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生死存亡,尽在一念!
书名:大明:血书进谏,老朱气疯了 分类:历史 作者:日更八万字 更新时间:2024-08-24 18:11:22
灯火通明的谨身殿中。
朱元璋和朱标坐在桌前,批阅着剩下的一点奏折。
由于又有一大批官吏被卷入空印案的缘故,现在的奏折并不多,两人很快就完成了批阅。
这时,朱标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内心的疑惑,忍不住开口问道:
“父皇,许长安他今日所言颇为有理,要不咱们......”
“颇为有理?”朱元璋看了眼朱标,“说的东西确实有那么一点意思,但这人骨头太硬,咱不打算用他。”
“骨头太硬?”朱标有些不解。
“咱在这皇位上坐了这么久,天下的英雄咱也看了个遍。”
“其中的硬骨头也不少,这些人都是个死脑筋,有的或许有点才华,但终究都是用不惯的。”
朱元璋靠在椅子上,活动了一下筋骨,才继续说道:“许长安,骨头是我见过最硬的!”
“他不是傻子,明明已经猜到了咱的身份和问他问题的用意!”
“但居然还敢这么狂妄的回答咱的问题!”
“说明什么,说明他压根就没把咱这个皇帝的身份放在眼里!”
“换做是其他人,咱一发怒,没几个还能正常说话的,没跪在地上的都算是硬骨头了!”
“这许长安倒好!”
“居然敢在咱火气正旺的时候反过来指责咱,说这空印案全是咱的问题!”
朱元璋冷笑一声:“咱真说不好,这小子倒地是愣呢,还是真有那么一点文人风骨!”
“应该是文人风骨吧,他都能写出竹石这种有千古风流的诗句,应当是有几分硬气的。”朱标说道。
“那就更得磨一磨他的骨头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看向朱标:“标儿,咱这大明的江山,迟早是要交到你手中的。”
“那些个不听话的,硬骨头的大臣,咱有的是办法对付他们。”
“但是,标儿你宅心仁厚,不像咱那么敢杀。”
“没有雷霆之威,又怎么震慑的住那帮子大臣?!”
没曾想,朱标却不赞同的摇了摇头:“父皇,一味的杀是难以治理好朝政的。”
“只会让朝堂之上的那些个大臣们一个个离心背德,不为朝廷效力。”
“父皇您杀了这么多人,难道还没有感觉到吗?”
“那些个大臣一个个油嘴滑舌,生怕担到一丁点儿的责任。”
“靠着这样的官吏,怎么能够治理的好我大明朝的天下?”
朱元璋被朱标反驳后,愤怒的一拍桌子,竟是直接站了起来:
“你在说些什么胡话!”
“难道咱还要去讨好那些大臣们不成?!”
“哼!朕让你批阅奏章,参与国事,是为了让你了解我大明朝的上上下下,看穿那些个文臣武将的真正嘴脸!”
“不是让你为了他们来和朕争一争对错的!”
朱标闻言不语。
朱元璋的气却还没有消,他用力的推翻椅子,在谨身殿内来回走动着,苍白的胡子不住的颤抖着:
“咱不说别的,光说这空印案!”
“你知道最让咱气愤的是什么吗?”
“不是这其中可能会出现贪官污吏!”
“而是他们一个个全都背着朕!达成了心照不宣的秘密!”
“许长安这家伙虽然骨头硬,但话说的没问题!若这空印真的有大问题,那前元百年的时间里早就暴露的一清二楚了!”
“朕也知道!”
“但这不是那帮子官吏绕过朕颁布的律令,心照不宣的使用空印的理由!”
朱元璋的语气异常愤怒,甚至还带上了少许的杀意。
让一旁候着的小太监们瑟瑟发抖,低着头生怕惹怒朱元璋。
“他们今日就敢绕过朕,默契的达成协议,那之后呢!?”
“之后若是再心照不宣的达成其他的协议又会怎样?到时候朝野上下全都背着朕联系在一起,朕又该如何?!”
朱元璋说道这里,深吸一口气,强行压制住内心的愤怒,转头看向沉默不语的朱标,缓声说道:“标儿,咱担心的从来都不是他们会利用空印案贪污腐败。”
“咱担心的是他们会以此为开头,上下同气连枝,反过来倒逼皇权!”
“咱身子骨现在还硬朗,还能震慑的住他们!”
“但咱担心你!担心你性子柔软,压不住这群混账!”
朱标听到这里,却罕见的站直了身子反驳道:“父皇!我不是小孩子了!”
“跟在您身边这么久!”
“御下之道我也明白!”
“古往今来那么多帝皇,您见哪一个是靠着杀杀出一片万事太平的?!”
听着朱标的反驳,朱元璋反而没有生气。
在他的眼中看来,朱标敢于反驳自己,反倒是进步。
这代表他这个性子有些软的儿子居然罕见的强硬了几分。
这很不错,当皇帝的,就是要有这种气质!
想到这里,朱元璋沉思了一会,才继续说道:“既然你不认同朕的所言,那就做给朕看!”
“让朕看看,不靠这些东西,你也能让那些官吏们乖乖听话,做出一番事业来!”
朱标闻言一愣,但还没等他说话,朱元璋就继续说道:
“空印案现在全权移交给你。”
“给朕交上来一副满意的答卷,朕就认可你这一套。”
“不然的话......”
朱元璋哼哼了一声,手握住了桌上的毛笔,就像是捏住了那些诏狱之中官吏门的脖颈。
他将毛笔沾满墨汁,在纸上龙飞凤舞的写起来。
“空印案上上下下几千官吏。”
“他们的命就握在你的手里。”
“标儿,身为帝王,这不过是一个开端。”
“不要让咱失望。”
说罢,朱元璋丢下毛笔,离开了谨身殿。
朱标愣在原地,片刻之后才回过神,走到桌前低头看去。
只见桌上写着几个笔力遒劲的大字。
“生死存亡,尽在一念!”
这几个字仿佛带着无尽的重量,压在朱标的心头。
他知道,父皇这是在考验他的决断力和治理能力。
空印案牵涉甚广,从地方官吏到中央大臣,几千人的命运都在他的手中。
这不仅仅是一次案件的处理,更是对他未来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朱标虽早早的就跟随朱元璋治国,但如此沉重的担子,他还是第一次面对。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