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五蠹》
书名:大秦:我为首辅,当镇杀一切叛逆 分类:历史 作者:九月的花旗 更新时间:2025-03-16 09:57:09
《五蠹》
“有意思。”
卫庄看着卷轴上面的两个字,嘴角轻轻上扬,轻佻语气中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忌............师兄如何看?”
姜煜宸也看到了卷轴上的内容,前世看动漫时看不懂上面的字,如今也得到了答案。
卫庄放下卷轴,压下嘴角上扬的弧度,略显不屑,道:
“儒者空谈仁义,侠者恃武横行,皆为乱世之源。”
看来他想法和韩非一样,扭头问道姜煜宸:
“师弟,如何看?”
姜煜宸轻笑一声,给出了与两者不同的想法:
“儒者虽有空谈时,但仁义礼智信乃治国之本。
若无仁义,何以凝聚人心。
若无礼法,何以规范行为。
在我看来,韩非主张以法治国,严刑峻法,方能止乱,此论虽有道理,但有些过于极端了。”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之治,旨在打破贵族特权,使人人平等受法,此乃治国之正道,何来极端之说?”
卫庄反问道。
“天知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韩非的《五蠹》的确揭示了世间的弊端,但他却忽视了人性的复杂,非严刑峻法所能完全约束。
若一味的以来律法,不遵教化人心,终究会适得其反。”
姜煜宸道。
卫庄沉思片刻,继续道:
“师弟此言,莫非是认为韩非所主张的,过于理想化?”
姜煜宸点头,道:
“正是如此,律法固然重要,但若是没有道德与文化的支撑,律法便会成为无根之木,难以长久。
《道德经》有言: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律法越是繁琐、越是严苛,反而会催生出更多的反抗与混乱。”
姜煜宸前世身为历史系研究生,自认为对历史有一定了解。
秦帝国的灭亡不正是因为,只遵律法约束,不通人性教化,导致的农民起义。
卫庄微微颔首,“师弟所言不无道理。
但若是没有律法的约束,世间岂不是更加混乱?
儒家提倡以德治国,但德治见效缓慢,不可控的因素太多,难以应对当下的乱世。”
姜煜宸微微一笑,摇头道:
“师兄,治国之道,并非非此即彼,律法与道德,刚与柔,皆是治国手段。
正如《易经》所言:刚柔相济,天下乃治。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忌,却忽略了儒者教化与侠者正义。
若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刚柔并济,方能成就真正的治国之道。”
卫庄听后,若有所思的陷入沉默,目光再次落到那卷轴上,道:
“师弟,你见识广博,亦有独到之处,但是你却忘了这里是韩国。
混乱的局面,唯有以力破局,方能立竿见影。
韩非所治虽有其局限性,但在如今的韩国,却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贵族专权,百姓困苦,若不施以重典,何以打破这僵局。”
这次轮到姜煜宸陷入沉思了。
是啊,他忘记了这里是韩国,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那个大秦。
在这里上不行,下不效,整个国家早已丧失伦理道德,又何谈刚柔并济?
“师兄说的,乱世用重典,确为权宜之计,师弟还是欠些考虑了。”
卫庄点了点头,没有评价姜煜宸对错与否。
师兄弟之间一场简单辩论,就这样草草落下帷幕。
...................
呼——
就在这时,一阵阴风突然推开楼阁紧闭的窗户,隐隐伴随着丝丝嘈杂。
姜煜宸不禁打了寒颤,然后似乎想到了什么,走到窗户前朝着某个方向极目远眺。
现在天色渐深,大街上空无一人,阴风阵阵,仿佛昭示着接下来会有事情发生。
他开始回忆原著中的剧情,虽然时间有些久了,但他依稀记得............韩非离开紫兰轩后,遇到了阴兵行刺。
而现实也的确如此,通过感知,他得知此时的韩非的确正面对危机。
“师兄,不出手吗?”
姜煜宸看到一旁的卫庄,无动于衷,便开口问道。
卫庄轻轻摇头,道:“紫女易已经去了。”
姜煜宸微微颔首,也没有插手的打算,宛如一名看客般,站在窗户前,抱着看戏的态度看向远方的阴兵过境。
虽然他知道这所谓的阴兵,不过是人为制造的幻境。
但该说不说,还挺像那么一回事儿。
大约五、六分钟后。
“师兄,我去看看。”
或是距离有些看的不够清楚,又或是其他原因,姜煜宸随意向卫庄说了一声,便跳窗朝着事发地飞去。
当他赶到现场时,紫女已经和阴兵交上手。
他静静的站在阴影中,注视着紫女与阴兵交锋,身姿轻盈,手中软剑赤练如灵蛇般穿梭于阴兵之间。
他没有出手,因为紫女的实力足以应对这些阴兵。
而他来此的目的,则是为了导演这场鬼兵行刺的幕后之人。
“若是我没记错的话,这幕后之人应该是..............墨鸦吧。”
姜煜宸回忆着,喃喃自语道:
“此人乃是姬无夜麾下百鸟组织的王牌杀手,被誉为天行中最快的男人,就是不知.........他与段成天相比,孰强孰弱?”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