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011封燕然山

书名:大唐: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分类:历史 作者:别问哥是谁 更新时间:2025-03-17 09:00:26

换源:
 

  燕然山铭文就在山脚的崖壁上。

当李承乾来到铭文石刻前,将士们已经用碎石块简单搭了一个石台。

李承乾站上石台,用手触摸早已皲裂的铭文,历史的沧桑与厚重跃然展现在眼前。

这篇《封燕然山铭》由东汉大文学家班固用汉隶所书。

笔锋苍劲有力,恢宏豪迈,颇显当年大汉王师的威武霸气,以及大汉民族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冒险精神。

无论是作为六百年后的唐朝人李承乾,或者两千年后的穿越者,他们都能轻而易举的读懂铭文时刻。

文字虽然几经变迁,但是文化却始终一脉相承,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积累,终于铸就了一座坚不可摧的雄伟丰碑。

李承乾抚摸着石刻,一字一句沉浸式诵读道:

大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秋七月。

国舅、车骑将军窦宪,恭敬天子、辅佐王室,平理国事,高洁光明。

同执金吾耿秉,述职巡视,出兵朔方。

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

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

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

统以八阵,临以威神,铁甲耀日,红旗蔽空。

于是登高阙,下鸡鹿,经荒野,过沙漠。

斩杀“温禺鞮王”,用其血涂鼓行祭;用“尸逐骨都侯”的血来涂刀剑之刃。

然后四方将校横行,流星闪电,万里寂静,野无遗寇。

于是统一区宇,举旗凯旋,查考验传图籍,遍观当地山河。

终于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

践踏冒顿单于的部落,焚烧老上单于的龙庭。

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

此所渭一次劳神而长期安逸,暂时费事而永久安宁。

于是封山刻石,铭记至德。铭辞曰:

威武王师,征伐四方。

剿减凶残,统一海外。

万里迢迢,天涯海角。

封祭神山,建造丰碑。

广扬帝事,振奋万代。

……………………

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民族的荣耀和尊严,全都凝聚在这篇犹如千军万马,气势恢宏的铭文当中。

过去的荣耀和未来的光辉,恰在此刻汇聚成了漫天飞雪,既让人激动万分,却又久久无法释怀。

呼啸的狂风在山峰之间发出震天撼地的嘶吼,仿佛是先烈等待已久的欢呼,又像是充满希望的呐喊,雄壮而悲凉。

正所谓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汉人曾经到过的地方,取得的荣耀,树立的丰碑,终将被后人所铭记和传承。

人的故事有好有坏,有意气风发,有慷慨悲歌,也有苟且偷生,或者千古意难平。

一代又一代,如流星一样匆匆而过。

有的人被后人铭记,有的人如秋草一样枯黄,最终都成了历史的尘埃。

但是如果将个人的命运融入到民族的事业当中,那么他便能实现某种意义上的永垂不朽。

秦皇汉武虽然早已化为一抔黄土,可他们的事迹和事业,却被后世代代传颂和传承。

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长生不死么?

燕然勒石是我民族的丰碑,是历代武将的精神图腾。

那么,我们又岂能容忍燕然山为戎狄所占据!

~~~~~~~~

不久之后,另有一队人马回来复命,同时还带了五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胡人。

原来,当乙失夷男和大度设逃进燕然山不久,大雪便封了山路。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找了一个山洞躲避风月。

且巧李承乾派将士进山寻找铭文时刻,结果阴差阳错发现了躲在山洞里的他们。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只不过此时有了封燕然山铭,乙失夷男的人头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李承乾站在石台上居高临下,冷峻而严肃的傲视乙失夷男。

乙失夷男则战战兢兢,站在雪地上不敢抬头。既被冻的瑟瑟发抖,又被吓的诚惶诚恐。

凝视良久,李承乾终于开口问道:“真珠可汗,你在漠北生活了一辈子,可曾知道这篇《封燕然山铭》?”

乙失夷男低头不敢仰视,毕恭毕敬的回答道:“回殿下,老奴孤陋寡闻,并不曾听过封燕然山铭。”

听到他胆敢自称老奴,于是旁边的校尉便呵斥道:“放肆,你算个什么东西,竟敢在代王殿下面前自称老奴?”

乙失夷男听到训斥,连忙请罪:“罪臣愚钝,惶恐不能自安,言语失当,还望殿下恕罪。”

李承乾说道:“真珠可汗,你大可不必惶恐,本王不会怪罪于你。”

“也不光是你,就连本王的这些英勇将士,恐怕也没几个人知道这篇《封燕然山铭》。”

“现在正好无事,本王就借此机会给你们讲一讲这篇铭文背后的故事。”

“话说在六百年前,当你们的祖先丁零人,还是给匈奴人养马的奴才时,我大汉的王师就在这座山下斩杀了匈奴可汗。”

“你们的祖先这才翻身牛马把歌唱,得以在这片土地上自由自在的放牧。”

李承乾故意说匈奴可汗,就怕乙失夷男听不懂单于是什么意思。

“不过,我大汉皇帝虽然允许你们在这里世代放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们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我告诉你,自汉朝以来的六百年间,这片土地上先后出现了鲜卑、柔然、突厥三个部落,其后才轮到你们铁勒人。”

“而你们铁勒部的东面还有蒙兀室韦、契丹、黑水靺鞨等部落。”

“只要我大唐愿意,不出十年,他们便能将你们取而代之,成为这片土地新的牧羊人。”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你真珠可汗本来只是颉利可汗的养马奴,是我大唐皇帝不嫌弃你们薛延陀鄙陋羸弱,将你册封为与颉利可汗平起平坐的漠北大可汗。

“如此,你薛延陀部才能在诸多铁勒部族中率先崛起,从而统一漠北。”

“结果你却狼子野心,不仅不感念我大唐恩德,忠心王事,反而恃强凌弱,欺压其他铁勒部族,更是胆敢屡次与我大唐为敌。”

“你薛延陀人的所作所为,真真是人神共愤,天地共诛之。”

“只要本王一声令下,其他铁勒部族必然群起响应,到时候你薛延陀的十几万族人,也必定会在顷刻间烟消云散。”

乙失夷男跪在地上痛哭不已,请罪道:“罪臣罪该万死,甘愿承受千刀万剐之刑。唯乞殿下能大发慈悲,宽恕我薛延陀十几万族人的性命。”

“罪臣指天发誓,我薛延陀必将世世代代为奴为仆恭奉大唐,若有异心则天诛地灭。”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