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赶来
书名:大明:好圣孙的套路:把永乐逼成吐槽役 分类:历史 作者:嘟嘟嘟633 更新时间:2025-04-09 17:51:26
4
这两人居然从十年前赶来?!怎么可能……
此刻的永乐大帝思绪混乱。"朕知道您一时难以接受,但这就是实情。”朱棣解释道,“所幸的是,咱们有位了不起的仙人太孙在场,是他具备贯通未来的时间之力啊。”
朱棣语气中带着欢欣说道。
望着眼前的苍老面孔,朱棣心中波澜涌动,从未想过自己的晚景竟是如此模样。
永乐帝长舒一口气。
看着身边的朱瞻基,忍不住惊叹:“你成了仙人,真是令人难于置信呀!”
“爷爷,下来试试脚步。”永乐依言站起身。
他惊喜地发现,原来虚弱乏力的双腿此刻竟然轻快了许多。"现在的您,服用了我的强体丹,病情已有所改善,但多年积下的损伤还需些时日调养。”朱瞻基语重心长地提醒,眼中满是对祖辈的牵挂。
听着朱瞻基的话,永乐帝目光暗淡,喃喃自语:“大夫说我如风雨中的残烛、弱灯,怕是无太多时日了。
可惜还没等到马革裹尸便早早离世……唉,常使后人涕泪横流啊……”
永乐帝嘴角微扬:“今儿见到了你们,还能重新行动自如,我心已足矣。”
朱瞻基郑重说道:“皇爷爷莫要悲观,我们这次来就是要确保您康复,绝不会让您就此辞世。”
面对孙儿坚定的目光,永乐帝依旧笑着摇头表示不相信。"我都活了六十有五啦,对自己的身体再清楚不过,就算丹药能续命,要彻底治好多年的疾病又谈何容易呢!”话虽这么说,但从他神情间可以感受到一份看淡生死的从容。
朱瞻基轻轻一笑,神色间带着几分从容:“别人或许束手无策,但我一定有办法。
皇爷爷,您先去永乐十年静养几日,身体定能好转,甚至比现在还要强健。”
永乐帝听后微微一愣:“你说的是真的?”
朱瞻基目光笃定,再次郑重点头。
永乐帝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但随即又浮现出一抹隐忧:“虽说是这样,可我还是担心接下来汉王和**。
他们会不会趁此机会针对太孙?”
永乐帝看着眼前的少年朱瞻基,心里犹豫不决。
他辗转反侧,思索了无数种对策,却依然找不到一丝胜利的曙光。
在他的预想中,无论是朱高炽还是朱瞻基,最终都难逃死于**和汉王刀下的命运。
然而,朱瞻基却淡淡一笑:“您这是低估我父亲了。
按历史进程来看,您会在今年驾崩,但我父亲朱高炽和我能成功压制汉王与**,而父亲更将成为大明的第四位皇帝。”
永乐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当真?”
朱瞻基轻描淡写地回应道:“若一切照历史发展,便是如此。”他没有多言,毕竟在这个关键时候,倘若泄露二叔惨遭酷刑的秘密,可能会让场面彻底失控。
永乐帝忍不住笑了笑:“还是你父亲厉害,是我小瞧他了。”
随后,他心中释然了些许。"好,别说这么多了,咱们快去永乐十年吧。
你的身体再这么耗下去,迟早垮掉。”朱棣劝道。
此时正值天寒地冻,漫天飘雪。
这样的条件下养病无疑更是难上加难。
永乐帝也缓缓点了点头:“行,就听你们的。”
他已经坦然接受这一切。
不管如何,他终究见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以及心爱的孙子。
永乐帝心中感慨万千。
若是事实果真如此,那岂不意味着来自未来的这位大孙子朱瞻基竟是拥有特殊能力的高人?
离开之前,他在床上留下二字:勿寻!
朱瞻基莞尔一笑,挥了挥手,一道时空之门便出现在眼前。
这一幕震惊了永乐帝。
他走近穿越门,细细打量了一番,随后看向自己的大孙子。
朱瞻基依旧微笑:“皇爷爷莫要怀疑,这穿越门不仅可以让您回到过去,更能通往未来,如今还能带我们返回永乐十年。”
朱棣闻言点头同意:“出发吧。”
于是永乐帝也应声答允,三人迅速离开此地,径直前往永乐十年。
---
不久后,他们便顺利抵达永乐十年。
对永乐帝而言,他必须尽快回去休养生息。
长年的征战劳顿,他的体魄早已被透支。
一粒灵药固可一时缓解,但却不足以从根本上逆转衰老。
唯有安心静养,才能恢复往昔康健。
在他们离去之后,
榆木川大营外,焦急万分的皇太孙朱瞻基正站在那里。
陪在他身旁的,正是杨士奇。"皇上如今已病入膏肓,因连年作战,身体早已经被掏空。
医官说了,皇上如今的生命恐怕只在朝夕之间。”杨士奇低声说道。
听了这话,朱瞻基脸色顿显苍白无比。"倘若陛下有何差池,距大本营百里之内的三千营和五军营,汉王及**一旦察觉,后果必然无法设想。”杨士奇压低了声音说道。
朱瞻基听罢紧咬牙关,双手也不自觉地攥紧了。"皇爷爷一定不会有事的,他一定平安无恙!”随后,他与杨士奇迅速再次赶往大本营,并径直走进营帐。
然而,进入帐内后二人皆怔住——陛下消失了踪影。"皇爷爷去哪儿了?怎么突然不见了?”朱瞻基的面色霎时变得苍白如纸,而杨士奇亦露出慌乱之色。
消息很快传到了御前营护卫将军樊忠耳中。"皇上到哪里去了?为何消失不见?”几人脸色均显惊惶。
很快,他们发现床榻上留有一张纸条,急忙围上前去查看。
只见那纸上仅仅写了两个字——“勿寻”。
朱瞻基随即确认:“这是皇爷爷的手书笔迹!但他究竟是去哪里了?!”众人都相视无语,谁也猜不透圣驾此刻究竟身在何处……
时值永乐十年,朱瞻基一行已经归来,但尚书房内空荡无人。
长兄朱高炽代行国政期间,将全部朝务迁至东宫处理。
他认为自己仅是临时监国,并非真正的君主,因此决然不像朱高煦般张扬妄为,反倒小心翼翼以防招致猜忌。
相较之下,朱高煦担任监国时,却是极为得意洋洋!
此刻尚书房内只余下三人独处。
当这三人现身之时,永乐帝不禁心生万千感慨。"万万没料到啊,今日竟能再度回到这里,原以为这一生再无归途。”永乐帝叹息道。"这是应天城吧?听闻那时您已定都北平?”朱棣忽然询问。"是的,已经定都北平,整个迁都过程颇为顺利。”
永乐帝注视着朱棣,话语间流露复杂情绪:“在我那里要做的事情基本完成:郑和远洋、五次征伐漠北、修纂《永乐大典》,诸如此类全已付诸实现。”朱棣深吸一口气:“这么多年来,着实辛苦你了……”永乐帝神色变幻莫测:“辛苦又能如何?当年夺下皇位之后,每日思量的就是要世人明白,我永乐皇帝的功绩绝不逊于建文帝。”
永乐一朝既有辉煌之绩亦曾犯下巨大过错,他一生勤勉不止,究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天下子民认可的同时也希望父亲朱元璋肯定自己。
朱棣点了点头回应道:“这些我都清楚,也都知晓!我们的好孙子都已告诉了我许多后世之事。”
永乐帝望着朱瞻基言道:“之前还真的是错看了你呢,真想不到你竟是仙人!”继而追问道:“既然你是位修行得道之人,那么我那时的嫡亲大孙儿是否……”朱瞻基摇头轻笑着解释道:“皇爷爷莫要想太多,即便我在那个时期也难成神仙,唯我今身方有此机缘。”话毕,永乐帝稍现失望之意,他无奈望向朱棣。"还真是令人佩服,有这样才华横溢的孙子!”
朱棣听后笑言:“你这是说哪儿的话,我的孙子也就是你的孙子,咱们还分什么彼此。”
永乐帝略显意外,随即哈哈一笑,心情顿时轻松不少。"行了,你们就别唠叨了,还是让这位老爷子好好休息吧。
这些年四处征战,他的身体早已疲惫不堪,可不是随便一颗丹药就能恢复康健的。”
……
永乐帝轻轻点了点头。
然而,他目光又投向朱瞻基,那神情仿佛有千言万语要倾诉。"皇爷爷,若是没猜错,您是不是想回去再看看?是不是对他们几个还不太放心?”朱瞻基率先开口道。"唉,还是你懂我啊。
我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虽然清楚最后高炽能登大位,可老二和老三绝不会善罢甘休。”永乐帝对这两个儿子的性子可谓了解透彻。
朱棣默然无语,只是微微低眉沉思片刻。"好吧,您先在此地静养两日,等过了两天,我们再去永乐二十二年看看情况如何。”朱瞻基带着浅笑说道。
永乐帝也只能颔首称是。
随后有人为他安排了一处房间。
而往来众人在看见他时,都不由停住脚步,感觉此人似曾相识。
永乐帝留居宫中,闭门修养,毕竟经历五次北征漠北,为国事耗尽心力,现下忽然能够重返昔日时光——从未来回到永乐十年,这种感受仿若梦幻般不真实。
奉天殿上,朱棣召唤来自己的长子。"父皇,您真的回来了?”朱高炽一脸惊喜。"嗯,回来了!回来啦!”朱棣凝视着朱高炽,神色中掺杂着复杂的情感。"老大啊,这些年来辛苦你了。”简短话语间蕴含深意,听得朱高炽眼眶一红。
他当即跪倒在地,郑重说道:“为了大明社稷,儿臣不敢喊累!”
朱棣亲将他扶起。"你永远都是我引以为傲的好儿郎。
去吧,到后宫去看看那个来自永乐二十二年的朕。
他饱经战阵洗礼,身体已是每况愈下,如今正好静养休憩,监国重任便暂且放下吧。”朱棣拍拍儿子肩膀以示鼓励。"多谢父皇关怀!”朱高炽点头回应,声音虽平静却饱含深情,稍作犹豫后转身朝后宫方向快步而去。
目送其背影离去,朱棣皱紧眉头轻声道:“看来得抽空让瞻基给瞧瞧你老子的病症才是。”
……
后宫深处的一方小院寂静幽雅。
永乐帝端坐其中品茶。
朱瞻基则在一旁陪伴,二人互望间略感岁月错置的奇妙气氛弥漫开来。"你怎么忽然变年轻了?这实在让我一时难以适应。”永乐帝感慨万千。"皇爷爷,我不是变年轻了,而是此时此刻,我还是永乐十年时的我呀,自然看起来年纪小些。”朱瞻基笑着解释。"难以想象,真是太难想象了!”永乐帝摇头叹服,“你竟然还会修道练气之事,甚至贯通过去未来,这是我始料未及的重大发现啊!”
朱瞻基莞尔一笑补充道:“而且我可以不止穿梭未来,未来还能通往过去呢。
要是有机会,说不定还能涉足洪武朝哦。”
此言刚落,永乐帝猛然抬起头追问道:“你说什么?是哪个朝代?”
永乐帝轻轻眨了眨眼,神情略微变化。"洪武年间!”
他顿时感觉一阵不适,整个人显得慌乱起来。
在这个世界里,他害怕的人极少,但首当其冲便是他的父亲朱元璋。
想起这位先皇的手段,谁人不知?若知晓他夺位称帝之事,恐怕不会轻易放过自己吧。
此刻,永乐帝的脸色已不如往常。
一旁的小孙子朱瞻基瞅着祖父的样子忍不住打趣:“皇爷爷,您莫非是在畏惧什么?”
永乐帝表情微僵,随即呵斥道:
“你这个孽孙,竟敢嘲笑你爷我!”
虽然语气凛冽,但内心多少有点发怵,不过转念间他也明白,当年不做选择的话,或许早就被建文给解决掉了。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击!
朱瞻基笑了笑。
两人谈话之间,大胖胖缓步走了进来。
当看到永乐帝时,那人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之情。"爹……”一声呼唤出自朱高炽之口,情真意切。
这一喊仿佛触动了永乐帝内心深处的某根弦。
他望着面前的大儿子,心中百感交集:“我不孝的儿子啊……”
朱高炽跪下,目睹老父垂暮的模样,心底满是心酸。"爹,都是孩儿无能,让你劳累了这么多年。”
听闻此言,永乐帝赶忙将他扶起:“孩子啊,这话不对,全因你父亲太执拗才害苦了你!”他又亲手搀扶起自己的长子,“若非我执意如此,也不至于让你如此操劳成疾。”
说至此处,朱高炽已是泪流满面。
年长后的永乐帝变得温情许多,不再是过去那个冷酷无情的形象,而每当回忆最近那段时期受到严厉责骂的画面——尤其不久前阿尔泰凯旋归来后奉天殿上的教训——便更显珍视当前这份慈爱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