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嚣张跋扈,这不是本皇子之本色?
书名:大明:捡漏狂赚亿倍,老朱后悔哭 分类:历史 作者:一首东风破 更新时间:2023-12-04 13:48:16
朱樉挺满意这些奖励,一连给了四个,还都是实用东西,不愧是五万倍差价,还有小二十万两银子的权重加成。
将来这玻璃再卖出更多钱,还会有追加奖励。
那就更爽了。
至于李善长李祺和胡惟庸,朱樉已经是完全提不起兴趣。
赶紧去官窑一趟,把玻璃烧制技术更新一下再说,这样能降低不少成本,赚更多钱。
胡惟庸和李善长见朱樉拍拍屁股走人,对他们居然不予理会,好像根本无所谓于他们的隐隐威胁一般。
更是气得全身发抖!
竖子安敢如此轻我!
……
自从官卖结束后,朱元璋案牍上弹劾朱樉的奏章,数量成倍的增长。
从一天二十多封,变成了三十多封,四十多封,甚至有时高达五十多封……
胡惟庸呼朋唤友,拉帮结派,召集一大票人,只要是有资格给朱元璋上奏章的大臣,胡惟庸全都拉拢了来,弹劾朱樉。
从私德到公义,把朱樉从头到尾批判了个遍,大有朱樉乃是国之罪人之意。
毛骧日日搜集胡惟庸的举动,着实是忧心忡忡。
胡惟庸不光是弹劾,而且还在应天府中传播朱樉乃是恶人的名声。
说什么朱樉嚣张跋扈,昏庸好色,甚至杀人不眨眼,能小儿止啼。
朱元璋将这些奏章全部留中不发。
这胡惟庸胆子愈来愈大,居然想扳倒一位皇子,还是嫡次子!
这背后,恐怕不免有李善长的支持。
朱元璋心中微微摇了摇头。
老伙计,你活得不耐烦了啊。
不过,朱元璋并未下令禁止民间流传关于朱樉的恶评。
因为越禁止,谣言闹的越广。
等日后诛杀掉胡惟庸,这谣言自然告一段落。
就是苦了樉儿,要背上一段时间骂名。
……
秦王寝宫这里,朱樉则是接到了书店李掌柜的书信。
李掌柜在信上说,说是不知道为何,三味书屋二楼聊天的读书人,竟有很多人在怒骂二皇子,愤愤不平,咬牙切齿。
这让李掌柜怎么坐得住,二皇子大方豪气而又高瞻远瞩,是李掌柜所崇敬之人。
李掌柜在信中将这些言论搜集起来,提出一个解决之法。
便是利用发行量很大,在应天府读书人圈子里很有影响力的《应天半旬报》,来洗白二皇子朱樉。
朱樉有点小意外。
这李掌柜居然能想到利用报纸来洗白一个人。
不过想想也正常。
朱樉买下三味书屋,本来就是瞧上了这家书屋是读书人聚会场所的优势。
报纸发行量又大,影响力很广。
这其中已经蕴含了正式报社的苗头。
李掌柜作为三味书屋的负责人,想要通过报纸洗白朱樉,这念头再正常不过。
说明李掌柜做事确实认真,故而能微微觉察出报纸的妙处。
不过朱樉拒绝了李掌柜替自己洗白。
一个是朱樉暂时并不想暴露自己和三味书屋的关系。
二者则是……嚣张霸道,杀伐果断这种词,好像和他朱樉的性格并不冲突啊。
朱樉写了一封回信寄给李掌柜。
要李掌柜经营好三味书屋的二楼,为此赔本砸钱进去都没问题,只管问他朱樉要银子。
现如今这二楼已是应天府文人圈子的知名场所。
朱樉要求李掌柜从这圈子里面,得到各种各样的社评和新闻。
然后选择一些发出去,争取让《应天半旬报》的新闻版面也具有可读性,不能太过依赖《西游记》。
朱樉要把报社慢慢办起来。
回完信,朱樉便要出发去捡漏。
因为官卖搞得不错,让老朱赚了不少钱,还因为拍卖会结束时的补刀操作,多了好几千两银子的意外收获,让老朱挺高兴。
朱樉因此得以接触鱼鳞册。
在鱼鳞册上摸索半天,朱樉找到几处漏。
有趣的是,其中一处漏,是应天府一带的方山。
这是一座死火山。
而这座火山的主人,是胡惟庸的铁杆,御史大夫涂节!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