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这一杯,敬日月山河永在。【新书求收藏。】
书名:大明:无双皇子,老朱直呼牛逼 分类:历史 作者:南山500... 更新时间:2024-10-20 03:01:31
这时,隔壁牢房里嘶哑的声音传来:
“恩师,学生没有说错吧。”
“陛下根本不是敲打,而是有意想朝咱们淮西勋贵下手。”
“先是学生,再是恩师。”
“下面估计就是汤和与徐达这些老帅了。”
李善长瞥了眼隔壁,没有搭腔。
但只见胡惟庸继续自顾自道:“不过现在北元未定,汤和与徐达这些老帅想要进来,也不是现在,学生倒觉得章溢宋濂等人会来得比他们都早。”
“子中为何如此觉得?”
胡惟庸靠着墙壁回道:“内阁制看着是朝恩师来的,但其实真实目标是朝淮西跟浙东两个集团,陛下的目的,是想借此削弱淮西跟浙东巩固皇权。”
“如今内阁制问世,我淮西已经伤筋动骨,浙东却日益强盛。”
“浙东若是能联手淮西营救恩师,或许咱们都还有一线生机,但浙东若是只顾眼前利益,恩师您被彻底定罪之日,便是浙东大祸临头之时。”
胡惟庸说的有理有据,字字珠玑。
跟李善长分析的丝毫不差。
李善长有些惋惜,胡惟庸满腹经纶,嗅觉敏锐,可惜鬼迷心窍,贪恋权势,若是当初再摔打数年,未必不能成为治世良臣。
“宋濂跟章溢并非俗人,焉能看不清楚这其中道理?只是看得清楚并不代表会伸出援手。”
“他们啊,都是祸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
“指望着他们来替老夫陈情,只怕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他们淮西集团先是斗倒了浙东的刘基,再是将浙东看好的接班人杨宪也打入了万劫不复,这般血海深仇,他们哪会对自己伸出援手。
陛下选择在这个时候推出内阁制,正是算准了这点。
“看来是天亡淮西。”
胡惟庸见李善长难得有攀谈的兴致,不由得说出困扰已久的疑惑:
“恩师,学生眼下还有一事不明,还请恩师帮学生解惑。”
“说吧。”
“学生任上虽却有嚣张跋扈之举,但更多是兢兢业业,这些事情陛下可能不知,但也有所猜想,学生不明白的是,陛下对学生从青睐有加到将我投狱,不过数日光景,这其中发生了何种变数?”
这正是李善长百思不得其解之处。
李善长阖目。
忽然脑瓜一闪。
他想到了个关键人物,就是誉王朱杨。
胡惟庸出事前,陛下曾下旨拟胡惟庸为誉王师,自己出事前,皇后似乎也在陛下面前提了这么一嘴
...
往后数日里,朝堂为内阁之事吵得不可开交,章溢领着浙东集团以近乎压倒性的局面直接碾压淮西勋贵,淮西勋贵意识到了李善长的作用性,全都跑关系替李善长求情。
但是,在浙东集团有意的阻拦下。
八月中秋佳节前夕,李家男丁抄家问斩,驸马李祺流放岭南的旨意布告京师。
有人欢喜,有人愁。
章溢为首的浙东系神清气爽,淮西一众勋贵全都垂头丧气。
李善长枯坐一夜,鬓上青丝成白发。
清晨时分牢门被开启,朱标提着食盒到来。
“罪臣李善长(胡惟庸)拜见太子殿下。”
“两位免礼。”
朱标满怀愧意的看向李善长:“先生,学生尽力了。”
“罪臣多谢殿下替犬子陈情。”
李家被抄家灭族,唯独李祺侥幸流放岭南,这其中,李善长早已想到是朱标的手笔。
“先生不怨孤就好。”
朱标将食盒摊开:“以前孤与先生都国事繁忙,今日难得都有闲暇,咱们便好好地喝上一杯。”
“罪臣正有些事情想请殿下解惑。”
朱标微微一笑:“孤知道先生疑惑什么,咱们且喝且说。”
“不知内阁是出自陛下之手?还是出自太子手笔?”
朱标给李善长斟满酒杯:“内阁出自誉王手笔,由孤奏请,陛下拟定。”
“惟庸落马,老臣入狱,也是誉王在推波助澜?”
朱标点头:“正是。”
“我等与誉王无冤无仇,誉王何以如此?”
朱标沉默顷刻:“为大明千秋计。”
“下一步,陛下是打算朝浙东下手?”
朱标点头:“应是章溢无疑。”
“誉王小小年级便有如此谋略,不费吹灰之力便将重臣玩弄股掌,假以时日,定能成为殿下左膀右臂,不冤啊,老夫败得不冤。”
李善长举杯贺道:“这一杯,敬誉王,敬殿下,敬陛下。”
“敬日月山河永在。”
“敬盛世如花绽开。”
ps:求鲜花求评价求各种数据。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