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三十三章 接力棒到了蓝田手里

书名:大业帝国之武功文治 分类:历史 作者:王文夕 更新时间:2025-04-09 01:30:12

换源:
 

  业文帝吴欢听完了苏允的话,表情可以说是非常难看。

原因很简单,启用苏允这个洛阳圈子的外人,就已经是他最大的忍让限度了。

现在你让他启用蓝田?

我嘞个豆,蓝田?那是什么人?说句实在话,一时之间吴欢真没想起来。

蓝田闭门不出是在公元432年,而那一年吴欢才四五岁的年纪。

刚刚开始懂事,从那以后就没见过这个所谓的赵国公,见得多的也只有赵国公长子蓝英。

如果单单告诉他蓝田这个名字,不加一个赵国公的头衔在前面,他或许都想不起来这人是谁。

从关系上来说,苏允至少受了宣帝吴立炎和文帝吴欢的恩惠才能爬到这个位置上的。

勉为其难的用,倒是没什么问题。

这尼玛蓝田被迫兼自愿的在家里闲置了三十几年,别说是对他了,恐怕是他老爹吴立炎,他爷爷吴承宗,可能都有意见。

这样的人担任北方诸军大将军,吴欢表示睡觉都不安稳。

而且蓝田比苏允还大几岁,今年68了!苏允才65啊。

几十年没露过面,谁知道蓝田身子骨怎么样。

而苏允也是个人精,一看吴欢这个样子就明白,事情没那么容易办,于是直接伸出手,不顾君臣礼仪,抓住了皇帝的手腕。

“陛下,当今天下,唯有赵国公可克定北方!”

说完,他又举出例子,拿姜子牙和廉颇为例子,向吴欢讲述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除此之外,又拿出了蓝田三十多年前南征北战的战绩以及他对于这一次北方战场的看法和见解。

这两个点是告诉皇帝,蓝田的年纪不是问题和能力出重。

但对于皇帝来说,他还需要另外一个启用蓝田的理由。

那就是忠诚。

忠诚不绝对,绝对不忠诚。

必须要让蓝田感觉皇帝陛下的恩情还不完,吴欢才有可能让他统帅三军。

苏允见皇帝犹豫,又继续开口:“陛下,你可以回去调查了解蓝田,我继续坐镇北方,尽量多拖延一些时间。”

看苏允没有坚持,皇帝也是点了点头,然后在太原慰问了本地驻军,拉了一波关注度好感度后,也是在十月初二十那天,回到了洛阳。

从太原返程的时候,皇帝就下令,赵国公蓝田进宫。

这一年,六十八岁的赵国公蓝田,在自己子孙的整理下,穿上了他尘封了三十多年的朝服。

这一天,他等的太久了。

一代名将,在一座小小的国公府待了三十多年,很难想象他是怎么过的。

在此期间,完全没有一点官方记录,唯有府内的下人,儿孙们的口述记录。

三十多年里,蓝田在院子里一直都是坚持锻炼,联系,包括但不限于学习兵法,骑射,刀枪剑戟的用法。

他没有让自己闲下来。

哪怕他知道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复出了,但上天还是垂怜了他。

时来运转,大业帝国传承了三代,武将方面竟然隐隐有人才凋零的感觉。

这时候就需要他了。

那么他多年的准备都用的上了。

十月三十日,赵国公蓝田来到了洛阳皇宫大门,在重重守卫和宫女太监的引导下,来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

为什么隔了那么久?原因很简单,大业迁都后,蓝田也没有离开长安府邸,他花了十天从长安赶到的洛阳。

来到大殿的时候,蓝田叩拜皇帝,皇帝赐座,两个人就对视了起来。

蓝田老了,可是眼神凌厉,和苏允的老朽,行将就木不一样。

至少还有好几年好活。

而蓝田看着年轻的皇帝,心里应该也在感慨吧。

皇帝开始是先客套的说了几句,问候蓝田家里情况和身体。

蓝田耐心回答,在皇帝盘问完了之后,进入主题。

“辽国公举荐赵国公平定北胡,赵国公可有平胡良策?”

等了三十多年,蓝田知道,他的唯一机会,来了。

于是大声回应:“若陛下用臣,三年平胡!”

说完,蓝田奉上了自己写的奏表,里面洋洋洒洒写了他的规划和对如今天下局势的见解。

原文如下:

臣蓝田,谨以北方蛮夷侵扰之局势,布三年之局,为大业平定北方。

今之北患,以柔然,鲜卑为甚!

今之时日,本朝之军已然不复武帝,宣帝之威,加之梁坦子,李旺兵败,精锐之军折损,意欲速战定北方,已无可能。

臣之计,为一年养军士,坚壁清野;一年坐看北方两虎相斗;后一年,全军出击,剿灭胡人!

语毕。

为什么大业这两年打得那么艰难?蓝田点出来了。

大业精锐骑兵三万连同梁坦子让人端了。

家人们,兄弟们,那可是三万精锐骑兵,划重点,精锐。

并且还是披甲的,装备精良,连士兵都是百里挑一的存在。

放在任何一个统一王朝,包括秦汉唐宋元明清,让人成建制的歼灭三万披甲精锐骑兵,那种损失,都是极其巨大的。

如果是割据政权,遭到这样的损失,基本上也是离亡国不远了。

更重要的是大业北部最高军事统帅李旺让人阵斩。

这可真的是我嘞个豆,比三国时期黄忠斩杀夏侯渊还要逆天。

对于一个国家的士气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幸好大业民心可用,大家一想起几十年前五胡十六国的逆天时代,于是几乎是发自内心的奋起反抗。

再加上苏允力挽狂澜,统筹全局,才能勉强维持。

可是大业能反击吗?难。

这就好比两个人打架,大业让人一拳打中要害,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和积蓄力量,但因为底子好,还是可以再打,可是终究没有办法以巅峰状态发起进攻。

唯一可行的,就是休养生息,养好身体再干他。

可是面子上过不去,别说是一个国家了,就算是一个人,在面对一个曾经自己的小弟让他打了自己一巴掌,可是还需要自己隐忍才能报仇,实在是丢人现眼啊。

更重要的是,你想休养生息,好像鲜卑不想。

和平不是求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皇帝吴欢考虑了很久,最终说出了自己最后的担忧。

“赵国公老矣!”

皇帝担心这个战略执行个一两年,蓝田就死了怎么办?

毕竟蓝田年纪摆在这里的。

而蓝田却坚定的看着皇帝,回答。

“本朝人才济济,不缺良将!老夫不过一老兵,生死无关紧要!愿陛下隐忍一时,三年北胡必平!”

听到这里,吴欢明白了,于是点了点头,随后下诏。

赵国公蓝田,任命为辽,燕,并,河南(河套地区以南)四州临时大都督,封号镇北大将军。

即日起点兵四万,北上太原,接替苏允。

并且让苏允回洛阳疗养。

蓝田拒绝了皇帝的四万精锐,而是选择了朝堂内的十几位年轻武官,自己府内的一百亲兵,自己的三个儿子,两个孙子,一个侄子。

分别是蓝原,蓝佰,蓝昶,蓝朝军,蓝乾,蓝离。

除此之外,他还请求皇帝给予他权利,在军队和民间自己组建一支隶属于自己独立管理的军队,编制一千五百人。

皇帝吴欢同意了。

大业启文七年,公元465年,十一月初七,镇北大将军蓝田率领他的队伍北上,离开洛阳。

十一月二十五,抵达太原,和苏允交接。

两位年近古稀的老将见面惺惺相惜,可惜其中之一已经快要死了。

苏允这段时间老得很快,大限将至,但他却在蓝田身上看见了北方的希望。

是的,蓝田确实是希望。

目前来看,不管是葛不弃,班容,卢汉明,陈浩,李丁等,这些将才,虽然都在北方有自己的赫赫武功,可是比起蓝田,苏允这样的老将,还是差了许多。

他们需要再历练几年,才可能真正的独立于北方,为国家镇守边疆。

到了这个时候,天气已经极冷了,那么大年纪的苏允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再南下洛阳了,于是给皇帝陛下写了一封信,说明了情况。

苏允的戏份到此为止。

他的一生也算波澜壮阔,虽然花了三四十年才获封国公,但也算是光宗耀祖了,不知道多少人走不到这个地步。

为国,他镇守雁门关,镇守辽州,甚至于镇守整个北方边境。

为家,他给自己的儿孙留下了一份基业,让苏氏一族驻扎辽州百年,哪怕不是以主导地位,可也属于本地第一大族,身份显赫!

他尽力了,除了临死之前因为不出一兵一卒,放任柔然骑兵扫荡山西地区的污点,几乎没有太大的过错。

公元466年,大业启文八年,正月初十四,正午。

大业帝国第一代辽国公苏允,病逝太原,享年六十八。

他的故事结束了,现在,历史之神把接力棒交给了蓝田——一位比苏允还要老的大将军。

接下来他将如何平定北方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