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出动七万,讨伐燕国
书名:大秦:换了身世,跟祖龙争天下 分类:历史 作者:太幽 更新时间:2024-09-03 21:26:45
“你这老不死的家伙,都快入土了,还有脸来上朝?”
承华殿殿外,信凡语气不善的说道。
他们的爷爷辈或者父辈,多多少少受过对方的针对,差点就出了事。
“肮脏的人,永远都会肮脏,老夫快入土了也比你们强。”
庞煖一点都不客气。
“老家伙,你说谁肮脏,嘴放干净点。”
不少也是贵族出身的大臣,忍不住说道。
“说的就是那些,只会欺压百姓,对国家少交税的肮脏。”
庞煖一字一句的说道。
并且,还特么有自己的封地,成了大赵境内的小型王国。
“别以为你担任,新城防军的主将一职,我们就做不了什么。”
“之前,可以把你贬回去一次,那就会有第二次。”
简直指着鼻子在骂他们,虞信站了出来。
“说的没错,可以贬你第二次。”
许多老贵族的文武附和道。
“贬不贬的,不是你们说了算,权力比王上大了?”
庞煖不甘示弱。
“好了,上朝之际在这里吵闹,你们成何体统?”
再吵下去都有动手的迹象,赵胜及时出来制止。
自己就知道,庞煖一来上朝,肯定有老贵族找对方的茬。
“这里不是承华殿,铁定饶不了你。”
老贵族大臣们才罢手。
“老夫等着。”
庞煖早看透这些老贵族的本质,一帮欺软怕硬的角色。
别看叫得欢,到了危及自身性命,包括家族的生死,这些家伙就怂了。
“今后的朝堂,不会过于平静。”
这是其余文武闪过的想法。
“母亲,都叫你不用来上早朝。”
赵玄无奈的说道。
母亲作为太后,哪怕摄政,偶尔不来也是正常。
“你母亲今天不来,朝中文武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呢。”
林婉的气色不算太差。
“好吧。”
来都来了,总不能回去,赵玄才转过头。
“臣等见过王上,太后。”
“免礼。”
一番礼数过后,惯例的早朝开始。
“近些年,燕国无缘无故,屡次进犯大赵,给老百姓造成困扰。”
“也属于对大赵的挑衅,是可忍孰不可忍,寡人决定攻打燕国。”
赵玄宣布第一件事。
要说让大赵上下,憋着一股气的对象是谁,毫无疑问,令人烦不胜烦的燕国。
“打,必须打,这些燕国的兔崽子,早看他们不爽了。”
果不其然,大臣们纷纷说道。
“财政有盈余,粮草筹备好,打仗就有底气了。”
毛遂一样不爽燕国。
之前不动手,那是没办法,目前财政收入有盈余,都不带犹豫的。
“老臣愿为出征主将,讨伐燕国,狠狠教训他们。”
等这一天,等了许久的廉颇请战。
“寡人准了,不止要教训,还要打到燕国求和。”
赵玄要的不是教训。
而是借着这次出兵,以正义之师,直接削弱燕国的实力。
因此,需要带兵经验丰富,有一定谋略的将领,老将廉颇无疑合适。
“哈哈,王上你把老臣要说的,都给说了出来。”
廉颇憋了多年的气,肯定不会轻易的放过对方。
以为他们大赵好欺负,想多了,这次让燕国瞧瞧,什么叫做花儿别样红。
“举国对燕国不痛快,又师出有名,光是士气上就不一样。”
庞煖做出评价。
这么说吧,君王对时机的把握,水准可谓是相当的高。
“出兵多少为好?”
尉缭请示道。
通常出兵人数,涉及兵权的问题,都由君王决定。
“原城防军两万一千,再抽调接壤燕国边境的驻军,五万九千。”
“合计组成七万军队,由廉卿统帅,进攻燕国。”
赵玄顿了一顿。
“喏,老臣领命。”
前期出动这样人数的军队,不算少了,廉颇一喜。
“出动七万,里面还有原城防军,足以对燕国造成不小的打击。”
冯去疾对城防军的战斗力,再了解不过。
“无论哪一者,立下的功劳越多,王上的威严越会加重。”
李牧在当场断言。
在权力达到,几个辅臣的总和后,君王要进一步收权。
无论推广的笔墨,还是决定讨伐燕国,都围绕这样的目标展开。
“只要王上做事沉稳,提前交还辅臣的身份也行。”
类似的事一多,足以证明君王的能力,他们辅臣的权力,就该还回去了!
“不是只有外放的城防军,立下功劳才有用吗?”
乐间不大理解。
“你忘了,攻打燕国由王上提出,我等进行支持。”
李牧解释了一句。
“对啊,难怪要打到燕国求和,不然就会一直打下去。”
乐间恍然大悟。
不仅一次性把燕国打怕,并且,可以树立起君王的威望。
“至于副将,由赵余担任。”
未了,赵玄加上一个副将。
“老臣无异议。”
得以担任原城防军的主将,军事能力不会低,廉颇自是没异议。
“即刻准备,寡人允许廉卿你去调兵。”
赵玄显然是个行动派。
“喏,老臣谨遵王命。”
军队向来奉行效率,何况出征,廉颇顺势说道。
“今后,我大赵对外的政策,分为文德,武德…”
“文德给已经开化的国家,势力准备,武德则是反之……”
赵玄提及文德和武德。
尽管和臣子李牧说过,不过,有必要当众说明。
“本来就是,跟尚未开化的蛮夷,有何好说的。”
虞信深以为然。
让他们这些文臣,去和这些蛮夷讲理,那不是找罪受吗?
“对,放了他们也不会感恩,等下次又会南下。”
毛遂十分反感怀柔的政策。
到头来,老百姓遭了殃,国家付出军事支出,反而给对方保留有生力量。
“其实蛮夷也懂道理,不过,属于刀剑的道理,哈哈。”
武德一说,听得赵豹很舒服。
“唯有这种道理,他们才听得懂,难道靠感化吗?”
冯去疾嗤笑一声。
比如有些儒生的主张,口口声声说要感化蛮夷,让他们接受文明,真是扯淡。
当然了,并非所有的儒生都如此,流派不一样。
“臣等赞成王上,对外政策的区别。”
几个辅臣包括尉缭同时说道。
“臣等附议。”
绝大多数文武跟进,一小部分想说什么,也无法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