规则制约下,为了生存,渔民大多会选择远洋。
因为每片海域禁渔期的时间都不同,时常也有长有短。
不过基本都集中在夏季。
因为四至八月是鱼类繁殖的重要时期。
这段时间渔民会得到相关部门的生活补贴,以便顺利渡过禁渔期。
距离开海还有三天时间,已经能看到有渔民在船上为捕捞做准备。
大海是仁慈的,充满机遇,但也是危险的,不讲情面。
对于每一个不重视它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修炼场。
要想海上谋生,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每年在海上出事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普通渔船的辅助功能不健全,预警设施落后,雷达覆盖面积小,没有防护措施,很多危险都需要人工经验判断。
但人总有失误的时候,变幻莫测的天气,惨无人道的海盗,设备故障等各种突发事件都是难以预料的。
可能一次错误的判断,就会造成惨痛的海难。
沈飞的父母便是在出海时失踪的,两年时间没有一点音讯。
所以他每次出海都会格外注意。
渔猎期开放后,他并没有跟随大部队扎堆而出。
因为天气热,水温高,鱼群活动能力强,捕捞较困难。
再加上鱼类耗氧量增大,不能忍耐较长时间的密集。
而捕网内的鱼大部分要回池,如在网内停留时间过长,很容易受到伤害或缺氧。
死鱼就不值钱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在浅水区捕鱼。
沈飞改装的这艘船底部有个巨大的活水舱,倒是可以存放大量鱼货。
舱板上也能放海贝和螺类。
这就是大船的好处。
沈飞根据南海的天气和洋流变化,按照原计划推迟了半个月,最后选择在台风过境两天后出海捕捞。
受台风影响,很多渔船都停放在避风港,码头的渔船并不多。
“钟叔,渔网这些都没问题吧?”
“没问题。”
“那麻袋呢?到时候装螺和贝少不了用那玩意。”
“放心吧,都准备齐全了,回头要是不够,可以倒在舱板上,这么长时间没出海,这次得把这个船填满喽!”
钟建国脸上堆着笑,麻溜就把渔网挂好了,休整了三个月,打算干一票大的。
他们这次打算去公海捕捞,那里鱼货多,资源丰富,且深海有很多稀有物种。
沈飞还想趁这次机会兑换一些高精尖的武器弹药或者先进设备。
一切准备就绪,他冲着驾驶舱吆喝了一嗓子,“浩哥,差不多可以出发了!”
王浩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接着便启动了发动机。
船缓缓离开船坞。
东方的天这会变得更亮了。
远处海平面隐约能看见一片淡淡的红。
海上日出的时间比内陆相对早,因为一望无际的大海没有任何遮挡物。
只要冒出点头就能看到。
清晨的海水还是一片墨蓝,等太阳出来后,就会在不同海域看到不同颜色。
如果是水草或者水生浮游生物密集区,通过吸收太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海水呈现出黄绿色和红褐色。
含高浓度的盐分可以使海水呈现深蓝色或绿蓝色。
而悬浮颗粒物和鱼类活动频繁的地方,海水就相对浑浊。
但更多情况下,还是清澈无色的。
渔船划开海面,以20节的速度向公海方向前行。
沈飞和钟叔坐在船头的舱板上吹着海风,看海鸟穿梭在海上,叫声划破长空。
忽的向下俯冲,迅速叼起一只游鱼,之后又以极快的速度腾空而起。
这样的画面出海时常能看见。
渔船航行了半个小时后,钟叔突然发现有点不对劲,远处的海平面渐渐变得模糊起来。
“阿浩,起雾了,注意别开错了方向,最近天气总是阴晴不定的,让人琢磨不透。”
沈飞也发现了。
海上的雾气往往来得比较突然,一般情况下很难预料。
不过这种雾基本都是团雾,大多出现在太阳初升的时候。
熟悉航线和有经验的捕鱼人按照原定计划稳定开船就行,不多时就能穿过去。
不算突发状况。
钟叔也没将这团雾气当回事。
只是船在雾气中走了十几分钟,显然超过了预定时间。
按照20节的速度前行,穿过去不需要这么久,他猜想肯定是王浩开转了。
所谓开转,就是船没沿着直线航道走,而是在原地打转。
好比鬼打墙。
海上的方向比陆地更难确定,如果没有太阳当参照物,或者精准的导航系统,像这种情况很容易偏离航道。
虽然有指明方向的仪表,舵手不熟练操作也可能出现问题。
“阿浩,你是不是开错方向了?”
钟建国和沈飞来到驾驶舱,下意识查看了仪表盘上的数值。
果然偏离了航道。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