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79章 华夏王牌纯碱和味素

书名:打卡清末民初 分类:历史 作者:节奏火柴猴 更新时间:2025-05-05 00:40:43

换源: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寄存大脑。

利用合成氨厂生产氨时的副产品二氧化碳,不用石灰石分解来生产,简化了生产设备,也避免了生产氨碱法中用处不大的副产物氯化钙,可作为化肥的氯化铵来回收,食盐溶液又可以循环使用,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当然现在还没有合成氨。

看明白了么,省去一种,转化一种,食盐溶液还可以循环,一正一反,效率和效益是天和地的差别。

这一年是1941年,老范和老侯将这种新方法命名为;侯氏碱法。

华夏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莓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扶桑和东南亚。

英、法、德、美、日、等国应该一起起立敬礼,顺便鼓掌。

欧阳同学准备现在就用纯碱这个名称,欧阳等不到老范和老侯了,永利碱业提前十年开张。

在建设联合制碱厂的问题上,欧阳亭犹豫了,截胡华夏最伟大的化工人才的制碱工艺有点说不过去,他当时想,还是用天然法制碱算了,华夏天然碱储量可观,内蒙,吐蕃,河南都有矿。

安妮说了,矿产还是留给后代吧,我们秘密生产,不公开工艺,而且用的是比候式制碱法还要先进的新旭法。

一句话惊醒了欧阳亭同学,呵呵,还是智能人敞亮,基地的设备和工艺超过一切外国货。

扶桑的新旭法。可以调整氯化铵的产量,废液量下降到接近氨碱法的1/3,废液氯化钙浓度可提高2.5倍,原盐利用率可达到95%以上。

而且新旭法对碳化、结晶等工艺和设备结构也作了较大改进。

想开了,也就坦然了。

前辈保证不败家,后人自有后人福。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几年。

塘沽盐场,早就全部买下来了,现在这里已经开工建设了,华夏最大的综合性大型现代化工基地,精盐厂、纯碱厂、火碱厂、合成氨厂、味精生产厂、硫酸厂、硝酸厂、盐酸厂、耐酸陶器厂、全放在一起了,有利于统一的污染水处理,再说了建设一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天津的污水处理也用得着,污、雨分开,就从天津开始了。

一只羊、两只羊、一群羊、一起赶了,德国佬在青岛的排水就做的不错。

天津的污水处理比德国高两个档次。

味精,化学成分;谷氨酸钠,是一种鲜味调味料,易溶于水,有浓厚鲜味,与食盐在一起的时候,味道更鲜美。

1866年,德国人雷哈生利用硫酸水解小麦面筋,最先分离出谷氨酸。

1908年的一天中午,扶桑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吃午饭时,感觉到海带黄瓜片汤里的海带有种特别的味道,这种奥妙的感觉和职业的敏感,使教授一离开饭桌,就又钻进了实验室里。他取来一些海带,细细研究起来。

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公布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带中可提取出一种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如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去,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

当时还有一位名叫铃木三朗助的扶桑商人,正和他人共同研究从海带中提取碘的生产方法,看到公告,吆西,咱们不提碘了,还是用海带来提取谷氨酸钠吧,这个能赚大钱。

结果呢,池田告诉铃木,从海带中提取谷氨酸钠作为商品出售不够现实,因为每10公斤的海带中只能提出一点点0.2克的这种物质。可是,在大豆和小麦的蛋白质里也含有这种物质,利用这些廉价的原料也许可以大量生产谷氨酸钠。

池田和铃木的合作很快就结出了硕果。

之后不久,一种叫味之素的商品出现在东京浅草的一家店铺里,广告做得很大很大;“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

一时间,购买味之素的人,差一点挤破了店铺的大门,这是1910年的事情。

随后,想尽一切办法赚华夏人钱的扶桑商人,把扶桑的味之素卖进了华夏,富人们趋之若鹜。

这种奇妙的白色粉末打动了华夏一位名叫吴蕴初的化学工程师的心,他买了一瓶回去研究,看看这种被扶桑严格保密的白粉究竟是什么东西。一化验,啊哦,原来就是;谷氨酸钠。

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独立发明出一种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来:在小麦麸皮也就是面筋中,谷氨酸的含量可达40%,他先用34%的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一种黑色的水解物,经过活性炭脱色,真空浓缩,就得到白色结晶的谷氨酸。

再把谷氨酸同氢氧化钠反应,加以浓缩、烘干,就得到了谷氨酸钠,这就是味精,这是真实的故事。

华夏人偷师走捷径制作出了味精。

扶桑为此还起诉吴蕴初,但是没什么鸟用,那个年代,专利法在亚洲形同虚设。

用水解法生产味精很不经济,这种方法要耗用很多粮食,每生产1吨味精,至少要花费40吨的小麦。

提取谷氨酸钠时还放出许多臭气,使用的盐酸也易腐蚀机器设备,还会产生许多有害污水,极大地污染了环境。

后来扶桑协和公司发现了用短杆菌发酵法生产谷氨酸钠,发酵法比酸洗法当然先进了,新方法生产味精,每吨只耗用小麦3吨,不仅操作简单,成本大da降低,而且味精的纯度提高,鲜味更强。

不过,协和公司的这项发明不久就失去了它的光彩。

扶桑科学家大介博士对蘑菇为何异常鲜美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研究海带一样,以乌苷酸钠为主体的强力味精终于面世了。

1964年底,乌苷酸钠被扶桑新闻界评选为当年扶桑的10大发明之一。

说来十分有趣,乌苷酸钠本身的鲜味其实同普通味精也差不多,但是,如果有百分之一的乌苷酸钠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普通味精混合一起,就产生了160倍的鲜味效果。

世界就是这么神奇。

欧阳亭同学就是准备生产这种百分之一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味精,起名味之素,今年是1906年,比扶桑的男人吃海带还早两年呢,比扶桑的十大发明早五十八年呢。

味之素的名字,出口扶桑更符合扶桑的民俗,这次要让扶桑偷师华夏,学习制作味精,但是我们不起诉,随便学,哈哈。

扶桑刚刚和沙俄老毛子打完仗,没有拿到赔款,国内生活水平一落千丈,经济上也捉襟见肘,十分困难,味之素可以让白开水变成鸡汤,普通的拉面吃出骨头汤的感觉,这是多么大的诱惑力,销路肯定一路走红,赚点日元也算是补偿华夏的烟土钱外流的损失吧。

就这么决定了,安妮,告知卜铁峰,天津大量招聘化工专业人才,培训大量的工人,年底年初,开工生产。gogogo.

“安妮,帮我看看还有什么遗漏的地方,最近老是感觉有点上火,安妮,你说我是否要去一趟魔都了。“欧阳亭同学一边说着,心里面一边琢磨着。

减压、减压、减压、找个妞妞减压,重要的事情想三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