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3章 燕王奔丧

书名:大明:暴躁少保,英宗跪求饶命 分类:历史 作者:小金猪 更新时间:2024-08-09 11:44:00

换源:
 

  洪武帝薨世,这个噩耗传开。

应天府的大明子民,纷纷走出家门,低头望着皇宫方向,默哀。

也许在大明的官员眼中,太祖朱元璋是一位赤裸裸的暴君。是一个为了稳定皇位,而能狠下心来,对立下开国赫赫功勋的自己兄弟,下毒手的无情君王。

可在大明的大多数百姓眼中,太祖皇帝朱元璋,这位乞丐出身的皇帝。

是一位将他们从元人暴政火海,解救出来的救世主,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是,朱元璋杀的人确实多,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可谁让明王朝立国后,那些个人,仗着开国功勋,开始一个个变质变味。

他杀的人,大多数是贪赃枉法的国之蛀虫,又或者是骄狂自傲,目无王法、跋扈的将军,结党营私、威胁皇权的权臣。

农工商这群人,他可没有大动干戈。

太祖朱元璋主政时期,制定颁布的律法,动不动连坐,的确很残酷。可这些残酷的律法,大多都是针对贪官污吏而设。

所以,大多数百姓们、官员们。还是打心底里,感谢、敬佩太祖朱元璋,这位皇帝的。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薨世后。

皇太孙朱允炆,立即召集京师的文武百官上朝议政。他这个储君,当着这些个洪武遗留大臣的面,宣读了朱元璋的遗诏。

随后,朱允炆丢下朝堂上的那些王派大臣,返回太子东宫。

他秘密召集心腹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张昺等人,府内议事。

共同商议太祖朱元璋后事。

众人经过一番商议,为了避免迟则生变,决定快刀斩乱麻。在闰五月十三日,为太祖朱元璋举行全国大丧。

而皇太孙朱允炆,则于大丧之后,闰五月十六日登基,继承皇位。

改明年为建文元年!

伴随着时间推移,洪武帝朱元璋,驾崩的消息,在驿站信鸽的传递下。

这条噩耗,以一种极快的速度传遍整个大明王朝,使大明朝上下为之震动!

北平城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他得知这条消息后,既悲伤又难受。

悲伤的是,他的父皇就这么驾崩了,他永远失去了这位传奇父亲。

难受的是,父皇竟然越过一众儿子,将皇位传给孙子。

这真是古今未闻,前所未有的事。

朱棣若说服气,那肯定是骗人的。

毕竟朱元璋的儿子二十多个,有能力有威望的不在少数。可他的父皇偏偏就是不选儿子继承皇位,选孙子,让皇太孙朱允炆那个毛头小子,继承大统。

这位父亲,简直偏心的有点过分。

可即使心里边不服,他又无可奈何。

毕竟这是君命、父命,他这个做儿子、做臣子的,只能无奈接受。

不止燕王朱棣如此,大明就藩的各地藩王,皆是如此。

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的遗诏中。

明确传达了丧事从简、速葬,及诸王不可进京奔丧的意思。

所以,众藩王为了避免落下抗旨不遵的罪名,基本上都没有离开封地,赶往应天府皇宫奔丧。

而燕王朱棣,却是一个例外。

他在得知其父朱元璋驾崩后,立即携带大儿子,三儿子,轻装简从。

率领几十名铁骑仪仗队,出北平城,快马扬鞭,前往皇宫,奔丧。

紧接着,燕王府二世子,朱高煦一听,急了。他当即率领五千精兵,尾随而去。

待燕王奔丧的密报,传到应天府皇宫中的皇太孙朱允炆耳中。

惧怕燕王朱棣的他,立马飞鸽传信镇守浦口的守军将领铁平,让他截住燕王朱棣,督促朱棣奉遗诏回北平,原地尽孝!

燕王朱棣一行人日夜兼程,奔袭千里,抵达淮河边浦口城时。

却撞见了领先他一步赶到浦口城,二儿子朱高煦率领五千北平城精兵,正与守军将领铁平,在城下对峙。

守将铁平,见燕王朱棣到来,当众再次宣读太祖皇帝朱元璋遗诏,督促燕王一行人调转马头,折返封地北平城。

被守将铁平阻拦的燕王朱棣,痛呼道:“哪有皇帝龙驭归天,不让皇子进京奔丧的道理?你这奉的是什么破旨?!”

铁平,见状,虽颇为同情燕王。但身为大明将领,他也只能依将来坐在龙椅上的那位,皇太孙朱允炆的旨意行事。

他坚决的拦在燕王一行人面前。

双方僵持之际,朱棣身边的马和,站出来说道:

“铁平将军,我们也不为难你。这样,你将这情况向京城里的那位,禀明,让他决定。

燕王毕竟是皇子,一直在这城下,风吹日晒的也不太合适。

你先将我们迎进城,如何?”

铁平闻言,觉得马和说的有些道理。他这才让守军士兵打开城门。

迎燕王进城休整。同时,派人飞鸽传信给京师,禀明情况,求新的指示。

应天府,东宫太子府,齐泰听闻归京奔丧的燕王,居然暗藏五千精兵,尾随在后,他不由得大喜。这不是谋逆,是什么?

“太子殿下,如今燕王朱棣,携五千精兵奔丧,主动给咱们送上了削燕王藩的借口。

既然他这么想入京师为太祖皇帝奔丧尽孝守灵,我们何不成全于他,诱他归京。

待太祖皇帝的丧事结束,我们直接以此为借口,诛杀或囚禁燕王?!”

齐泰当即建议朱允炆,诱使燕王朱棣携带少量侍从,归京奔丧。然后,以此为借口,罗列罪名,囚禁他,再瓦解他的势力。

朱允炆一听,觉得有理,便采纳了齐泰提出的谏言。

很快,守将铁平便收到了京师的回复。

“同意燕王携燕王府几名世子,率十几名轻骑仪仗队归京奔丧。”

“燕王殿下,京师那边,皇太孙殿下,同意你携几位世子归京奔丧了。”

浦口守将铁平,对燕王朱棣说道。

燕王朱棣闻言,正要整装出发。

却收到了,他的智囊团首脑,姚广孝那个老秃驴的飞鸽密信。

姚广孝在信中直言道:

“今二世子携五千精兵,护卫燕王殿下归京奔丧的举动。在某些人眼中,已坐实了燕王府谋逆的事实。

还请燕王速反封地,却勿再孤身犯险,继续闯应天府那个龙潭虎穴。

否则,恐将有去无回!

望燕王,慎之,慎之!”

燕王朱棣看完这封急信,思虑再三,觉得谋士姚广孝,说得有些道理。

朱允炆那小儿竟然这么痛快的同意了他入京奔丧的请求,想必十有八九是已经弄好了陷阱,就等他跳进去。

可他要是不去,燕王府没点表示。

世人岂不是认为他燕王朱棣,怕了皇太孙朱允炆那毛头小儿?

虽然太祖皇帝朱元璋的遗诏里,言明了不允许皇子归京奔丧。可其中,没说不允许孙辈去奔丧啊?!

于是乎,燕王朱棣想了想,假借退守塞外的元人,兴兵进犯北平城,急需他返回封地坐镇的理由,推辞归京。

然后,拜托浦口城的守将铁平,让他派兵护送燕王府大世子,三世子,这两位世子,入京奔丧,代父行孝道!

铁平,自然不同意燕王这个请求。

毕竟皇太孙朱允炆,是要让燕王朱棣和他的几个儿子,一起归京奔丧的啊!

燕王朱棣不去,这让他如何交代?

于是,守将铁平,给了燕王朱棣两个选择:一是燕王府王爷、世子全部入京奔丧。

二是一行人,哪来的回哪去,毕竟先帝遗诏摆在那,燕王朱棣不归京奔丧也合理。

可燕王朱棣是什么人?

他哪有那么容易放弃。

朱棣继续劝说守将铁平,劝道最后,甚至声泪俱下,苦苦哀求。

铁平最终还是拗不过燕王朱棣。

他纠结半天后,顶着挨训的压力。

同意了燕王朱棣让他派兵护送燕王府两位世子入京,替父奔丧的请求。

而燕王朱棣见状,则也带着剩下的人马,返回封地北平。

而燕王朱棣,之所以求着铁平候,派兵护送他的二个儿子入京替父奔丧。

是因为他很清楚,他的侄儿朱允炆那毛头小儿,在一众先皇的皇子中,对他燕王朱棣的戒心最重。毕竟他这个戍边藩王,手里掌握着十几万的大明边军。

这样的实力,怕是除了太祖朱元璋能安然入睡,换作其他任何坐在龙椅上的新君而言,都会夜不能寐。

燕王朱棣,他想通过主动将燕王府两个世子,送到应天府为质的举动,来打消朱允炆对他的戒心,拖延时间。

同时,燕王朱棣也想借此举来表达他对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孝心。

浦口城守军将领铁平,派兵将朱棣的大儿子,三儿子,护送回京师后。

齐泰便知他此番针对燕王朱棣的谋划落空了。为了避免朱高炽、朱高燧两兄弟遇害,给了燕王举兵谋逆的借口。

他还不得不派人将他们兄弟二人重点保护起来,好好照看他们。

而朱允炆则不同,很开心的接受了燕王朱棣送子为质、替父尽孝的心意,对朱棣的戒心,不由得放下了一些。

太祖皇帝朱元璋,逝世后第三天。

大明朝廷,举行国丧。

这一日,大明各地州、府、县、乃至山野乡村,人人都需要披麻戴孝。

整个大明帝国,笼罩在哀绰氛围。

大明子民哀绰的同时。

也都期待着新朝的开始,希望大明新君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贤君,能够谱写新的大明辉煌盛世。

半路折返的燕王朱棣,也在这一天返回了封地北平的燕王府。

他带领燕王府上下,为大明开国皇帝,洪武爷上香叩拜,原地尽孝!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