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这也算捡漏?还有大的在后面!
书名:大明:捡漏狂赚亿倍,老朱后悔哭 分类:历史 作者:一首东风破 更新时间:2023-12-04 13:48:16
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人人都喜欢读《西游记》。
这样洛阳纸贵一般的追捧现象,李掌柜还是头一次见,因为以前不管诗文如何被人传抄,也一般只局限在读书人的小圈子内,不会阶层跨度如此之大。
真的让李掌柜震撼!
而且,这也就使得三味书屋名声大噪!
原本三味书屋在应天府也就是个中上书店,因二楼有雅座才有点小名气,现在一跃成为应天府最炙手可热的书铺。
要是现在三味书屋对外卖的话,没两三千两银子,连谈价的资格都没。
两三千两银子,都够买下城中的一座大宅子!
这家快倒闭的书店,其价值因此已翻了十倍二十倍之多!
这还不算完。
由于书店客流量暴增,连带其他书籍也卖出去不少!
哪怕因为不开科举的缘故,读书人已经没有必要苦读诗书,但肯定还是有购书需要。
这些购书需要,在任何书店都可以满足,尤其是开有分号的大书店,垄断了大部分卖书生意。
但现在不一样了。
这么多人跑到三味书屋来买报纸,随便分流一点人气,都能让三味书屋的其他书籍大卖特卖。
最重要的是。
李掌柜发现,报纸一文钱一份,并不亏本!
每五天也就连载一回西游记,而全书一共有一百回,也就是说实际定价是一百文一本。
虽然价格也很便宜,但纸张也用的非常廉价,所以一来一去,平账了!
还起到了防盗版的作用。
老子一文钱一份卖出去,你怎么盗?我能不赚钱的往外卖,你能么?
仔细算起来,这其实是赚麻了!
李掌柜当真觉得侥幸至极,不知道为何二皇子竟会青睐自己,给了自己这样大的一场造化,能得以在二皇子手底下做事。
二皇子这卖报纸之招,真可称之为妙到极点!
李掌柜越发自己真是愚不可及,当初自己竟然还试图劝阻二皇子,真是可笑至极!
又将书店内近日内的情况,一一书写下来,托偶尔过来的侍卫转交给二皇子。
……
应天府皇宫,朱樉寝宫。
朱樉已收到李掌柜寄来的信。
都在朱樉预料之中。
这书店的价值翻了十倍二十倍,在普通人眼中已经是爆赚,是捡了个大漏。
对于李掌柜来说,二皇子则是旷世的商业奇才!
但对朱樉来说,不疼不痒,不在乎这点收益。
这也就是书店的第一个捡漏方向。
快倒闭的书店其实都是很好的卖书渠道,然后通过书店卖书,或者直接卖掉书店来赚到三万两银子。
但这并不是捡漏的第二个方向。
这李掌柜显然还不明白,自己当时逛了应天府不少书店,最终为什么选了他这家。
快倒闭的书店多了,有比三味书屋更便宜的,朱樉选哪个其实都是捡漏。
但朱樉之所以选三味书屋,就是因为这家书店是个文人聚会的场所。
这玩意才是有价值的东西,而世人还没觉察。
因为报纸分为两块内容,一块是小说《西游记》,这是目前为了打响报纸知名度的东西。
一块则是时事。
眼下时事部分并没有太多人在意,但其实这才是报纸的核心内容。
在三味书屋聚会的文人会聊天,他们聊天自然就会聊报纸。
聊完《西游记》,就会聊报纸上的时事。
甚至会延伸出去,聊一些应天府别的有趣的事情。
那么书店就是一个最好的消息集散地,能够让朱樉迅速知道,读书人阶层怎么看待报纸上的时事。
甚至还可以从中培养出一批记者。
有了这些,才能办好报社。
不过朱樉并不着急提点李掌柜这些,现在报纸能用来推高玻璃的逼格,让他朱樉在那三十亩盐碱地的捡漏差价弄高点就行。
如果朱樉推算的没错,目标已经快实现了。
这会儿《应天半旬报》应该摆在大明各大重臣的案头上。
原因很简单。
《西游记》本来就是屡禁不止的神书,在严格封禁之下依旧被大量读书人乃至重臣读过。
也就是说迟早都会让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这些人看到。
而现在《应天半旬报》因为卖得便宜,所以影响力很快就扩散出去。
读书人圈子其实很小。
要传到宰相耳中,也只不过是一会儿的事。
他朱樉现在只要出到第三回《西游记》,再把玻璃的神异强调一下,这事就算成了!
……
韩国公府。
李善长正在书房,手持一张《应天半旬报》,津津有味的阅读《西游记》,并不时摇摇头。
……
这本书稳定写,上架就爆更!求点鲜花!评价!收藏!谢谢各位帅气读者!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