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宗子军
书名:大吴圣祖 分类:历史 作者:金江游子 更新时间:2024-12-15 06:31:51
孙奋战战兢兢地匍匐在孙皓面前,抖若筛糠。
孙皓冷笑:“朕的好皇叔,在家做的好大事啊!”
“陛下……”孙奋已经说不出一句囫囵话,只顾着以头抢地,磕得血花飞溅。
孙皓连忙示意孙震,两名猛虎营士兵立刻将孙奋像拖死狗一样拽起来,一左一右架在中间。他可不能让孙奋就这么撞地而死了。
“怎么,敢做不敢认啊?”孙皓站起身,径直走到孙奋面前,“你是朕的五皇叔,是大皇帝的儿子,几十岁的人了,还这么没出息!既残暴,又软弱。还记得你是怎么失去齐王之爵的吗?先前,你不肯离开武昌重镇,想在长江沿线掌握兵权。朕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无非是对时年十岁的七皇叔即位很不甘心嘛。可是呢,诸葛恪一封信就把你吓掉了魂,逃到豫章郡去。到了南昌,你就又硬气了,三天两头游猎玩乐,全郡官民苦不堪言。你惹不起诸葛恪,欺压这些地方官属倒是肆无忌惮。后来诸葛恪为故峻所杀,你又跑到芜湖来,妄想趁机抢班夺权,你的傅相谢慈好意劝谏你,却被你杀死。就这样,七皇叔都没杀你,只是把你贬为庶民流放章安,后来还让你做了章安侯;后来先帝(孙休)即位,谢慈可是他的恩师,他也没杀你,甚至没有责罚你,实在都是因为他们仁善,顾念手足之情,不想杀你而已。他们要是真对你起了杀心,你又能有什么自保手段?”
孙奋低着头,没有说话。
孙皓见此,心中鄙夷之意更甚:“朕本来也没把你放在眼里,就你这德性,名声早就臭了,大皇帝的儿子,每一人都曾有染指皇权的机会,除了你,从来没被任何人考虑过。先帝骤崩之时,群臣咸议‘国赖长君’,但他们想到了朕,却没人想到你,你明白这是为什么吗?”
“罪臣……无德无才,无人君之相,愧为大皇帝之子……”孙奋抽抽噎噎。
“你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嘛。你要是一直守己,朕也不想理睬你,放任你这一生逍遥自在,也没甚要紧。但为何朕此次出征夷洲,你又不安分了?你也不想想,就算朕真的有个三长两短,你又能有什么机会?无论朕的四弟彰王,还是长沙桓王之孙越王,那都比你有机会的多!在他们面前,你也是个跳梁小丑,被他们祭刀的命。”孙皓叹了口气,望向孙奋的夫人袁氏,“朕这叔母跟了你,真是受罪了。”
袁夫人到底是出身于汉末顶级豪门汝南袁氏,尽管她出生时汝南袁氏已经败落了,袁术、袁绍皆以败亡,她的父亲袁耀也早已身为孙权之臣,姑母也进了孙权的后宫。但落魄的贵族依然保持着那种翩翩风度,这份底蕴是暴发户很难装出来的。都说‘三代出贵族’,但即使到了孙皓这一代,遍观孙氏宗族,除了孙皓的四弟孙俊等少数几人,别人都没有这种气质。
就算是到了这个田地,她也依旧很清冷,淡淡道:“这些年来,臣妾已经尽力规劝夫君,但他一次都没听过。虽说如此,夫妻一体。陛下降罪,臣妾愿与夫君同罪;陛下若要杀了夫君,臣妾亦愿共死!只是这五子,亦是陛下之弟,是大皇帝的血脉。臣妾虽不能自诩教子有方,但他们皆是性行淑均之辈,知礼义,懂进退。若陛下必取其性命,还望三思……”
说到最后,袁夫人的声音已经忍不住发颤,那终究都是她的骨肉啊。
话音未落,孙奋的长子孙禄膝行几步,拜倒在地:“父侯不听臣等母子之言,遂有今日之祸。自陛下登基,大义名分已定,谋逆之罪,罪不容诛,若陛下要斩父侯,臣亦无怨言,臣兄弟五人,当与父母共死,以全大义!”
“德福(孙禄的字),何至于此?四皇叔之子,如今亦在夷洲讨伐蛮夷。”孙皓淡淡道,“若非万不得已,朕不想对宗室挥动屠刀,亲亲贤贤,朕也想与尔等同心协力,共御外侮,共享富贵。至于谋逆,你父亲也没那个本事,根本就没逆起来,所以还是没有性命之忧的。至于你们,宗室大会就要召开了,朕与尔等同往富春!”
“陛下,陛下!罪臣真的能保得一命?”孙奋激动不已,“陛下真不世之仁主也!罪臣,罪臣叩谢陛下天恩!”
孙皓摆摆手,让人把孙奋拖下去,他实在不想跟这种人再多说什么。
旬日,富春山下。
数百宗室汇集于此,让这座沉寂的小城变得热闹非凡,毕竟来了这么多王公贵族。孙家上一次这么齐整,还是在孙坚创业时,孙静为他召集了孙家宗族子弟和同乡子弟数百人。自那以后,孙氏基业越来越大,但再也没有过如此盛会。
“周公曰‘尊尊亲亲’。夫亲亲恩义,古今之常。宗子维城,诗人所称。曹操能奠定曹魏基业,离不开诸曹诸夏侯浴血奋战;我孙氏能坐断东南,同样离不开诸位和诸位父祖的心血和奋斗,或赞兴初基,或镇据边陲,克堪厥任。”孙皓正在对宗室们慷慨陈词,“但是应该看到,曹魏衰败,司马氏崛起,其根源在于诸曹诸夏侯的衰败。如若曹彰、曹植、曹真、曹休有一个还活着,司马懿敢发动高平陵之变吗?若要保得江山不易姓,还得靠自家人才守得住啊!可这些年,我孙氏也是同室操戈,流了无数的血,不必讳言,如今宗室之中,人心惶惶,有离散分崩之势。朕虽然没见过昔日创业时那个戮力同心的孙家,但心甚向往之!
朕知道,自朕登基以来,你们都在看着朕。那么直到今天,除了孙彧那个背弃祖宗、叛吴臣北之徒,朕可曾杀过一个宗室?相反,朕自认为已经对宗室释放了最大的善意。长沙桓王之孙,如今裂土封国于东海之上;朕自己的弟弟,也在夷洲深险之地剿抚蛮夷;就连四皇叔的儿子,朕也不计较父辈旧隙,他们如今在夷洲和朕的弟弟们并肩作战;而先帝子嗣,如今仍然养于宫中,将来也要授兵讨贼,因为这是我大吴宗室的责任!平心而论,朕的诚意还不够吗?朕的所作所为,还不足以弥合宗室之间的信任鸿沟吗?!”
孙皓声如洪钟,穿透旷野,宗室之中,不时有人垂泪涕泣,渐渐哭成一片。
孙皓深吸一口气,继续道:“当今天下,晋国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威压我朝,其势如泰山压顶。然则,我大吴江山,乃祖宗百战所得。昔桓王壮年,以一校尉创立基业,今朕岂能举江南而弃之?!今日,朕就把话摊开了说,朕在一日,必与司马炎死战到底,绝不屈服,他若想灭我大吴江山,那就先砍掉朕的首级吧!我大吴,只有断头的皇帝,没有投降的皇帝,无论成败如何,朕绝不学西蜀刘禅!朕希望诸君做好心理准备,这不是朕和司马炎的单打独斗,这是孙氏与司马氏的对决。司马氏能篡夺曹魏基业,整个司马家族都出了大力。如今,司马氏的宗室重将比比皆是。但朕不相信,我孙氏子弟真的就比他们司马氏的子弟差!从武烈皇帝开始,我孙氏便以武立业;自桓王渡江以来,我孙氏又何曾真正屈服于强敌?赤壁之战、濡须之战、夷陵之战、石亭之战、东兴之战……六十余年来,天下多少狼子野心之辈想要夺取这片土地?曹操、刘备、曹丕、曹叡、司马师……但他们无一例外都遭到可耻的失败,被我们打得仅以身免、狼奔豕突?即便是当年夷陵之战,面对刘备和曹丕两线威压的凶险局面,大皇帝亦辗转腾挪,暂时屈身于曹丕,待刘备被陆昭侯击溃后,反手打退了曹丕的南征大军。我大吴宗室只要团结一心,与朕一道共抗外侮,这片土地就永远是我孙氏的,谁也夺不走!反之,若是如昔日袁氏那般兄弟阋墙、同室操戈,再大的家业也会轰然倒塌,被敌人各个击破,亲者痛,仇者快!”
最后,孙皓慨然道:“大吴是朕的,可也是你们的!孙氏的基业,孙氏的江山,孙氏的土地,孙氏的富贵……归根结底都要靠我孙家人自己来守。朕希望你们能像朕一样披坚执锐,为我大吴江山,也为了各位千秋万世的荣华富贵!”
孙氏宗室群情激昂,声震九天。
孙皓将宗室中年满六岁,并未曾出仕为官或从军为将的子弟都集结起来,成立了一支宗子军,约有百人,立营于猛虎营、骁龙营之畔。在这些人中,孙皓尤其看重孙慎。历史上,孙皓把孙秀吓得叛逃入晋后,孙慎就接任夏口督,官至镇南将军。在天纪元年(公元277年)夏率军深入敌后,先是渡过长江,攻打晋国江夏郡;随后竟然渡过淮河,转战到淮北的豫州汝南郡烧略居民,最终安然撤退。要知道,那时候已经是东吴灭亡前三年,而孙慎竟然能打出如此大胆的敌后穿插作战,在夏季汛期往返于江淮之间,足可证明他的胆略和军事素养。如今,年方弱冠的他正欲投身军旅,却被召到富春,参加了这场宗室盛会,于是就和他六岁的儿子孙丞一同加入宗子军。
孙皓委任孙慎为宗子都尉,成为宗子军的长官。
在宗正孙楷的主持和宗室的见证下,孙皓历数孙奋罪行,将他幽禁在新修的、建立在富春孙氏老宅旁边的高墙深院中。孙奋不会缺吃少穿,但也永远不能踏出这座宅院一步,直至老死。孙奋的五个儿子也都进入宗子军。孙氏宗室无人反对,皆称陛下仁厚。
孙皓并没有幽禁袁夫人,她以后可以依靠她的儿子们生活。为了不让孙奋在里面被关到发疯,孙皓安排了几个从夷洲俘虏而回的几个年轻夷女负责在里面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当然,她们有生之年也不可能再出来了。
孙休的儿子们自然也逃不过加入宗子军的命运,就连孙皓自己的儿子孙瑾、孙虔也不能例外。当然,孙皓的皇子还是有机会能回宫的。宗子军十日一休沐,孙虔十日便能回宫一次。而孙瑾就更惨了,宗子军休沐之日也必须要去旁边的猛虎营和孙震同吃同住同训,每六十日才能回宫一天。
宗子军每日鸡鸣即起,白天习武,夜里还要习文一到两个时辰,偶尔还有夜间拉练。与这个时代大部分士卒不同,这帮从小养尊处优,顿顿有肉的主可从来没有夜盲症的困扰。有一夜,第二日便是休沐日,孙慎在那夜突然命令宗子军紧急集合,往蒋山进发,登顶后又立刻返回,天亮回营时,这些人都快累得虚脱了。第二日,军营里鸦雀无声,再无往日休沐时的欢声笑语,所有人都躺在被窝里补觉。
当然,这事孙慎事先上奏了孙皓,孙皓也及时派人通报了守卫蒋陵的将士。要不然,黑灯瞎火的,一旦闹出误会,还真有可能火拼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