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17章 商业税收

书名:大明:让朱棣提前两百年996 分类:历史 作者:秋季 更新时间:2025-04-18 08:12:29

换源:
 

  此言一出,众人再也按捺不住。

“钱老爷!”

一位商人脱口而出,“朝廷布告想必您已知晓——皇太孙要在江南设立税务院与监察院!届时,咱们岂不成了任人摆布的棋子?要杀就杀,要活便活啊!”

听到这话,另一人耐不住性子,站起身直问:“钱老爷,还请示下一个章程才是!”

话音落下,其余商贩也都附和:“是啊,钱老爷,请拿个主意!”

“我们全都唯您的马首是瞻!”

“对对对,全听您安排!”

看到这些人的样子,钱进脸上微微扬起一丝得意之色:“诸位实在是过于抬爱老夫了。”

他说着,语气淡然,“老夫何德何能,可担此重任?如今年纪大了,早已无意操持这些营生。

这些年也算积攒些资财,打算告老还乡,购置几亩薄田,与儿孙为伴,尽享天伦之乐。”

一听这话,众人心里暗暗咒骂:你挣钱的时候跑得最快,连一个铜板都不愿放过,如今见势不妙就想抽身回去安度晚年?哪有这么好的事!

然而,人群中总有心思敏锐者,很快从钱进的话中品出了弦外之音:“莫非钱老爷的意思,是让我们效仿金陵的同行?”

话一出口,满堂之人纷纷侧目,目光聚焦在钱进身上,等待答案。

钱进却摇头微笑:“老夫哪有什么深意?确实只想归隐田园。”

话虽这样说,众人反倒越发清楚——钱进是要挑头行动,抗拒朝廷。

可是问题也随之而起。

有人忧虑地提及金陵商人们的前车之鉴:当时他们执意反对朝廷新设机构,但被皇太孙一番拉拢分化,结果合作的人荣升皇商,事业蒸蒸日上,而顽抗者却被清算一空。

听完这番提醒,钱进也知道该拿出点实质回应,于是缓缓开口笑道:“金陵不过弹丸之地,可江南呢?范围广阔得多。

朝廷想复制金陵模式,以封赏皇商的方式收买地方商户,并借此推行两院之制……哼,恐怕并非易事吧?”

“这样可不行,那皇商也未免太不受重视了吧?”

“再者,日后满世界都是皇商家,这与没设立皇商又有什么不同呢?”

“并且大家还要主动交出利润的一半,”

“各位,你们能接受吗?”

他们当然无法接受!

就算缴纳三十税一都不情愿,

如今要让他们上交一半的利润,

简直如同让人痛快赴死还容易些。

“我们绝不同意!”

“没错,就是不同意!”

听到众人的回应,钱进这才亮出自己的打算:

“只要咱们齐心协力**,”

“那时候江南所有的生意都会瞬间停摆,”

“别说设什么税务院和督察院了,就算皇太孙亲自来求我们帮忙,我们也得先看心情是否答应。”

听罢,众人开始有些热血沸腾,

但很快有疑虑的人发问:

“可那位皇太孙之前在北京可是杀了不少人呢!"

“不仅商人被杀,许多官员也未能幸免啊!”

这一提醒,钱进脸上的微笑僵硬了几分。

他的家族在金陵也有不少产业,那些丧生者中还有自家亲戚。

然而更重要的是,多年布局于朝廷内的关键棋子全被朱允烨连根拔除。

每想到这些,他对朱允烨就更多了一重恨意:“哼!那些死去的商人不过是因为没有获得经营许可,还要硬撑着营业才导致今日之祸;自己找死,怪不了别人!”

“我们的做法完全不同,直接关门歇业,他根本拿我们毫无办法。”

“总不能用刀架着脖子让我们做生意吧?到时天下必然大乱。”

听完此言,众人心中的畏惧烟消云散,甚至觉得这位皇子并不可怕。

对啊,他还只是个孩子,在金陵耍威风尚可,在江南这片土地却想轻易驾驭,简直是痴心妄想。

思及此处,他们定下了等朝廷派人前来时便集体**的决心——务必让官府知难而退,再不敢染指江南。

而在这之前,该赚的银子仍需尽量多挣一天算一天!

转眼间,时间流逝,

从京城出发的杨士奇到达了苏州,江南最繁盛之地。

这里商贾云集,货物流转更是以千万计算。

若是掌控住苏州市场,其余地区简直就是轻而易举。

杨士奇入城的方式相当高调且毫不避嫌,仿佛生怕本地商人不知道自己已经到达。

没多久,

地方长官们知晓了他的到来。

这位是圣上钦派的监察大臣,谁也不敢慢待。

纷纷前去迎接致意。

“我等恭候杨大人!”

新上任的杨士奇非但无丝毫局促,反而表现得游刃有余,像个老练的官场高手般,上前将迎驾的众人扶起,满脸春风地开口道:

“本人初到这里,往后还要仰仗诸位多多通融,关照啊!”

大家目睹杨士奇这般随和可亲的模样后,原本暗藏心底的一些排斥情绪迅速消解了一半。

“哪能如此说,杨大人客气了!请!”

“杨大人这边请!”

一行人随即出发,很快就来到事先准备好的杨士奇落脚之处。

夜晚来临,有人来访传递消息。

“杨大人,苏州的巨富商贾得知大人的到来,

特别为您举办了一场宴席,为表尊敬。”

“特此相邀,请您赴宴。”

杨士奇闻讯并没有拒绝,而是微笑着答道:

“行,你先退下吧,我这就换身衣服。”

来人领命告退。

片刻之后,杨士奇整理完毕,来到约定的酒楼。

那里已有人恭候多时。

一见杨士奇现身,对方立刻迎上前,躬身道:“杨大人肯屈尊赴约,实乃小人的荣幸,请!”

杨士奇含笑还礼:“岂敢,岂敢,请。”

在那人引导下,杨士奇步入早已订好的雅间。

房中座无虚席,众人见他到来,纷纷起身行礼,“见过杨大人!”

此起彼伏。

杨士奇淡然还礼,径直落座至为首主位。

“不知杨大人此次江南巡查,是为何事?”

酒过三巡后,当地一名官员举杯询问。

杨士奇轻笑一声:“在下奉旨巡查江南,一来了解民俗风貌,二来探视百姓疾苦,朝廷对江南可是极为重视啊。”

话语虽简,却不点破真意。

厅内皆非等闲之辈,自知其中有深意却不多言。

遂安然开宴,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待欢聚尽兴,众人皆醉意阑珊,杨士奇便提出时候不早宜散,众皆附和称是。

回到住处,杨士奇却毫无倦态与醉意。

他以冷水擦拭赤红面容,高声唤道:“来人!”

一名侍从即刻应答,“大人有何差遣?”

“去请雨公公来,本官有要事与其商议。”

“诺!”

不一会儿,雨化田前来觐见。

此次随行正是朱允烨所派,令其暗助杨士奇巡查江南事务,共同推动税务与监察两院在此地落地生根。

杨士奇当即说明计划,“明日起我会分批宴请苏州诸位官员富绅,你要负责收集他们漏税、贪赃枉法等罪证,双线齐下,务必一击制胜。”

雨化田闻听勾起嘴角,“卑职离京时,太子殿下已有叮嘱,大人放心,定会全力配合。”

而后退去。

翌日,杨士奇以答谢为名开始邀请苏州各界要人赴宴。

期间他并未提及税务与监察事宜,仅谈及近年江南经济状况,并倾听商人们抱怨连连,称年年天灾人祸生意惨淡,只勉强糊口还要缴税望能减免。

心中冷笑不已的杨士奇仍不动声色,敷衍回应,“诸位所言,本官必定如实奏报朝廷。”

听完这番话,众人如释重负。

众人依次向杨士奇敬酒之际,杨士奇正宴请这些人。

而雨化田则率领锦衣卫悄悄在苏州收集证据,很快便掌握了大量富商逃税的资料,甚至还挖掘出部分豪商昔日劫财的行为。

当这些证据被呈递至杨士奇眼前时,他连连冷笑,感慨这些商人竟如此大胆,完全无视朝廷法令。

见证据已经足够,杨士奇无需再对官员和富商敷衍应对,于是一次宴会上坦诚布公,直言自己的使命:“本官奉太孙殿下旨意前来江南,在此设立税务院和监察院。”

“旨在规范商业税收,”

杨士奇宣布,“所有希望继续经营的商人,需前往这两处机构登记备案,否则将禁止其从事商业活动!”

苏州的官员与富商听闻此言,心内同样冷笑不止,他们早有预料,且想看看这位杨大人会如何进行这盘棋局!

于是,杨士奇迅速组建了税务院与监察院,并广贴告示宣告:凡属江南一带的商人必须赴以上两机构登记备案,否则撤销商业资格,如仍私自行商则处罚加重。

通告一经发布,仿佛经过密谋一般,苏州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商人们一致决定停止营业。

不再开业做生意!这一举动令普通百姓陷入混乱之中。

在这些地方,传统农业已被超越,很多人依靠手工业和小作坊生存,日常生活用品全从这些商贩那里购得。

现今商家停止营业导致他们无从购物。

起初百姓认为只是一时的商品短缺,然而数日过去毫无恢复迹象后,众人心中顿生慌乱。

因家中即将无粮可用,他们开始聚集在米店门前,敲打大门表达焦虑。

许久之后一位不耐烦的伙计探出头:“怎么啦?干嘛吵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