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标儿觉得应有何等奖赏呢?”
书名: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 分类:历史 作者:龙苑玲 更新时间:2025-04-05 12:55:56
朱雄微笑着摆手示意。"谢将军!”
众将士连忙高声道谢,挺直身躯,士气振奋。
接着,朱雄看向刘磊:“刘副守备,这一仗的具体战果和损失是否已整理清楚?”
私下里,他会喊刘磊“老哥”
但在战士们面前,自当按官衔称呼。
……
“回禀将军,业已统计完毕。”
刘磊答道:
“此次大战,我军阵亡五百一十八人,受伤六百七十九人;击杀敌人共计二千八百余名,俘虏达七千八百余名。”
“大捷!”
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果,除去朱雄指挥有力,还因为元军士气低迷崩溃,丧失斗志,要不然仅靠坚固城防支撑,稍具斗志的他们必然造成远超当前伤亡的巨大损伤。
由此可见,在战场之上一旦失去信心,则再强大的部队也难免变成散兵游勇,败局随之确定无疑。"将军,全赖您的金疮药,我第一军伤兵营存活的将士是其他军营的好几倍呢,这药止血效果真是令人称奇。”
刘磊此时向着朱雄说道。"这批药本是本将从家中带来,没料到竟有如此奇效。
不过数量有限,还是留着给重伤员使用吧,其他伤势较轻、能熬过去的将士就莫要使用了。”
朱雄对刘磊解释道。"我明白了。”
刘磊点头回应,“已经叮嘱随军军医照此办理了。”
“将军,此次捷报已经传至燕王殿下了。
如今我们攻克了北元都城,想必这场战争也该告一段落了。”
旁边有人说道。"剿灭北元之役,在将军的率领下,我军已相继攻克六座城池以及这座北元都城,当属实至名归的头等功勋。”
“此次战功卓著,将军定能再进一步,前途无可限量啊!”
“的确。”
“以将军的才干,不单是担任守备毫无问题,即便晋升参将也是游刃有余。”
诸将士笑着附和。"哈哈,说得没错。
凭将军的能力,参将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职位。
但我还是觉得不够。”
一众人笑着议论,为胜利而欣喜。
这样的成就让每个人都满心欢愉,光宗耀祖的大功就在眼前。"各位且放心。”
刘磊这时开口道,“以我第一军这次建立的大功,朝廷绝不会辜负我们的。”
这时候,一位穿着亲卫服色的甲胄士卒走到朱雄身边,俯身禀报道:“将军,已经照指示传达下去,城中所有元军的战马均收集完毕。
目前我军可编配六千轻骑兵。”
这个人正是朱雄的亲信统领——陈权。
在数月的战斗里,他曾多次得到朱雄相救,因此对朱雄既尊敬又忠诚,自加入亲卫后更直言性命属于将军所有。
朱雄听闻点头肯定。
然而周围的刘磊和其他众千户们却疑惑地看着他。"将军?”
“如今虽然已经攻下北元都城,战事看似结束,但将军为何还在筹备组建轻骑兵?”
刘磊不解问道。"燕王罢兵的令状还未到达,所以这场战役实际上还没有落幕。
我想亲自率领这支轻骑兵突破长城防线,追捕北元皇帝。”
“若真的将其擒拿,那才算得上万古流芳的旷世奇勋啊。”
“诸位将士,敢不敢与我共同一试?能否建树这番大业,还望你们助我一臂之力!”
朱雄带着期待注视大家,眼中燃烧的激情显露无遗。
听到这里,众人皆恍然大悟。
随即,刘磊及其他千户全部单膝跪下答道:“第一军全体将士只听从将军号令。”
“很好。”
朱雄对此颇为满意地点点头。
这段时间统帅第一军的经历,朱雄彻底赢得了部下的绝对信赖和支持。
此外,这次跨过长城追击尽管充满风险,但却是赢得更大荣誉的一个好机会。
若是成功擒获北元皇帝及其臣僚,则毫无疑问是不朽功绩,值得一拼。
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有他们在战场上的精神领袖——朱雄。
跟随他攻无不克,自然让他们信心十足。"刘副守备,马上筹备供六千轻骑兵十日所需的干粮和饮用水。
另外除了主要使用的战刀外,每位士兵还要配备一张弓和五十支箭。”
朱雄旋即命令刘磊做好相关准备。"属下明白。”
刘磊欣然接受任务。
接着,他又转向其他的千户官员:“现在北元都城才安定下来,需要留下四千人负责驻守和监管投降士兵,你们各自安排部署。”
“遵命。”
其余几位千户纷纷应命退下。"报告。”
又一名亲兵走近朱雄,低声道:“启禀将军,宫门外有一自称姓徐的千户请求面见。”
“姓徐?”
朱雄眉头微蹙,很快就想起了那位可能是徐家兄弟的人物。
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可那天发生的事情,依然在朱雄脑海中清晰如昨。
但说到底,今日的成就,也多亏当时他们那一番逼迫才促使自己更进一步。"把他带过来。”
朱雄低沉地命令道。"是。”
亲卫应声转身离开。
没过多久,一名身穿千户甲胄的将领匆匆而至。
一见到朱雄,便连忙躬身行礼:“参见朱将军。
属下刚收到应天国公府传来的一封信,特意为将军送来。”
说着,他递上了手中的信函。
……
“这信是现今国公徐辉祖的意思,还是他那两个弟弟徐增寿与徐膺绪安排的?”
朱雄并未急于接过书信,而是直视这位千户询问。"回将军,这是徐增寿大人托人送来的。”
千户连忙回答。
不过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也完全不清楚信中的具体内容。"有劳了。”
朱雄伸手接过书信,并客气地道谢了一声。
然而心中暗忖:徐增寿、徐膺绪……看来对我的情况了解得真是一清二楚啊。
现在我已经升为守备了,这才派人送信过来?果然是那副狗眼看人低的模样,毫无改观!
朱雄回忆当初入伍时的经历——若非自己拥有的独特体质能杀敌升级逐渐强大起来,也许早已丧命于沙场之间。
对于这两位徐家公子,朱雄实在没什么好印象。
拆开信件一看,朱雄脸上的冷色更加浓烈起来。"想让我入赘到你们徐家,未免也太自以为是了。”
他低声嘀咕着,眼中满是愤怒。
对于一般人而言,入赘徐家或许的确是莫大的恩宠。
但在之前,就算为了锦儿可能会勉强答应;可如今不同了,他已经凭借赫赫战功成为了大明最年轻的守备战将,可这些徐家人竟然还妄图让自己的未来绑定在他们家族身上。
这不是一般的羞辱,分明就是试图踩着朱雄的尊严,在众人面前肆意作践他!
“陈权。”
朱雄忽然开口。"属下在!”
陈权立即回应。"准备纸笔。”
朱雄语气冰冷地吩咐道。"是。”
陈权不敢耽搁,立刻取来一张纸和笔墨摆放到朱雄面前。
朱雄提笔蘸墨,在纸上迅速写下了一句话后,将纸折好装进了信封中。
此时那位送信的千户显然还没走远,正在原地等待回复。"麻烦你替我将回信送回去。”
朱雄将写好的信重新交给千户,淡淡说道。"将军客气了,末将告退。”
千户接过信,随即退出帐外离开了。
而朱雄盯着手中那份来自徐增寿的原信,却并没有当场撕毁销毁,而是细心收进怀中妥善保存。"徐增寿、徐膺绪……”
朱雄心中默念,“恐怕你们压根不知道我究竟拥有了什么样的能力。
你们应该明白,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籍籍无名的小商贩,而是今日威名昭著的大明最年轻守备战将。
即便这样,还想以这种卑劣手段压制于我,简直令人可笑!”
他的目光愈发锐利,冷笑道:
“等那一天,我亲自去应天府迎娶妙锦小姐,看你们兄弟又该如何自处。”
短短不到一年光阴,朱雄再非昔日酒铺里的少年,现在的他已具备了足够的底气。
即便是面对徐家这般庞大家族,也不再有任何畏惧之心。
世间虽以大明为主,但天下广阔并非仅有此境。
必要之时,以朱雄目前的实力,即便出海另立门户再打回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份自信来源于实力的增长,绝非虚言。
最后,他默默检视了自己的最新属性:
姓名:朱雄
年龄:167岁
等级:9级
武学:9级龙象般若功(达到后天五重境界)
技能:6级箭术(六箭连珠,且能灌注劲气)、骑术圆满境界、3级八极拳、5级狂舞刀法
经验值需求:当前需368点(目标1000点)。
技能点:22点(可用于提升任意技能一级)。
在 past两个月的战斗中,朱雄率领大军冲锋陷阵,自己亲手斩杀了不少敌人,麾下的将士同样立下了赫赫战功。
短短不到三个月,朱雄连升四级。"待我踏入先天境界,即便被千军万马围困,我也能击杀大半突围而去。
这种力量,在战场上谁又能阻挡我?”
“追击北元皇帝与溃军,用他们的鲜血助我踏上先天境界。”
“11级。”
朱雄眼中满是雄心壮志。
下令六千轻骑兵准备越长城出征,博取大功只是一个方面,更为关键的是朱雄希望借此战场经验突破到11级,达成武道入门的先天之境。
唯有拥有这般实力,朱雄才更加有所凭仗,不惧徐家的权势。
甚至凭借这样的力量带着妙锦远走高飞,朝廷也奈何不了他。
毕竟,
朱雄清楚历史,这次平定北元之后,边疆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有战乱。
尽管北元如今已日薄西山,但昔日的威望依然令人敬畏。
如今北元为大明所灭,周围的各个小国、族群必然更加畏惧大明,不敢轻易挑衅。
所以朱雄要抓住这停战前最后的机会,深入草原,赢得更多的战功和经验值。
正值夜幕降临之际,
在北元的都城,第一军驻扎在此。
攻克都城的大捷令士气高昂。
朱雄命令犒赏全军,因北元皇帝逃离时仓促,宫中留下了诸多肉食,朱雄便心安理得地将其用于犒赏将士。
喜悦之情弥漫全军,士兵们激动振奋。
犒赏结束后,明日就要启程前往长城,越长城展开追击。
转回京城,奉天殿内。"臣等拜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例行的朝会正式开启,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散发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威严。
太子朱标站在龙椅前的台阶上,俯视群臣,身着太子龙袍。"平身吧。”
朱元璋轻挥了一下手,脸上的表情毫无波动。"谢皇上。”
众大臣齐声呼谢,慢慢站起,文武两队分列两侧。"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太监在一旁高声宣告。"启奏皇上。”
户部尚书郁新走出列外,“北疆战报连连告捷,半年征战,十万大军所需的粮饷开支已占去了国库一半之多。
若继续下去,恐怕国库将捉襟见肘,请皇上做主。”
“北方战局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了。”
“户部务必确保军需供给。”
朱元璋语气沉重地下令。"臣领旨。”
郁新应答并退回。
又一位大臣站出来说:“启奏皇上,冬季即将来临,如果大战还未结束,一个月后就要开始为军队准备棉衣和棉絮之类的御寒物资,尤其是在北方,那里比南方更为寒冷。
恳请皇上决策。”
太子朱标接过话茬:“棉衣棉絮事宜,本宫早已筹备好。
一旦需要冬季作战,本宫自然会下达调拨命令。”
一直面无表情的朱元璋顿时笑逐颜开,夸奖道:“还是咱标儿聪慧,早早做好了准备。”
“父皇过誉,儿臣作为大明太子,自当为国家分忧。”
朱标转身恭敬回应。
朱元璋点头满意地说:
“好,很好。”
随即问道:“对了标儿,通政司筹建进展如何?”
“回父皇,通政司已安排妥当,不过关于大学士的人选,儿臣仍在筛选当中。”
朱标如实汇报。"有标儿在,咱们就全无后顾之忧了。”
朱元璋听罢,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目光环视一圈,问众臣:“各位爱卿,还有何事需奏?”
话音刚落。
群臣尚未开口。
一阵急促的呼声传来。"报!”
“八百里捷报已送达奉天殿外!”
“是否请圣上接见?”
只见一名禁军飞奔入殿,单膝跪地汇报情况。"标儿、诸位爱卿,”
朱元璋听闻“捷报”
二字,满脸的笑容更甚,“看样子,老四又要给我们一个惊喜了。”
“宣!”
他朗声下令。
随即便见一名传报士卒匆匆跑到殿内,在正中央俯身而拜,所有官员的目光齐刷刷投向此处。"臣叩见圣上。”
“臣奉燕王殿下将令,特来呈上捷报。”
该士卒言辞恭敬地道。"平身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笑容满面。"谢过圣上。”
士卒立即起身,高举手中捷报示于众人。"标儿。”
朱元璋唤道。"是,父皇。”
朱标随即步履稳健地来到士卒身旁,将捷报郑重接过,然后转身递回给皇帝,“父亲,请过目。”
不想朱元璋却说:“无需这般,既然是捷报,不如直接当着众卿读出来罢。
这是天下皆欢的好事,当与百官同享。”
“儿臣遵命。”
朱标毫不迟疑地展开信件,快速一瞥,便开口朗声道“儿臣朱棣、将军傅友德联名奏报——自攻克北元边城,重创其军以来,我灭元大军一鼓作气挺进,三月间,相继攻克北元二十余城。
其中,儿臣麾下朱雄统领第一军,三个月中连续拿下六座城池,数日前终攻陷北元都城,至此收复长城以内所有属于我大明之地。
如今,北元残部已经逃亡草原深处。”
“北元——仅剩虚名!”
伴随着朗读的声音,朱标的神情也逐渐流露出欣喜。
随着这捷报传开,北元终于灭亡。
这意味着,对于明朝而言,北部最大的威胁彻底解除;同时意味着前任王朝的最后一丝痕迹,也已经被扫清。
自此之后。
中原辽阔的土地之上,北境之内长城之外,将不再存有一个名为“元”
的国度,只有大明一统江山!
这样的结果,对朱元璋个人意义同样重大:他已经成功将前朝完全驱逐出了汉人领地之外。
这怎能不令他欢欣?
“太好啦!太好啦!太好啦!”
朱元璋情难自抑站起,兴奋至极地喊道:“各位臣工听到没有?从今日起,大明境内再也不留‘元’的一席之地!那个欺压万民、妄图奴役我们华夏族人的元帝国,彻底不存在了!”
“朕,真真正正办到了!”
他大声笑着,眼中充满了欣慰。"微臣等恭贺陛下圣明!祝我大明千秋万载昌盛!”
百官齐呼庆祝。
朱元璋余兴未消,又道:“提到这个朱雄……嗯,就是那立功无数的朱雄……他可真的是大明国运兴盛之征兆啊!能率大军连连攻破城池不说,居然还亲手攻陷了北元的首都。”
“这样的功绩,必须奖励!必须厚加封赏!”
朱元璋提起朱雄的名字时,明显情绪更加高昂了些。
***
关于这朱雄的名字,
其实早在之前他就听过一次。
那时作为一朝天子,虽说记住了这个人选,也觉得大明总算又出现一位出色的年轻将领,不过心里并没什么太深刻的印象。
毕竟整个大明基业由自己一手奠定,身边的猛将贤臣数也数不过来,新添一位像朱雄这样的人物倒也算正常。
然而今日再听到这个名字,顿时让他印象深刻。"朱雄虽年轻,却为朝廷建立不少奇勋,父皇说得不错。
不仅他一人当予厚赐,还包括四弟和傅将军等人,他们领军灭掉北元如此壮举,更值得特别表彰。”
阶梯上的朱标此刻也开口说话了。"臣等赞同。”
满朝文武百官随之附和。"诸位爱卿看看,此次朱雄破敌守城,应当如何奖赏?”
朱元璋微微一笑,环顾群臣询问道。"启禀皇上——”
“我朝由陛下掌舵治理,也有陛下确立的功罪之规,有功劳则奖赏,有过失便惩罚。”
“朱雄立下这般大功,理应更进一步提升职位。”
徐辉祖迈步出列,朗声说道。
此时,他还未察觉那让妹妹怀胎之人正是朱雄,即使日后得知,他恐怕也不会反对妹妹与朱雄的联姻。
如此年轻的守备再立下大功,此事已被皇帝闻悉两次,在这世间,哪位年少才俊能得此殊荣?这可是前途无可限量啊。"朱雄连破六座城池,继而攻陷北元国都,儿臣认为仅仅升迁一级远远不够。”
这时,朱标再次含笑插话。"标儿觉得应有何等奖赏呢?”
朱元璋目光含笑地注视着儿子,信任之情溢于言表。
显然此刻不论朱标提出什么建议,朱元璋都会照准。"朱雄此子指挥兵马才能非凡,这次平定北元之战便是明证。
既此人才能卓越,朝廷就理当重用。”:
“儿臣提议,提升朱雄两级官阶,不仅彰显我大明对功勋的看重奖赏,而且可以将朱雄作为楷模广而告之,让我大唐天下人知晓:只要为国建功立业,无论出身为何,只要有才干,朝廷便会重视提拔。”
“如此举措,一定能够彰显父皇威严恩德,以及我大明朝代风范。”
朱标的语气铿锵有力,充满义正辞严的力量。
随着他的一席话落,朱元璋连连点头赞许:“好!标儿说得很是中肯。”
“秦逵!”
“微臣在。”
兵部尚书秦逵应声站了出来。"太子的意见,你应该听到了吧。”
“赶紧给朕拟旨,朱雄晋升二级官职,并且希望他在未来继续为我大明再建新功。”
朱元璋沉稳而威严地命令。"微臣领旨。”
秦逵立即接受圣旨。
接着,“标儿。”
朱元璋问道:“既然朱雄得到了封赏,那么老四和傅友德又该怎样奖励呢?”
“回禀父皇——”
“赐予老四一批金银珠宝,这一次准许他携家眷归返应天府休养一月,借此勉励其贡献。
至于傅将军,待他凯旋后再由父皇另行封赏便可。”
朱标略作思索后答道。"好,一切依标儿所说。”
朱元璋满脸欣喜地答应下来。
稍顷。
朱元璋环视满殿官员,“看来这一仗不用等到冬日就能结束。
北元国都被破灭,他们在我大明疆域内根基已毁,名存实亡罢了。
这次战斗的战果显著成功。”
“各位大臣。”
“我们大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