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去封地就藩
书名:大明:汉王从气死朱棣开始篡位 分类:历史 作者:如烟如梦53 更新时间:2025-04-05 06:51:22
在内心深处,对于那位用一个瓷碗就能打下大明江山、驱逐蒙古的皇爷爷,朱高煦仍怀揣些许敬意。
他坚信会让朱元璋明白,自己才是那个最适合皇位的人。
“这就你的本事么?你有胆子让你老子见我一面?”
朱元璋在朱高煦脑海中发出愤怒质问。
“皇爷爷不必着急,终会有这一天的。”
朱高煦听罢只是一笑。
此时的奉天殿内,朱棣正为朱高煦的行为纳闷。
当太监黄俨通报三皇子求见时,他随口应允。
“老三,是不是你二哥又搞什么名堂?”
朱棣迫不及待地质问朱高燧。
朱高燧一时语塞,“倒也不是大事,只是……”
朱高燧看着父亲,只能大致复述了前两天发生的事情:朱高煦在孝陵将一队锦衣卫逐出了享殿。
“真是混账!这个逆子简直越来越不像话!”
“锦衣卫是皇家亲军,堂堂千户官,想被踹走就能被踹走?”
“这孩子眼里还有没有皇帝的存在?”
果然,听到儿子竟一脚踢开了一位锦衣卫千户,朱棣气得满脸铁青。
“还没受重伤?二弟留了手?”
朱高燧连忙补充。
“就算如此,这也不能成为他动粗的理由!”
朱棣瞪大双眼怒喝道。
“您打算如何处理?”
朱高燧试探着问:“要不我派人把他抓回北镇抚司大牢?”
朱高燧话音未落便又自我否认,“不过那小子后来也没继续折腾,只是把人轰出了享殿而已。”
朱棣压下怒火追问道:“那后来呢?就他自己一个人待在里面,他究竟要做什么?”
他猛然感觉事情似乎有几分怪异。
一向狡黠的朱高煦怎么会无端发疯?
“他就一直独处在那里,拒绝任何人的靠近,并声称过了三天期限便会自行出来。”
朱高燧摊了摊手表示不解:“爹,我也实在搞不懂二哥现在想干什么,他最近的一举一动让我越发迷惑。
您既然不明白,那就更别说我想通了。”
朱棣闻言也沉默了半晌。
“算了,问你也是浪费时间。
去外面安排些人盯着吧,只要他人在里面就暂且随他闹去!难道还怕他在里头掀了祖坟不成?”
朱高燧听后颇为意外,没想到这次老皇帝竟如此轻巧地放过这件足以治罪的事情。
“好的!我这就回去。”
心中暗想,可别有什么变故啊!
其实朱棣父子都没意识到的是,尽管朱高煦未必真会挖掉祖父朱元璋的坟墓,但他实际上已经做了一系列极其惊人之举——距离破坏先皇墓葬仅一步之遥!
......
时光飞逝,转眼间三天已过。
借这几日缓冲,朱元璋对这个孙子的态度也逐渐从最初的强烈反感缓和下来。
“玄孙呀,我们的约定时限到了,该启程回归了。”
朱高煦对着先祖传声答曰。
“高煦啊,爷爷最后劝你一句,请适可而止吧。”
“你也妄图效仿乃父所作之事。
即便你掌握特殊技艺,终究难以得到民心所归。
试问即使让你当上皇帝又能怎样?终会被天下臣民指摘非议。”
此刻,朱元璋已换上一副语重心长的语调意图说服朱高煦改变初衷。
然而对方一番反问却让这位太祖瞬间哑口无言:“所谓民心,其实最易争取。”
“皇爷爷,请问黎民百姓最渴求的是什么?”
“不过是餐餐吃饱,安居温饱有所保障,幼能养大,老年有所依偎。
可古往今来又有几个当权者真的做到了呢?”
朱元璋不禁心下一凛,当初他自己也是平民出身,对于这些诉求再熟悉不过。
如果日子好过谁愿意铤而走险?
建立明朝之时倡导的理想难道不就是朱高煦刚刚所说的安老抚幼吗?
历史长河之中真有人能做到始终践行此诺言吗?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亦或宋太祖都完全达标了吗?
那么自己又真正实现了几分?
只是朱高煦说这些到底意欲何为?
莫非他认为凭借自己可以达成?
人心易取之类的说法真可靠么?
朱高煦无视已经被他击溃心防的朱元璋,径直推开享殿大门,在锦衣卫们的注视下扬长而去。
"现在去哪儿?"
他淡淡 glance了一眼先前被他踹过的锦衣卫千户,开口询问。
"二殿下,陛下旨意,您在孝陵思过三日,若无其他过错,便可自行返府。
"
那千户复杂地看着朱高煦,恭敬地回道。
"不再犯浑?即便要让陛下失望了!"
朱高煦听后轻笑一声,没再理会这些锦衣卫,大步迈向孝陵外。
"进殿内查看,看看有无异样!"
直到朱高煦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那千户才对部下使了个眼神。
接着,众锦衣卫涌进享殿,开始一丝不苟地仔细搜寻。
可最终未发现任何端倪,这千户只好满脸疑惑地下令收队,回去复命。
"高煦啊,既然你找到了皇爷爷,能不能再帮忙找找你皇奶奶呢?"
眼瞅着就要离开紫金山,朱元璋终于忍不住向朱高煦哀求。
"我还以为您能忍多久呢!没想到还是没能忍住?"
朱高煦闻言大笑。
对于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情感,他自然明白几分。
但马皇后洪武十五年便已去世,他出生洪武十三年且长于北平府,未曾见过这位皇奶奶,故而也不算太熟悉。
"你这话啥意思?莫不是故意等我求你吧?"
朱元璋顿时气得脸红脖子粗。
这孽孙子比起朱允炆还令人愤慨!
"皇爷爷莫急,实际上……我已经帮您找到了皇奶奶的灵,只是她仍在沉睡,被我封印,暂未能醒来罢了。
"
朱高煦慢慢解释。
这话并非全虚,毕竟二人同葬一处。
让他惊奇的是,马皇后的亡灵尚存世间,显然这位大明开国皇后对尘世仍怀深刻眷恋。
"那你为啥不让她醒来跟我相认?哦对了,还有你大伯,也在孝陵吧!"
朱元璋虽稍郁结,却又生出希望:或许死后一家能借朱高煦的能耐重新团聚!
"至于大伯嘛,我在大伯陵寝并未察觉到他的灵体,估计早投胎去了!而且,我迟迟不让皇奶奶苏醒与您相见,也是为您好!您是不是得先想清楚,该怎么跟她解释这些她死后的事儿?"
朱高煦一本正经地说。
一言既出,再次将朱元璋弄得哑口无言!
对呀,要是真见到妹妹,又该如何述说这些变故?
告诉她,不仅嫡长孙朱雄英早早夭折,后来连老大朱标也没落个好,更别说让她牵肠挂肚盼着登基的朱允熥,自己竟然扶持了朱允炆这样一个操之过急的废柴,最后甚至还对自己的儿子们痛下杀手?
第一次得知这些真相时,他都差点被气疯了,实在难以想象妹妹知道了这一切会作何反应?
特别是朱标的离世,恐怕又要刺痛她的心弦了!
"皇爷爷,只要您吩咐一声,您随时都能让皇奶奶醒来!不过我以为您该先琢磨一下怎么跟她对话呢!"
朱高煦能察觉此刻朱元璋那百感交集又苦涩至极的心情,无奈地轻叹一口气。
有时一个人感情牵绊过多,其实并非好事。
大家都说朱元璋是位冷血暴君,但他对自己的家人却极其真心。
比如他那不成器的秦王朱樉,朱元璋最终也没有真的惩罚他。
毕竟血脉亲情在那摆着。
话说回来,朱高煦回到了应天府的自家宅邸。
一进家门,就看见夫人韦氏满脸焦虑,在院子里走来走去。
“殿下,您总算回来了!”
“平安就好……平安就好!”
韦氏看到朱高煦毫发无伤地回来,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朱高煦叹着气说道:“之前我走的时候不是说过么,别担心。”
这时,他们七岁的儿子朱瞻壑也从屋里跑了出来。
这孩子是朱高煦与韦氏唯一的嫡长子。
尽管朱高炽虽然是老大哥,但朱瞻壑比朱瞻基大了一岁呢。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朱高煦仅有一位妻室,就是韦氏,并且只有一个孩子,也就是朱瞻壑,和史书中的那个儿孙成群最后惨遭毒手的形象差别甚远。
这是因为朱高煦明白自身八奇技血脉遗传属性,生的孩子可能也会有特殊之处,所以也不想生太多。
毕竟若子孙众多都带着这种能力,未来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事情。
这时候,脑海里突然出现了朱元璋的声音,询问起了朱瞻壑的情况。
朱高煦回答道:“这是我的儿子朱瞻壑,今年七岁了,也是您的曾孙。”
随后又补充道,“不过祖父只关心他的圣孙,对我们俩连多看一眼都不屑。”
孩子这时天真地问道:“父亲,我什么时候可以进宫读书呀?”
朱高煦笑着回:“你啊,没希望了,祖父不喜欢我们俩,眼里只有他的圣孙。
不过咱们也快离开应天府了,你就别操心这事了。”
随后对韦氏说道:“准备一下吧,估计很快我就要去封地就藩了。”
韦氏听后反而十分开心,显然她不愿意看到朱高煦因争夺储君之位而冒风险。
接着,朱高煦对着儿子又说:“等到了封地,你也就不必再掩饰自己的特殊之处了。”
徐达则在一旁向同样疑惑不解的朱元璋解释起来:“陛下不知,这孩子继承了朱高煦的一些异能,这几年因为怕引来关注,一直隐藏着自己的才能,表现得极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