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朱家子孙的血性
书名:大明帝国之我若身为建文帝 分类:幻侠 作者:陈一浪 更新时间:2025-04-15 05:04:38
就在朱允炆抵达徐州后的第五日,朱棣便收到了朱允炆刻意放出的朝廷即将派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上平叛的消息。
“殿下对此您怎么看?”
面对张玉的询问朱棣却是哈哈一笑道:“李九江(李景隆小名),豢养之子,刚愎自用,寡谋善妒,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古来名将多矣,将几十万者几何?九江何等才而能将五十万?赵括之败可待。
徐辉祖居然能绕开我北平诸多眼线神不知鬼不觉的绕到孤的大后方,近来又屡屡袭扰我边境北平之安危皆系于此不得不防啊!
孤这个大舅哥着实给孤出了个难题!”
“殿下既然如此末将愿领一路兵马前去会一会魏国公以保我军后方无忧!”这时候燕王手下大将陈圭出声道。
朱棣却没有同意而是说道:“此番孤要亲自会一会孤的这位大舅哥,士弘(朱能字士弘)你随后从府卫中点齐五千兵马随孤王一同前去永平。”
听到朱棣如此决定张玉等人赶忙出来反对道:“还望殿下三思!如今,我军大量兵力陷于河北战场,北平兵力空虚还需殿下您亲自坐镇居中指挥。”
“是啊!还请殿下三思!”
“孤此次前往永平,一是来为了解决我军后顾之忧,二来便是要解决我军兵力问题!”
朱棣的在地图上指着宁王的封地敲了敲,笑得很是自信。
“朵颜三卫?”丘福很快便反应过来问道。
朱棣缓缓点头,对于朵颜三卫他早就垂涎已久。这一支由蒙古雇佣兵组建起的军队战斗力之强悍在当时的大明乃至于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殿下,末将觉得此事不妥。魏国公能够无视我军封锁,悄无声息的调集辽东兵力便足以说明我们的情报系统已经出现了问题。
宁王封地毗邻辽东,魏国公不会没有防备,但至今没有任何消息传来。这宁国似乎就像是一个铁桶完全就是密不通风,末将以为此举万不可行实在是太过于冒险。”
虽说燕军刚刚打了个大胜仗全歼了长兴侯耿炳文的军队,可也恰恰就是从那一刻起燕军似是陷入了无形的棋局之中。
本身应该凭借燕军多骑兵高机动的优势迅速突进直取京师的,却逐渐陷入了攻防战的泥潭之中,虽说战场上还是输少赢多但始终没有伤及到朝廷根本。同时朝廷又借着诛杀齐泰余党的机会将地方上许多偏向燕王的官员进行了撤换。
此时看似燕军占据了上风实则正一步步的迈向失败的深渊。
可面对张玉的反对朱棣依旧不放在心上。若是在起兵之时,对于朱允炆五十万大军的围剿,朱棣或许还会重视上一些。
但真定府的大获全胜已经让朱棣打心底里瞧不上他的这位侄子了,加上派出的又是李景隆这个二百五的统帅,朱棣就更不会正眼对待了。
“无妨,孤自有办法可以说服宁王将朵颜三卫牢牢的掌控起来。再不济凭借五千铁骑孤也可全身而退。”朱棣摆了摆手显然是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要将领兵前往永平这件事情给定下来。
眼看无法改变主帅的决定张玉等人也只好退而求其次道:“殿下您乃千金之躯,此行风险尚未可知不妨再让丘福将军率本部兵马一同出发以做策应。”
就在朱棣担心北平兵力不够,无法应对李景隆大军之时,朱高炽三兄弟闯进来道:“父王,您就放心的带兵前去。家中有我兄弟三人和诸位将军定能撑到父王从永平赶回来的。”
朱棣有些欣慰的看着自己这位自幼多病的大儿子眼中似有泪光浮现,走上前去轻轻的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叮嘱道:“照顾好你母妃,还有你弟弟!”
就在朱棣带走北平城大半兵力之时,朱允炆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已经悄咪咪地来摸到了距离北平一百四十余里涿州。
褪去盔甲看着经过一天集训纷纷跌坐在地的将士们,朱允炆也是毫不在意的坐在了地面上与将士们拉起了家常。
这时的朱允炆注意到不远处的一个少年,虽说身材瘦弱却有着如鹰隼一般锐利的眼神。
“你叫什么名字?”朱允炆对着那少年招手问道。
少年并没有搭话只是自顾自的揉着自己那早就酸胀的脚踝。
“还呆愣着做甚?陛下问你话呢?”和他同队伍的一名魁梧汉子汉子狠狠地拍了那少年的后脑勺。
那少年顿时就像炸了毛的独狼狠狠地瞪了那糙汉子一眼。
“我叫赵峥,陕西渭南人。”少年声音稚嫩语气却是中气十足回答的不卑不亢。
“多大了?”
面对朱允炆的再次发问少年并没有作答,低下头继续整理自己的事情。
见到朱允炆并没有恼怒之色,那名壮汉便恭敬地说道:“回陛下的话,他今年十五岁,马上就要过十六岁生辰了!”
“十五岁?为何如此年纪就来参军了?”朱允炆内心之中不免升起一丝心酸。如此年纪在后世还只是一名初中生本正是上学的年纪,可如今却已经出来参军了。
朱允炆的问题却是让其余人一阵沉默,面露为难之色。
看得众人如此反应朱允炆也是开口说道:“难道其中还有着什么隐情?”
此话一出少年身边的人纷纷起身下跪:“还望陛下看在赵小旗屡立战功的份上饶他一命!”
“没想到你如此年纪便已经是小旗了。既然有军功在身又何罪只有呢?你们都起来吧!”
朱允炆起身摸了摸赵峥的头发,少年虽不说话但额头上冒出的汗珠,惨白的脸庞和紧扣着双手无一不展现着他内心的紧张。
“告诉朕你为何参军?”
那壮汉生怕赵峥说错话一把将赵峥拉到身后说道:“回陛下,我是他们的总旗名叫胡不归。赵峥这孩子祖辈皆是猎户练得一身好箭法,只可惜他父亲因进山捕猎不幸遇难只留他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洪武二十九年关中大旱,卑职刚好驻扎在渭南。他们母子二人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在军营外苦等十数天卑职见他可怜便打算收留他一阵子。
后来因任务调动本想在渭南为他谋个出路,卑职都已经安顿好了一切可他却硬生生的跟了过来。
就在我等与敌军苦战深陷重围的时候,是他不知从何处冒出来一箭射死了贼首将我等给救了。
事后卑职曾多次劝诫他回家去,但他是铁了心的要参军念其是个人才卑职不得已下就瞒报了其户籍让他参了军。”
听到这里朱允炆也算是明白为何刚刚自己问到赵峥为何参军时众人会是那样的反应了。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他便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便包括了严苛的户籍制度,朱元璋将当时的人们按职业大致分为三大类:民户,军户,匠户。
各种户籍之间不允许流转,子承父业世世代代便只能从事某一种职业。若是发现有人私自改换户籍是重罪。初时这种户籍看似方便可越往后便越不利于国家的管理。
朱允炆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再次向赵峥问道:“你为什么参军?”
这一问将那个看似坚强的少年内心的防线彻底击溃,泪水从眼角滑落。
“为了活下去,那些官吏压迫我们对我们的死活不管不顾。我只有参军才可以为我娘亲治病才可以活下去。”
朱允炆伸手替赵峥擦去脸上的泪水转过身去对着场上的众人大声地说道:“太祖皇帝驾崩前便与朕说过,大明户籍制度不够完善得改。
朕现在特许你可以自由决定你的职业,同时也会派官员去你的家乡改善你们的生活。那你现在可还愿意继续参军?”
“愿意!”赵峥这一次回答的很是干脆。
“哦?这又是为何呢?朕既已答应保你衣食无忧,你为何还要过这种刀口舔血的生活?”
“为报君恩!”赵峥目光中带着坚毅道。
“好好好!这才是我大明儿郎应有的血性,即日起你便是朕的亲兵。
将士们,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也是迫于生计不得已才投身行伍。这是朕的失职,是朝中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的失职,怪不得你们。
此前不远处便是北平城,便是我们此行的目标。一路走来我们也经历了大大小小不下十几次的战役,我们当中有不少人已经牺牲了,他们是一个父亲的孩子,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是一个家的顶梁柱。
他们的逝去便是一个家庭的破碎,那些受战乱波及的百姓他们也都正在遭受着家庭的破碎。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朕的过错,是燕王受奸人挟持导致的灾祸。我们若不打败这些叛军天下又会有多少家庭因为这场战争而支离破碎?
将士们你们来告诉朕,我们应该怎么办?”
“攻北平!擒燕逆!”将士们在朱允炆的感染下振臂高呼。
“所以说大家参军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活下去,我们的每一场战斗都是为了守护身后的家人,守护我大明千千万万的百姓。
你们所流的每一滴血,挥出的每一次刀剑都是你们的功勋。历史会铭记你们的付出,你们都是我大明的功臣。
我们这一代人是流血牺牲的一代人,我们要为子孙后代打出一片朗朗乾坤,一个太平盛世。要让后世子孙以我等为荣!以参军为荣!
平定燕王叛乱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北方还有残元势力虎视眈眈,南方的小国蠢蠢欲动。此后我们还有不少硬仗恶战要打,朕希望你们都能够好好的活下去建功立业封万户侯!到时朕会在那金銮殿上亲自为你们授勋!”
朱允炆的承诺掷地有声,无疑是在将士的心中打上了一剂强心针。
“以我等为荣!以参军为荣!”将士们声嘶力竭的高呼声音中透露的是说不出的亢奋。
这时一名锦衣卫走到朱允炆身边低语道:“万岁爷,经核查燕王已于七日前带领七千兵马往永平方向去了,随行的还有张玉,朱能等人。
北平城中现有兵马不足一万,全权由燕世子统领。”
“传朕口谕!今日餐食全额供应,每人半斤肉干。吃饱喝足后休整四个时辰,轻装简行明日子时出发务必在晌午前抵达北平城外。”
就在朱允炆大军挺进之时,北平城中朱高炽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防守事宜。
“大哥!你为何要下令我等不可出城迎战?就李景隆那个废物我一手能打死十个。”朱高煦对于朱高炽的龟缩战法十分的不满。
“父王留给我们的任务是坚守北平等到他从永平回援。朝廷此次五十万大军压境,我必须确保北平城万无一失。你素兵事,北平城守军只有一万二千人其中半数还是今年新募的。我等如何能够主动出击?”朱高炽有些恼怒道。
“我只要五千士卒定能给李景隆迎头痛击。”朱高煦还想再争取争取。
就在兄弟二人还在为是否主动出击而争论不休之时,朱允炆的十五万大军便已经兵临城下了。
城楼之上朱高炽极目远眺,只见那黑压压的大军之中数道明黄色的龙旗飞扬。
顿时冷汗淋漓居然是陛下亲至,张玉将军不是说朝廷此次派的是李景隆领兵吗?
算算时日也还得有十天半个月的才能抵达北平,难道一切都只是陛下的障眼法?
就在朱高炽心惊之时,代表着天子的龙纛从大军之中缓缓行出朝着北平城驶来,在离城门十里处停下。
一人骑着匹宝马来到城门楼下喊道:“尔等还不速速打开城门迎接圣驾!”
“大哥现在该如何是好啊?若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对陛下的圣驾动手那可就坐实了我们谋反的罪名了。”朱高煦有些慌乱地说道。
“哪里什么圣驾,陛下现在被奸臣困于京中怎么可能出现在北平。这龙纛肯定是他们假冒的为的就是引诱我们打开城门。”
“来人放箭!”
箭矢紧贴着城下那人人额头划过,顿时马匹受惊嘶鸣仓皇逃去。
这一切也都在朱允炆意料之中,看着城墙上迅速集结的守军,朱允炆也是迅速下达了作战命令。
“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传朕命令,率先登上城楼者赏黄金百两,封万户侯!”朱允炆亲自擂起战鼓为将士们打气。
霎时间战马嘶鸣,尘土飞扬,数万士卒裹挟着滔天威势迎着漫天箭雨向着北平城冲去。
炮弹不断在士兵的身旁炸响每一次炮火轰鸣都伴随着成片士兵的倒下。到处都是残臂断肢,冷兵器时代交锋就是这么的血腥且压抑。
看着不断死伤的士兵朱允炆当即下令更换旗语。
只见战场之中朝廷的士兵开始分散以两个小旗为单位进行冲杀,极大程度上减少了燕军炮火对于士兵的杀伤。
“大哥你快看天上的都是些什么?”面对压倒性的局面朱高煦有些慌张的指向天空。
朱高炽闻声望去只见北平九门上空都飘起了这些从未见过的东西。巨大的圆球下点着猛火,下面挂一竹篮,竹篮之中还有几名士兵似是在准备什么。
虽然弄不清这些能够将人带上天空的是什么东西但朱高炽的直觉告诉这事物充满了威胁。
“快命弓箭手将他们打下来!”朱高炽焦急地喊道。
“大哥太高了,弓箭手根本就够不到!”
随着热气球缓慢的飘到北平九门的上空,城墙之上顿时响起一连串的爆炸声。
这便是朱允炆从徐州兵工厂中带来的秘密武器,工部赶制出的热气球和炸药包。
在陆空协同之下很快北平的城门便开始出现失守的情况。
“大哥守不住了,守不住了。东直门和西直门已经失守了。我们还是先退到王府吧!”朱高煦拉着朱高炽的手臂说道。
朱高炽将怀中尚未满月的儿子紧紧抱住道:“退?退什么退?这里是北平我们还能退到哪里?
我和瞻基哪也不去,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城楼之上。你速带人驰援东西二门务必将城门给我守住。”
就在胜利的天平逐渐向朱允炆一边倾斜的时候,风云突变北平没来由的刮起了沙尘暴。一时间沙石飞扬朝廷军队完全迷失了方向,马匹践踏死伤者无数。
朱允炆也是气急,难道这朱棣也和王莽一样是位面之子打得好好的怎滴就起沙尘暴了?
就在朱允炆骂娘的时候,朱高炽朱高炽兄弟二人已经整顿好兵马将丢失的几座城门又给夺了回来。
朱允炆眼看局势失控也只好鸣金收兵,另做打算了。
“没了!全没了!陛下我一个小旗的兄弟就只剩我一个了。”赵峥望着满地的身体嚎啕大哭起来。
朱允炆也是第一次经历如此血腥的场面,也是才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只得轻拍赵峥的肩膀道:“哭吧!哭过之后就将他们好生安葬了吧!”
随着朝廷军队的退去,朱高炽兄弟二人也是脱力的瘫软在地。这一战二人或多或少都挂上了彩,其中朱高煦最为严重,胸膛之上被人砍出了一道半尺长狰狞的刀伤所幸伤口不深否则他还能否活下去都很难说。
望着自己弟弟早已被鲜血浸湿的胸膛朱高炽有些担忧的问道:“还撑得住不?”
“皮外伤没啥大碍,我已经习惯了。”朱高煦本打算装作云淡风轻的样子,可只是简单的摆手牵动到伤口便疼得他龇牙咧嘴脸色又惨白了几分。
“这沙暴刮不了多久,陛下明天必定还会组织进攻的。我们必须得主动出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只要我们能突围出去见到父王那一切就还有转机。”朱高炽望着被炸得残破不堪的城墙也是说出来心中的想法。
“大哥你放心,我还可以再战定可以为你和母妃杀出一条血路出来!”
此时的朱高炽三兄弟的感情还是十分要好的,算得上是兄友弟恭。并没有像后世朱棣登基后三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所以朱高煦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便已经做好了随时赴死的准备。
朱高炽当然明白自己弟弟的打算,轻轻摇了摇头:“此战陛下打了我们个措手不及,我军伤亡惨重。初步统计折损过半,根本没有办法带那么多人突出重围。我不善兵马今夜便只能看你的了。”
“大哥,你和母后还有瞻基怎么办?”朱高煦不顾身上的伤身猛然起身焦急的询问。
“自然是拼尽全力守住这北平城,你放心即便是城破陛下也不会那我们怎么样的。”
话虽这么说但对于朱允炆会不会杀了自己全家朱高炽内心还是打鼓的。毕竟要一国之君让一个人死的悄无声息实在是太容易了。
“大哥!”朱高煦还想再劝说朱高炽与自己一同突围却被朱高炽率先打断。
“二弟莫要再争执了,今夜子时我给你两千兵马。你便从那安定门杀出,为兄为你保驾护航。”
朱高炽将襁褓中的朱瞻基递出,交到了朱高煦怀中。有些不舍得伸手摸了摸还在熟睡中的朱瞻基:“替为兄照顾好他!”
朱高煦抹了把眼泪重重的点了点头,谁也不知道这一刻他内心里想的是什么。
原本他们一家在北平生活的好好的,可就在这两年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皇登基朝廷突然开始削藩,父王装疯卖傻了近一年,忽然就宣布起兵靖难。明明刚刚打了胜仗可眼下却是被大军压境,北平城岌岌可危。望着怀中刚出生的小侄子,朱高煦心中发狠今夜定要将朝廷的军队杀一个人仰马翻将侄儿安全送出。
“我的国公爷,围城必阙为的就是避免守军死斗。可朕的十五万大军却是将整个北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你说是不是不大好?”朱允炆坐在銮驾之中把玩着一枚玉壁道。
“万岁爷兵者诡道也!岂有一成不变的兵法,我军数倍于燕王加之北平又是燕王老巢,北平若破即便是侥幸逃生大明之大何处又有其容身之所呢?
陛下自然应将这北平围个水泄不通,毕其一役省得日后徒增烦恼。”李景隆尽可能的拍着马屁道。
“哦?依你的意思岂不是古来兵家都是错的了?”
面对朱允炆的再次询问李景隆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为好,只得讪讪的笑着。
见到李景隆不再言语朱允炆也觉得无趣下令道:“命各营后撤十五里,将安定门,德胜门外驻军撤下半成。”
“万岁爷这是为何,如此岂不是给了燕军可乘之机?”李景隆有些疑惑地问道。
“不是你说的吗?燕军不会突围出去既如此防备松懈点也无妨,大军连夜奔袭又苦战许久也该歇歇了。”
“可是……”
李景隆的话还没有说出口朱允炆便命人架着銮车离去了。
“今夜朕请你看一场大戏。”
虽然不知道朱允炆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李景隆还是赶忙策马追了上去在后面喊道:“陛下您刚刚运筹帷幄的样子像极了太祖爷,今晚的大戏定会格外精彩。不过一切还是以陛下安危为重啊,陛下打小便深得太祖爷喜爱。太祖爷绝不愿意看到他的孙儿有任何损伤的。”
李景隆这一句话看似是在溜须拍马,实则是在委婉地提醒朱允炆不能手足相残。
明建文元年十月初一夜,被朱允炆大军包围的北平城九门大开从中各涌出数百燕军对朝廷的军队发起了自杀式的袭击。
朱允炆站在不远处的制高点上眺望整个北平九门,各处火光冲天唯有安定门处显得异常安静。
朱允炆饶有兴致的用指尖敲打着自己的大腿道:“九江,你怎么看?”
“万岁爷您可真是料事如神啊?燕军果然选择了趁夜色突围。
可臣仍有一事不解,既然陛下已经料定燕军会从永定门突围可为何还要亲自率领一支部队守在这正阳门外?”
随着永定门涌出大批燕军朱允炆这才起身道:“好戏就要开场了!”
此刻的永定门前不见朱高煦的身影,只有朱高炽正率领着两千甲士奋力拼杀。
在亲手解决掉一名士兵后朱高炽期冀得朝南边望去,心中默默地祈祷朱高煦能够顺利的逃出去。
今夜北平燕军做出的所有举动为的就是把水搅混好让朱高煦能够顺利的脱身。
不过一切都被朱允炆给识破了,望着不远处坐在马背之上一边疾驰一边挥剑砍断树枝的朱高煦,朱允炆也是露出得逞的微笑。
“混账!谁叫你射箭的?”朱允炆愤怒地踢开一旁正在弯弓搭箭的士兵,“要是伤到我的大侄子怎么办?”
待到朱高煦抱着朱瞻基逐渐临近早就等候多时的朱允炆当即下令将网绳抛了出去成功的将朱高煦擒获。
当刀剑架在朱高煦脖颈上时他仍在叫骂,朱允炆却不理有他径直从李景隆手中接过正啼哭不止的朱瞻基逗弄道:“小瞻基乖!不哭了噢!皇叔带你去喝nainai好不好?”
“朱允炆你想要干什么?他可也是你的侄儿,你当真要赶尽杀绝吗?
你如此狠心也配做我大明的皇帝吗?有本事好我光明正大的打一场,就知道耍些阴谋诡计!”朱高煦眼看着朱允炆就要离去挣扎着就要起身,可惜被两个壮汉死死压住只得歇斯底里的呐喊。
“大胆逆贼居然敢对陛下不敬!”
一旁的士兵当即就给了疯癫状态的朱高煦一记重击。
朱允炆乜斜的眼神朝朱高煦望去,一眼便让其呆愣在原地,那种目光简直和朱元璋在杀人前的神情一模一样,一瞬间便让人血液如同凝固般感到不寒而栗。
这时朱瞻基已经停止了哭泣眨巴着胡乱的挥舞着他的手臂,目光一直盯着远处跪坐着的朱高煦。
“好了,好了!小瞻基随皇叔回去,放心你叔叔他不会有事他随后就到。”
朱允炆将朱瞻基递予一旁的随行宫女,叮嘱其好生照料后便转过身看着朱高煦说道:“将其押回大营好生看管。”
空灵的叮铃声划破长空朝廷的军队便如潮水般褪去。对此燕军也是有些不知所措,只有朱高炽一人面色惨白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一般失了神。
原来陛下早就看穿了一切,今夜只不过是陛下陪我演的一场闹剧。此时朝廷退军二弟他怕已经是被抓住了只希望与陛下能念及兄弟情分不要伤其性命了。
思及至此朱高炽也是万念俱灰,只得忍着内心极大的煎熬带人迅速的退回北平城中。
父王啊!是儿臣无能!这一次咱家怕是在劫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